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头名替代状元掩不住炒利思维

2010高考 时间:2010-06-26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2010高考】
用"头名"替代"状元"掩不住炒"利"思维

用"头名"替代"状元"掩不住炒"利"思维2010-06-25 10:42 23日《新京报》率先在头版头条配发大幅照片报道了北京市2010年高考文、理科"状元"榜。与往年不同的是,大幅黑体的"状元"二字被"头名"代替。(《新京报》2010年6月23日)

很显然,编辑们是知道炒作高考"状元"的利害的,但他们没有摒弃这种炒作思维,而是欲盖弥彰地弄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花招:我报道的头名,不是状元。

感叹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深深为中国人的"花言巧语"悲哀。

众所周知,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迄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涌现出多少高考状元?这些高考状元又有多少最终成为"大师"?高考年年有,状元千万家,不是高考状元们浪得虚名,而是在目前这样一考定天下的高考模式中,"状元"的获得太偶然,所反映的"内容"也太局限,"状元"和"杰出人才"之间根本不能画上等号。

2010年,是高中课程改革全国大范围推广的第一年,为了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的分数考评学生的应试教育理念,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保护学生分数隐私,避免社会再次出现炒作高考状元的不正常"闹剧"。《新京报》不炒"状元"炒"头名"既是对这些规章制度的"有效规避",也反映出社会"状元崇拜"的根深蒂固。

以前,不少人指责教育部门、学校借炒作高考"状元"谋出名、牟利,是高考状元炒作热的推手。实际上,在学校炒作状元企图引来"优质生源"背后,还有一些大学以及媒体从中推波助澜,很多甚至是大包大揽,象今天的《新京报》,其目的同样是"借鸡生蛋",谋取眼球从中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