探险者的一课读后感

时间:2018-12-31 12:00:00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探险者的一课读后感

  孙子登梯上树,不巧把梯子碰倒了因而下不来,

探险者的一课读后感

。出于孩子的自尊,他躲在树上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的“窘境”。作为爷爷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我本可以过去把梯子重新摆好”,以“援救者”的身份把孙子接下来;可是“我”却不这样做,而是佯装不知,默默地“把停在大门前的旅行车开进车道,停在大树底下,”以便孙子“以车当梯”从树上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又是由于“我”受到“五十多年前,孩提时一件往事”的启迪:那时候,当“我”正是孙子这般年纪的时候,也曾有一次因迷路而陷入窘境,一位叫做卡丁的老年人听到“我”的哭声,他明知道 “我”迷路了,为了不使“我”难堪,他装得若无其事地在一旁吹口哨,使“我”能够找到他,跟着他走出了迷路的树林。

探险者的一课读后感

  五十多年前卡丁对“我”的`这种举动,和眼下“我”对孙子的举动,虽然时间、地点不同,其动机和目的却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保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尊重一个孩子的“自立感”。

  孩子的自尊、自立,常常表现为一种不肯让大人帮忙的独立意识,一种虽陷入窘境也不愿意承认“失败”的好胜心理。一种希望大人尊重他、也把他看作“大人”的平等观念。这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引导得好,常常可以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有相当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人,

资料共享平台

探险者的一课读后感》(https://www.unjs.com)。自尊心和自立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国家)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视这一课题。本文作者“我”深深懂得孩子心理,对孩子身上的“小事”如此敏感,这正是体现了他本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文中写了老一辈的卡丁怎样对待“我”,“我”又怎样对待孙子,很好地预示了“保护孩子自尊心、尊重孩子自立感”,这种高层次的文化心理素质是需要代代相传,并非一蹴而就的。

  文章读起来饶有趣味,得力于作者的写作技巧。一是穿插,明明是写“我和孙子”的眼前事,却插叙了一段五十年前的往事,两个小故事相互交叉而又互为照应,克服了叙事的刻板,增添了行文的妙趣。二是细节的运用,“我”以汽车当梯子和卡丁“吹口哨”,都是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细节,把两位老年人尊重孩子的心理和沉稳机敏、不露声色的行动刻画得非常生动。三是对话的简洁和性格化,“我”明明是迷了路,却对卡丁说是要“考察一下采石场”;孙子明明是上了树下不来,却回答爷爷是去“探险”,几句话就使两个孩子“可爱的自尊”跃然纸上;同样,卡丁和爷爷佯装不知、故作轻松地话语也十分精彩,使两位老人可敬的形象栩栩如生。四是整篇文章的风格朴实无华,如述家常,增强了真实感、亲切感,使读者更容易受到感染。这些特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欣赏、仔细玩味的。

【探险者的一课读后感】相关文章:

1.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2.最后一课读后感

3.《最后一课》读后感

4.最后一课读后感400

5.最后一课读后感300

6.开学第一课的读后感500

7.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

8.最后一课都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