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教案

时间:2023-02-28 10:20:21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地理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地理教案

中考地理教案1

  2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2、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①解决这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②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加大兴修水利工程(如修水库等)。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3、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耕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B、草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C、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地。

  4、有色金属:湖南娄底冷水江锡矿山-----锑矿,衡阳常宁水口山-----铅锌矿。

  5、舟山渔场为我国第一大渔场。长芦盐场为我国的盐场。

中考地理教案2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教师: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2)讨论

  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

  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

  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⑥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⑦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中考地理教案3

  3地理复习主要知识点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5、温带和-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带季风气候。

  6、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8、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9、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中考地理教案4

  第二章世界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要求通过课本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大洲、大洋之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的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小的洲(大洋洲)、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

  的大陆(亚欧大陆)、的岛屿(格菱兰岛)、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B、板块是运动的;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第三章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求能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判别)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特点是:时间短、常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一般不变化

  2、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和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陆地上日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

  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

  【海陆因素】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

  【地形因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海陆因素】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中考地理教案5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产业活动受自然条件影响最明显的是

  A.汽车制造业 B.理发业 C.服装零售业 D.煤炭采掘工业

  2.下列产业活动之间的联系属于生产协作的是:

  A.汽车业和造船业 B.货运公司和大型超市

  C.研发机构和生产厂 D.炼铁厂和轧钢厂

  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影响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为水源的是 ( )

  A.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B.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C.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4.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海郊区的乳牛厂——技术

  B.阿根廷的牛肉出口到欧洲——交通运输、冷藏技术

  C.美国一个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机械

  D.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交通

  项目(作物) 花卉 蔬菜 水稻 甘蔗

  市场价格(元/千克) 5 3 2 1

  生产成本(元/千克) 2.5 2 0.8 0.4

  运费(元/千克?千米) 0.5 0.3 0.01 0.01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20 15 4 10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为同一城市郊区,可大规模种植花卉、蔬菜、水稻和甘蔗四种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城市消费,且地价相同。据此回答5~7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

  ①东北平原 ②珠江三角洲

  ③华北平原 ④黄土高原

  A.① B.② C.③ D.④

  6.根据表格提供信息,如果该地距离城市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最适宜种植的两种作物是( )

  ①花卉 ②蔬菜

  ③水稻 ④甘蔗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7.从经济效益看,距离城市最远的作物及其最远距离边界是 ( )

  ①水稻 ②甘蔗 ③60千米 ④120千米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永嘉县位于温州市北部,地处括苍山北部的丘陵山区。依托县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资源,其发展了“山上茶果竹、田间瓜菜米、栏内畜和禽、水里特种鱼”的生产模式。回答8—9题。

  8.该地区茶树的种植面积较广,影响茶树

  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土壤

  9.读永嘉县1978年和2007年农业内部结构

  图,可知引起当地农业内部结构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科技 D.劳动

  读“温州地区某鞋厂同一种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①丰富的劳动力 ②丰富的能源

  ③较高的技术 ④低廉的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

  B.该鞋厂所需的资金、技术、订单全部来

  自西方国家某公司

  C.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D.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发展的必然趋势

  12.气候中风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布局的影响最为显著,下列四幅图中城市功能布局形式最恰当的是

  13.从工业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考虑,右图图中表示的

  工业部门,排序正确的是( )

  A.①电镀厂 ②火电厂 ③酿酒厂 ④化工厂

  B.①电镀厂 ②化工厂 ③酿造厂 ④火电厂

  C.①化工厂 ②酿酒厂 ③火电厂 ④钢铁厂

  D.①化工厂 ②电镀厂 ③酿酒厂 ④火电厂

  读工业生产的投入因素所占比重图,完成14-15题。

  14.和①、③吻合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制糖、钢铁

  B.集成电路、炼铝

  C.服装、机械

  D.纺织、石油加工

  15.有可能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的工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图为“某聚落形态变化示意图”,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 该聚落发展初期沿运河分布,便于取水和交通

  ② 从 1950 年起,该聚落的布局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③ 图中铁路建成于运河挖成之前

  ④ 1950年,该聚落形态呈条带状主要是受长江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温州居民夏季用电量普遍达到高峰,直接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剧热岛效应 B.蒸发加剧,湖面萎缩

  C.城市大气膨胀上升,降水增多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右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出来的全球性问题

  19.图示国家该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偷猎

  B.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栖息地

  C.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D.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读某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流程图回答20—22题。

  20.该工厂可能在我国( )

  A. 华北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东北地区 D.珠江三角洲

  21.在制糖废水的处理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新

  产品是( )

  A.浆料 B.动物饲料

  C.甲烷 D.污泥

  22.清洁生产流程图与原流程图相比,产生

  了新的经济效益。下列关于这方面的叙述与

  图相符合的是 高考( )资源网

  A.使糖产量增加,提高了规模效益

  B.经过必要的处理,有机废水可以达标排放了

  C.干燥器的使用,增加了能源的使用量,使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D.使制糖副产品变成了一种新产品

  2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反映的人地关系是

  A.“人定胜天”思想 B.“恐惧依赖”思想

  C.“地理环境决定”思想 D.“天人相关”思想

  读右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判断24-25题

  24.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

  B.是有一定功能的

  C.是具有独立性的,不会对其它区域造成影响的[

  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

  25.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表示城市 B.b可能是城市群

  C.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

  读某地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26-27题。

  26.从该地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A.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当前该地城市化水平较高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2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该地当前

  A.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B.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高科技可能是推动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区域内部经济表现了低层次平衡状态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28-31题。

  28.该项工程依次通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A.-疆、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上海

  B.-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C.-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安徽、河南、江苏、上海

  D.-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29.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能

  C.天体引力能 D.生物能

  30.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读右某区域图判断31-33题。

  31.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红色荒漠化 D.石漠化

  32.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ks5u

  B.多大风,多沙质土壤

  C.过垦过樵过牧破坏植被

  D.全球变暖冰雪融化,流水侵蚀加剧

  33.该湖泊湿地的萎缩可能的后果是

  A.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引发洪涝 B.调节气候能力下降,使周边地区更为干旱

  C.航运价值降低使周边联系不便 D.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下图,回答34~35题。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

  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

  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

  D.洞庭湖对长江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35.近几年来图中水文站所测长江径流量比以往更稳定,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② 洞庭湖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

  ③ 南水北调东线开通,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加强

  ④ 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有3小题共30分。)

  36. 阅读“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城市平原图”,该区域的平原

  地区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

  住……”这首歌反映的典型区域。据此回答:(13分)

  (1) “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 ;(1分)

  试评价其区位条件:A 有利:

  ;(4分 )

  B 不利: 。(2分)

  (2)该城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1分)

  (3)若图中发展粮食或经济作物、果园、乳牛、花卉等农业生产,则A ,B ,

  C ,D 。(4分)

  (4)该区域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伊利集团是我国一家知名的奶制品企业,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材料二:甲图为“伊利集团主产基地位置图”,乙图为“伊利集团生产和销售模式变化示意图”

  (1)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利集团生产和销售模式为 (填字母)模式。(1分)

  (2)伊利集团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布局的主要特点是 。(1分)

  (3)伊利集团在许多大城市拥有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奶源地分布一般具有 的特点。(1分)

  (4)伊利集团主产基地所在自然区生态环境脆弱,该自然区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 等。请从草场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就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38.读下面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图表,回答问题(8分)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 经济地带。A城市为 。(2分)

  (2)读上表试描述广州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该城市区域发展阶段已进入 (2分)

  (3)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许多产业出现了生产成本加大,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试用你学过的知识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当前粤西、粤北地区已成为珠三角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地,试分析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3分)

  瑞安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

  1—5 DDBAB 6—10 BCDAC 11—15 CABBD 16—20 AABDC

  21—25 CDABC 26—30 CCBAD 31—35 ADBDD

  36.(13分)

  (1)水稻种植业 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当地人民的主食;(自然条件两点2分,社会经济条件两点2分)水旱灾害多发,春秋两季长受低温冻害影响;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一点1分,社会经济条件一点1分)

  (2)河流(1分)

  (3)A乳牛 B花卉 C粮食或经济作物 D果园(4分)

  (4)水土流失(红漠化)(1分)

  37.(10分)

  (1)B(1分)

  (2)近原料地(1分)

  (3)交通便利的城市近郊(近市场)(近公路、交通便利)(1分)

  (4)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1分),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及交通建设不当(任答3点给3 分)

  退耕还草地、建人工草地、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合理利用水资源。(任答3点给3分)

  38.(7分)

  (1)东部 深圳 (2分)

  (2)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产业;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2分)

  (3)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任答1点给1分)

  地价较低 劳动力价格较便宜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任答2点给2分)

中考地理教案6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2)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饮喝八缸)。

  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热带、-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5、我国的气候灾害:寒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沙尘暴,台风,洪涝,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中考地理教案7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

  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交流,讲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结束。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交流课。

【中考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地理中考总结教研03-21

初中地理中考笔记总结06-09

地理的教案12-12

地理教案12-16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区域地理教案11-03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精选11篇)06-09

初中地理教案11-06

地理《疆域》教案02-20

地理《民族》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