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细数报考误区:招生热的专业就业不一定热

2010高考 时间:2010-07-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2010高考】
老师细数报考误区:招生热的专业就业不一定热(中国大学网 www.unjs.com)

招生热的专业就业不一定热

本报东方6月28日电(记者王成诚通讯员吴平摄影报道)本报与中国移动海南公司联合举办的"2010高考填报志愿专题辅导会",今天来到东方八所中学。为广大考生家长及进行讲座的是八所中学的黄江敏老师,黄老师在讲座中细数了考生在选报志愿过程中常见误区。

缺乏全面信息研判

许多家长和考生上来就挑学校、选专业,其实各种宏观信息千万不能忽视,否则也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必须掌握的信息主要有:(1)政策规定、录取办法、原则等;(2)拟选高校的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各院校近年录取新生的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录取最低分等数据;(3)拟报高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学风、毕业生就业及学费、勤工助学等情况;(4)拟报学校的录取规则,如分数级差、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男女生比例等规定。尤其是不同学校和专业的限制条件(年龄、性别、语种、身体、届别),对地方政府规定的加分政策执行的程度等;(5)拟报专业的性质、特色、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及就业前景等。

缺乏了解拟报学校

对于考生来说,拟选学校的档次与地位、拟选专业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拟选学校的录取政策是必须了解的。除了仔细阅读招生政策、各专业的招生数量、条件、学费标准、语种等限制条件之外还要注意学校的历史、优势学科,主要学科在国内的地位等,主要标志是科研水平和博士点,有些大学是若干所层次不同的学校合校而成,那样就要搞清它的各专业原隶属于哪个学校,同时也要了解该学校各专业上两年实际录取的分数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好把同类学校的材料相对比,找出其中的同异。

盲目追逐热点院校

非沿海地区不去,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去或者非某某高校不去,这是一些高分考生的通常心理状态。其实,自己提前给自己设置门槛是不妥的。在填报志愿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看待自己,正确判断形势,个人的主观愿望必须服从客观现实,高中生留学韩国,即使估分很高,也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出后路。

父母意愿强加考生

在填报志愿前,家长最好与孩子以及老师一起分析考生的竞争实力和所处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了解孩子的志向及大体意愿,分析孩子的优势和特点,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议。当家长的意愿和子女的选择有矛盾时,一定不能强迫子女按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最好耐心地同子女一起权衡利弊得失,通过共同分析讨论达成一致。

过于相信大年小年

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些学校的报名人数很不稳定,直接结果是某一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第二年又大幅度下降,如此循环。对招生中的大小年,考生应该关注,但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个现象已经被很多考生所关注,如果大家都认定某大学今年是小年,结果可能正好相反。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外地的学校,因其招生数量少,经不起冲击,也有一些是特殊情况引发的偶然结果。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省内院校由于招生量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片面看待热门冷门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数量不同以及社会对行业的认知不同,反映到招生中就是所谓"热门"与"冷门"。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招生中就出现了财经热、法律热、金融热、计算机热、信息热等,但是没有哪个专业能一热到底。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高中生新加坡留学条件,而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值得注意的是,招生热的专业就业不一定热,如法律就是招生热就业冷。石油、勘探等专业,由于就业面相对较窄,其招生并不多,可因为它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高,因此仍不失为"热门"专业。有时候专业的冷热也反映到高校的专业设置上,如计算机热时每一所大学都上马计算机专业,很快就造成人才过剩,当然就由热变冷。由于"热门"专业录取分相对要高许多,如果志愿中只追求"热门"的话,就如同孤注一掷,一损俱损。其实,人民大学3+1国际本科,选择"冷门"专业中实力最强的(最正宗的)学校不失为一种策略。既要认识到"热门"与"冷门"这个现实,又要以我为主,不去刻意追求热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高考贴吧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