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反思(转帖)

2010高考 时间:2010-07-09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2010高考】
我的高考反思(转帖) (中国大学网 unjs.com)        我的高考反思    (没有征得儿子同意,我偷了他的这篇文章贴在这里。本来他这篇文章是应邀给一本什么书写的,但不知何故他最后撤了这个念头。现在我违了儿子的想法,想的是文章中叙述的那些经历和心路历程,对刚进了高三的学生多少有些实用的参考价值,愿我儿子的高考失利能带给他们一些借鉴,为他们通向成功之路助以微薄之力)   高中三年,是我很不愿意多回忆的一段经历。一度巅峰,一贯稳定,却在最后关键一役中出现三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失误,我至今都不能对此做出一个完整合理的解释。2008高考,对我来说终究是不幸的一年,年级里不少尖子生在高考中都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失误,我也不例外。   一、一路走来,我曾经的辉煌与我的压力   首先,我必须说明,我在这里用一大段文字重述我当年的辉煌,绝不是为我高考的惨败找借口找平衡——一切成绩只代表过去,这点我心知肚明。高考考得好,过去成绩再差也说明不了什么;高考考得差,以往的成绩也无非是过眼烟云——高考的残酷性正在于此,当然这不是我现在想阐述的重点。我这里提到过去,实际上是为了说明曾经的辉煌,对我高中一路产生了多大的负面影响。   (一)   我高中三年的基调,应该说从我高一入学起就已经定下了。我以中考全市十名左右的成绩考入一中。第一次英语小考,我就考出了年级第一。那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一出来,我回去就对妈妈说,完了,一进校就低调不起来了——我一直认为,理想的高中历程,应该跟我初中时一样,在一开始默默无闻,直到最后再冒尖,这样才有后劲,才更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王者——事实证明,这是对的,尽管我想我不该悲观地认为,我最后的命运,从我高一起就已经决定了。那次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二,考完后开了一次家长会,我被要求在学校电视转播室向全年级家长介绍学习体会。   我一直以来就是个不善于排遣压力的人。初中三年,我一开始的成绩并不特别突出,而且波动较大,初一、初二的时候几次在年级50名以外,只进过两次年级前十,最差的一次甚至连年级前100名都没进。而且班上有个非常强势的女生,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第一、年级前十,我也从来没把她作为竞争对手(后来她中考得了市状元,高中去了省四大名校之一的一所学校,然后保送到了北大)。因此,我那时对自己的期望值一直不太高,在初三成绩有了起色稳定在年级前20、进过几次年级前十时,也只是以超常发挥作为唯一解释。我的班主任非常了解我的性格,从不给我提要求、施加压力,还不时找我谈话,尽力缓解我紧张的情绪。因此,我初中尽管没摆脱过压力,压力也时常影响我考试的发挥,但最后还是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   而高中,前面已经提到,第一次大型考试我出色的发挥,使得我从那一刻起就让自己和老师同学都对我有了较高的期待值,这与我一直就有的虚荣心一起,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动力,当然,更多的则是压力。果然,在压力的作用下,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发挥不佳,差点跌出年级前20名。   高一下学期,两次大考我没有明显失误,其中一次是所谓“三个第一”——总分第一、理科第一、三科第一,这是我从来都不敢想象的成绩。   高一暑假有一点小插曲。我初中时搞过一段时间的信息学竞赛,曾经在初二时代表一中参加全省高中组竞赛,鬼使神差地居然取得了当年一中参赛团队中最好的成绩。进入一中后,过去教过我的那位老师跳槽了,但另一位老师仍然记得我,问我是不是报名参加那年的竞赛,我想反正高一时间还比较充裕,也就参加了。初赛取得了全大市第七名的成绩,却因学校疏忽未能参加复赛。那位老师看我学习成绩也好,搞竞赛也有一定前景,说是怕“耽误”我,联系了一位在长郡本部教信息学竞赛的老师,想把我转到那边去。长郡那位老师肯定地说我最差也能取得省一等奖的成绩,还给我提供了很多优厚条件。我多方面考虑后,综合各种因素,还是拒绝了。如今回想,当年如果换了一个环境,现在情况会如何。但不管怎样,我拒绝后悔,因为后悔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二)   高二,在开学升旗仪式上,我是旗手;在开学典礼上,我被授予特优学生称号。用班主任的话说,这是一中学生能够获得的最高的两项荣誉。听到这话时,我一点也不为自己的荣誉高兴,而是有一丝苦楚——我已经与我当初对高中三年的设计完全背道而驰了……   我真的很想通过什么方式,使自己重新回到初中那时的水平,使自己不再出现在光荣榜上的前两行——可是我不能,我不希望落后,我不能接受自己从本来已经很高的地方跌落下来。我自责,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从高一一开始就这么突出,我不希望拥有本来我不该拥有的名气。   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对学习的心态发生了一些转变,我开始思考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究竟从我的成绩中得到了什么。这样,我开始以一种泰然的态度对待学习,尽管班主任仍不时有意无意地给我的学习施加压力,给我定目标,但这种压力并未对我的心态产生太大的影响,我无视他的“北大清华论”,沿着我自己的方向前进。这样,我的心态助我在高二期间成绩比较稳定,五次月考两次第一。我学着不再患得患失,当成绩稍有下滑时,我想,成绩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我有实力,只要我学得扎实,只要我不比排在我前面的那些同学差,我就完全可能在今后的考试中追上来,名次并不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   高二一年,我还承受着学习之外的各种压力,但这种压力使我感到充实,实际上是在调节着我的学习。可以说,高二是我高中最鼎盛,最充实,最愉快的一年。   (三)   虽然大家都普遍认为在一中我们体验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三,但高三的到来还是使我感到了一些紧张,这紧张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烈。大家都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气氛越来越沉闷,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压抑。不少同学选择了在校外租房子住,而我依旧将每天的一小时时间浪费在路上,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对家中环境的习惯,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愿意给家里增添负担。但我认为这也没什么不好的,这一小时其实并不可谓浪费——车窗外的风景、学弟学妹们的对话、同路同学的交流给单调乏味的高三生活增添了些许趣味,虽然这趣味实在微不足道,但也能使我压抑的心情变得舒畅。   而我还是越来越清晰地发现我逐渐丧失着高一高二艰辛的探索养成的良好心态,开始变得焦虑不安。班主任好像对我很长一段时间没在年级冒尖不太满意,不时地给我暗示。有一次,评选省三好学生,班主任更是明确地表示希望我下次考出个好成绩,证明一下自己。我也很清楚:哦,是好久没考过第一了。于是,年级第一,这个我在过去一直尽力规避的名次,竟然成为了我的目标。我不理解我怎么会变得这么功利,但事实证明,往往越是想得到它就越不容易得到。高三十几场大型考试,别说是第一,我连年级第二都没能到达过。   尽管在大家心目中我一直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但我还是坚持我以往的方针,劳逸结合。我积极地去做广播操,我认真地对待每一堂体育课,而不像其他很多同学一样,连这样唯一可以放松的时间都不放过。多参加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有益的。无奈到了高三后段,沉重的负担使大家无心体育运动,我也逐渐发现找不到能陪我痛痛快快地打场球的同学了。   于是越到后面,我的心情越压抑,却没有机会获得解脱。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我开始变得浮躁起来,我惊讶于我对绝大多数事物产生的不正常的狂热态度,但我却不能像往常一样轻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这正是所谓高考高原期的一种表现吧。我的学习成绩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我的名字很少挤进光荣榜上的第一行,甚至在班上我都不能保持大多数时间第一。   我苦恼,我对自己的表现备感失望,但并没有丧失信心。毕竟,我的目标一直就不是北大清华;我喜欢上海,我喜欢工科,上海交大从我刚进高中后没多久就是我的奋斗方向。只要正常发挥,圆梦上海交大应该是有很大可能的,而交大自主招生中获得的一点加分,又能在选专业时给我增加一点优势。而我也不是唯一波动较大的学生,年级里的不少尖子生都跟我有相似的情况,并且他们的波动也一点不比我的小。然而,纠结复杂的心情仍然陪伴着我高三剩下的时光,直到高考。   二、高考,最大的打击和梦想的幻灭    经过考前几天的调整,我是以冷静、自信的心态走进考场的。   那天天气阴沉,偶尔下点小雨,空气凉爽宜人。   我坐在第一排第一个,这个看似很吉利的座位。   第一场语文,没有什么大的波折。语文一直是我的弱项,在考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为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而苦恼。我不奢望我的语文能考得有多好,平平淡淡地做完,便是我的正常水平。   数学的难度有一点超出我们的预料。时隔一年,我已记不清是什么样的题目使我感到如此棘手,只记得有几道题的题型是我们平时的训练很少涉及的。印象中我好像花了不少时间在前面的题目上,以致后面的难题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最后一道题目我更是只想了不足一分钟,草草写了几个式子,这种情况是我之前的考试很少出现过的。   考完数学,我又气又恼,但出考场看到大家的脸色,意识到大家的感觉应该跟我是差不多的。回到家,心里悲凉了一阵,但在妈妈的安慰后,我还是重新找回信心,迎接第二天的考试。   第二天早上,走出休息教室向考场进发时,在楼梯口碰到了班主任。我迟疑了一下,结果他就把我叫住,对我说:“今天是你的强项啊!”我知道他是关心我,希望用这样的话鼓励我,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每次他这种话一说出口,我考试必然要出问题。果然,理综使我的高考彻底崩溃。   应该说,理综失败的根基从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了。不知何故,我做选择题时过于谨慎,因此做得特别慢。做完选择题看看表,居然已经过去了45分钟,不免心慌了起来。做完第一道物理计算题,见后面两道不是一眼就能找出思路,就按照过去的经验,暂时跳过,先做我一贯的强项化学。然而化学一上来就是几道计算题,这是我们之前的理综考试从未遇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