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上重点”就可以嘲讽“吊瓶班”?

时间:2021-08-08 19:50:53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没人上重点”就可以嘲讽“吊瓶班”?

  议论风生

  校方再多的反思,也无法从实质上改变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以及残酷高考的现实存在。只要这些现实存在,“吊瓶班”无人上重点的苍凉也会一直存在。

  湖北孝感一中高三(3)班学生集体在教室挂吊瓶,一度被调侃为 “史上最牛‘吊瓶班’”。高考结束后,该学校达到一本线者222人,达到二本线及以上者659人。遗憾的是,“吊瓶班”全班50多名学生中,无一人达到一本线。校方回应称将进行反思。

  “吊瓶班”的新闻刚一面世,就展现给公众足够震撼的高考场景。如今,“吊瓶班”的消息尘埃落定,全班50余名学生竟无一人上重点,此种结果引发了沸沸扬扬的议论,甚至是揶揄。

  即便如此,“吊瓶班”是不应因其惨淡的高考成绩而遭受嘲讽的。

  很容易厘清的一点常识是,吊氨基酸虽然显得有些夸张,但无人上重点与吊氨基酸之间,是不存在因果逻辑关系的。

  高考成绩是多种综合因素下的结果,师资力量、学习氛围,所处省份的报录比,等等,莫不决定其收成。

  从新闻的内容来看,“吊瓶班”只是普通中学孝感一中的平行班(即普通班),学生基础普遍相对较差;置之于更大的范畴,它更身处竞争激烈的高考大省湖北,此种情形下,“吊瓶班”无一人上重点其实“顺理成章”,并不令人莫明惊诧。

  客观说来,“吊瓶班”的出现,其中或有“高考进补”的盲从思维,也有氨基酸功效被夸大的以讹传讹,但最直接的缘由显然是:它被当成了为高考加分的`“筹码”。

  可以想象,当应试方向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依旧存在,当中小城市与乡村年轻人上升渠道依旧逼仄,当高考很多时候仍然是改变命运的重要路径,“吊瓶班”的出现就不是偶然。

  氨基酸看似不恰当地输入了学生的身体,实际上不过是在为孱弱的高考能力而助力。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它也当被怜恤而非嘲讽。

  对于“吊瓶班”无人上重点的结果,我们不仅需要更冷静地叙事,它更充满了苍凉的暗喻意味,那就是:一些教育资源并不那么得力,高考优惠政策也不那么眷顾地区的学生,他们再怎么努力,其很可能也难收获足够乐观的回报。

  “吊瓶班”无人上重点,这样的结果尽管令人意气难平,却并不太背离逻辑。“吊瓶班”所在的孝感一中校方称要对此反思,不知道它将要反思些什么是反思“吊瓶班”为何会引发如此舆论关注,还是反思用更科学的方式去为考生补充营养?

  可以肯定的事实是,校方再多的反思,也无法从实质上改变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以及残酷高考的现实存在。

  只要这些现实存在,“吊瓶班”无人上重点的苍凉也会一直存在。王聃(媒体人)

【“没人上重点”就可以嘲讽“吊瓶班”?】相关文章:

“吊瓶班”“赤膊班”扭曲高考摧残孩子05-17

爱与恨的“吊瓶班”功与利的高考路08-30

嘲笑高考吊瓶班是以错评错08-30

高考“吊瓶班”,为何让人心情沉重05-09

嘲讽10-24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讽刺高考吊瓶班?09-03

熊丙奇:解读“高考吊瓶班”背后的焦虑05-15

没人懂没人理解的说说10-23

嘲讽的反义词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