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解读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一道语言运用题

时间:2021-10-31 16:21:13 高考辅导 我要投稿

解读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一道语言运用题

  2007年的高考尘埃落定。一些创意新颖,贴近生活,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考题成为新一轮复习过程中考生们关注的对象,江苏卷18题就是这样一道典型试题。它虽然受制于高考考纲“压缩语段”的要求,但命意新颖,可供解题的思路清晰,是考生解答语言运用题必须参考的一道经典考题。

解读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一道语言运用题

  【真题再现】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1)第一阶段:                           (不超过15字)

(2)第二阶段:                           (不超过15字)

(3)第三阶段:                           (不超过20字)

  众所周知,高考命题是带着脚镣跳舞。既要受制于知识点的规定,又要推陈出新,能够命好一道题实在难能可贵。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在语言运用的命题上每年都能翻出新意来,给人带来解读的欣喜,这是意料中的,但读了这道题仍旧不免让人拍案叫绝。首先,这道题“考什么”的指向性极其明确。“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向考生作了三点提示:第一,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考题;第二,这道题考查的是概括型的压缩语段;第三,“三个阶段”提醒考生应从“理清语段内部层次”的阅读习惯入手。而能否从语段中筛选出动态关键词,是能不能理清语段内部结构层次的关键。

  考生可以循着以下思路解答。

  首先,抓住语段内部的语言标志理清语段内部层次。

  第一步,删除冗余信息。

  “据有关专家介绍”是插说成份;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这个句子中“这样一个过程”指代成份明确、区域明显,且它陈述的是结果而非过程。这两处与题干要求均无关,应当删去。

  第二步,抓住关联词语,理清句间关系。

  语段当中有两处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第一个假设与之相呼应是“……就……也就……”,接着用“但……”作为“转折”关系的领字。考生清楚,作为偏正关系的复句,阅读重心只能落在后一个分句上。第二个假设所形成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这一部分理解起来并不复杂。余之,则自然形成第三个层次。

  其次,运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概括要点。

  在第一个过程中能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是:“溶瘤病毒” “注射”“肿瘤”“溶解”。经过整理形成的答案是: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

  依次,在第二个层次中筛选出“肿瘤部位”“加热”“产生”“热休克蛋白”。形成: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

  在第三个层次中筛选出“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概念概括采用‘抓大放小’的办法)”“追杀”“肿瘤的残部”(“识别”不能筛选,不符合题干要求)。把生动的语言表达“追杀”换成平实的语言表达“消除”后,形成: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至此,一道符合解题要求的答案便成形了。

  从以上解题思路来看这道高考命题,应该说命题者颇具匠心。这道题选择了实用性很强且思维逻辑严密的说明文来命题,难易适中。巧妙地将信息的筛选概括与语段的层次结构的分析结合起来,体现了考查的综合性的要求,达到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答题的可操作性所形成的较为公稳的答案避免了考生随意答题,胡乱答题的可能性。研究这类经典试题,必将有助于开拓教学视野,促进新一轮复习工作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施;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应试技巧,规范答题思路。必将为新一轮的复习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