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羊年春节对联

时间:2018-12-31 12:00:00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春联大全:羊年春节对联

  春联大全:羊年春节对联

春联大全:羊年春节对联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

  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

  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

  下联: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上联:盛世千家乐

  下联: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春花含笑意

  下联: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下联: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

  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

  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联的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春联大全:羊年春节对联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

  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成对出现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资料共享平台

春联大全:羊年春节对联》(https://www.unjs.com)。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

  发展

  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据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岁的除夕,让他手下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

  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春联大全:羊年春节对联】相关文章:

1.春联大全:羊年春节对联

2.春联大全:羊年对联

3.春联大全:羊年对联

4.春联大全:羊年对联

5.羊年春节14字春联对联大全

6.羊年(春联)对联

7.羊年春联对联

8.春联大全:羊年对联贺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