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方案探风:教育部定框架各地设门槛

时间:2021-08-02 15:17:42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异地高考方案探风:教育部定框架各地设门槛

  一位参与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透露,北京不可能出台类似山东那样的政策,“教育部对北京市的约束应该主要是让北京市拿方案”。

异地高考方案探风:教育部定框架各地设门槛

  教育部副部长的一番内部讲话,引发轩然大波。

  日前,杜玉波应邀为河南省高校的校长、书记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专题报告。在此次会上,杜玉波明确表示,近期国家四部委将出台一个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

  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公众关注多时的异地高考政策即将出台。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家长表示,如果这项政策能够在近期内出台的话,希望教育部能够拿出具体的时间表。

  “距离2013年高考报名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地方还要有时间出台配套政策,希望尽量不要耽误孩子明年的高考报名”。上述家长表示。

  本报记者了解到,杜玉波所称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其内容是要求各地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异地学生在当地参加高考的具体条件,设定门槛。

  “教育部出台的政策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意见,关键还是要看各地地方政府的态度,毕竟这个问题的处理要依靠地方,教育部会约束地方拿具体的方案。”这位专家说。

  副部长内部讲话意外外泄

  “是不是教育部看到我们上周四的行动后,杜玉波有意在河南讲这番话来回应?”北京的一位“教育公平志愿者”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依照现行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能在其户籍地报考。包括这位母亲在内的众多非京籍人士,为了自己孩子能够在北京参加高考,近两年来一直在四处找人签名,给教育部长递公开信,召开媒体见面会。

  他们有一项工作,就是每月都会定期向教育部、当地市教委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迄今为止已持续20个月。7月5日,百余名在京的家长又再一次来到教育部门前表达诉求。

  而教育部高层不久前的表态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心情也更加急迫。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明确对媒体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现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分管此事的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表示,相关文件在上报国务院办公厅的报批过程中,“两会之后就会发布”。

  显然,官方的上述表示,令这些已经为自己孩子受教育权奔波了近两年时间的家长们感到曙光在前。另一方面,他们也期盼着教育部门能够尽快出台政策,能够有一个详细的政策推进时间表。 

  “无论如何在8月份之前也要出来了,因为还要给各地2个月左右的时间出台实施细则,11月初就是2013年高考报名了,一环扣着一环。如果8月份不出台,今年这批孩子就给耽误了。”有家长忧心忡忡地说。

  不过,熟悉其中内情的相关人士介绍,杜玉波关于异地高考的上述表述能够见诸媒体,“完全是一场意外”。

  7月5日,在这场针对河南省高教系统(主要是教育厅、省属高校书记校长)的内部会议上,杜玉波对中国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所论述,涉及到高考改革走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校党建工作、大学去行政化等重要问题。

  “这是场内部报告会,可能杜部长也不知道会场里有媒体记者。”上述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关于异地高考的内容,杜玉波在会上表示,“最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要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

  根据城市定位产业布局定门槛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教育部内部对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确实一直非常关注。

  从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并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草拟一份总的文件,同时也鼓励各省积极推进,争取早日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

  今年年初,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教育部2012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关于异地随迁子女参加高考的,教育部非常重视,可以说这个问题一直排在第一位,调研了很久,袁

  贵仁以及分管的副部长杜玉波都将此视作是保障基本的受教育权的`层面,试图解决。”有参与到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透露。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育部还是觉得颇为棘手。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杜玉波则强调放开异地高考面临重重阻力,“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他表示,这个问题之所以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而在河南省的是次会议上,杜又再一次强调,“这个问题很复杂,十几个省分省出题,且课本也不一样。”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期内或将颁布的《意见》,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

  《意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意见》将因地制宜确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关键还是门槛的设定问题,什么人能够符合规定很重要,毕竟现在流动人口数量太多了。” 有参与到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透露。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现有流动人口2.6亿人。在这2.6亿流动人口背后,则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2700万随迁子女。

  而此前一直关注此事的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做过一个调研,显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学规模日趋庞大,使输入地教育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以北京为例,截至去年底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900多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就有700多万,占了35.9%,差不多3个里面就有1个是非户籍人口。去年北京入小学人数大约9.5万人,非京籍学生比例是47.6%,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上海可能实行“积分准入制”

  “对于准入门槛,我们也倾向于教育部出台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以免地方上利用中央的政策空当。”北京的一位“教育公平志愿者”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她介绍,上海“教育公平志愿者”近期赴上海教委沟通时,曾被告知未来上海可能会在异地高考问题上实行“积分准入制”,积分包括子女来沪时间、工作收入、父母犯罪记录、是否在上海有车房等。

  “我们认为这个是另一种不公平,是公开的歧视,原来不管有钱没钱都是一个规则,现在则有更多的标准。”上述家长表示。

  此前,“教育公平志愿者”曾起草了一份“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民间版方案。提出了“为所有纳税人提供不分户籍不分贫富不分地位的公平的教育机会,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的门槛标准。

  即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北京、上海两地,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从具体内容来看,这一方案具有一定的妥协性,核心是通过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来控制考生数量,换取决策层打破现有高考政策对户籍地要求的铁幕。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部显然更希望将门槛制定的标准下放。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放开异地高考要“积极推进,要有条件准入,分省实施”。

  今年2月份,高考大省山东率先出台政策,明确规定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我觉得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出台类似山东这样的政策,毕竟外来人口太多了。” 上述参与到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表示,“教育部对北京市的约束应该主要是让北京市拿方案”。

【异地高考方案探风:教育部定框架各地设门槛】相关文章:

安徽异地中高考方案对考生不设户籍门槛08-18

教育部:指导各地尽快出异地高考方案08-11

各地异地高考已提初步方案 家长盼门槛别太高08-10

异地高考:准入门槛需各地自行测算03-09

异地高考准入设三项门槛 限制职业被指苛刻08-09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接受专项督查08-18

安徽异地高考门槛不会太高 具体方案仍在制订08-10

异地高考方案如何避免高“门槛”绊倒进城务工08-14

北上广异地高考门槛可适当提高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