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时间:2021-03-02 17:01:5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3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1

  【创意说明】

  这虽是一篇具有散文风格的“政论文”,全篇也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但对于远离了那个年月的初一“小朋友”而言,读来着实有些生涩。按常规学生先学懂此文,再延伸到对人生的思索。这里,我们不妨反弹琵琶,从学生较容易明白的人生哲理人手,先创设一个类似的意境,再让学生理解课文,并能让学生自然将文中的“国运”与“人生之旅”糅合贯通,渗透理解,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出迷雾,直至豁然开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意境导入

  (屏幕展示配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带你们到大海中

  航行,开心吗?

  (画面1:平静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船)

  好,请同学们上船让我们划动船儿,起航!

  (画面2:晴空万里,海鸥翻飞,风平浪静,船扬帆前行。《水兵圆舞曲》奏起)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感想如何?

  (画面3:突然狂风骤起,乌云满天,波浪汹涌)

  面对这艰难的逆境,你的感想如何?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再犹豫不决,畏惧彷徨,船就要颠覆了,但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勇往直前,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小船员们,你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好,勇敢的水手请随老师一同来搏风击浪。

  (《命运交响曲》抗争高潮部分音乐响起)。

  (画面4:一切恢复平静,乌云散尽,清风徐徐,船儿轻快地驶向了彩虹灿烂的远方。轻快的《水兵圆舞曲》再次响起。)

  二、生交流旅行感受

  (可能会有学生谈及人生的话题)

  的确,人生旅途亦复如是,民族的历史进程亦复如是。当我们面临、狂风巨浪时,需要的是坚强、勇毅的水手,在艰难的国运中我们需要的乃是“雄健的国民”。

  三、听朗读,讨论答题

  (屏幕显示)

  1、文题的重音应怎么处理( )。

  ⑴ 重读“艰难的国运”

  ⑵ 重读“雄健的国民”

  ⑶ 重读“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

  (要求说明理由)

  2、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你能将下列本体、喻体准确对应吗?

  长江大河 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扬子江黄河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中华民族历史的'光明前途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民族生命进程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 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3、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四、语言积累

  背诵最喜欢的比喻句。

  五、思维牵引

  同学们看,我们通过海上旅行的经历很容易就自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把文中长江、黄河、扬子江的比喻都换掉,就用大海旅行作比,好吗?

  明确:“长江”“黄河”是我们民族的象征,用他们比喻民族的历史具有特殊意义,更能激发国民的“雄健精神”。

  六、拓展延伸

  每人编写一句格言,以激励鞭策处在“艰难时运”中的人们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教学步骤:

  一、预习情况反馈

  1。正确书写词语

  逼狭 崎岖 阻抑 丛山叠岭 绝壁断崖 亦复如此

  2。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介绍,互相交流,共同认识: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与陈独秀并称为“南陈北李”,李大钊逝世后陈毅写诗悼念他。这篇小品散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当时,有部分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重新陷入迷惘之中,李大钊站在时代制高点上,预见到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于是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二、朗读课文。先找位男生范读,以慷慨激昂的情绪感染大家,然后齐读共同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三、为什么说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它是如何歌颂我们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的?

  通过已学过的《黄河颂》和本文比较阅读,得出雄健的精神就是不畏艰险伟大坚强的黄河精神。所以李正西称之为:振奋民族精神的雄文

  四、思考文章行文思路的特点:

  层层深入地表达思想感情:人类历史道路→民族生命过程→人类历史生活→中华民族史路→中华民族精神

  五、问题研究

  1.文中多次提及“趣味”,该如何理解?

  可联系高尔基《海燕》一文中“战斗的欢乐”一句来理解,种种趣味就指经历艰难险阻之后的幸福与快乐的感受。

  2.关心比喻说理,文章通篇运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丰富。

  让学生划出所有比喻,联系上下文分析含义与作用。完成练习二。

  六、联系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社会和个人谈一谈读本文后的感想

  七、作业

  仿写课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学习“有时……有时”“愈……愈……”的句式。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3

  【创意说明】

  这虽是一篇具有散文风格的“政论文”,全篇也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但对于远离了那个年月的初一“小朋友”而言,读来着实有些生涩。按常规,会让学生先学懂此文,再延伸到对人生的思索。这里,我们不妨反弹琵琶,从学生较容易明白的人生哲理入手,先创设一个类似的意境,再让学生理解课文,并能让学生自然将文中的“国运”与“人生之旅”糅合贯通,渗透理解,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出迷雾,直至豁然开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意境导入

  (屏幕展示配合)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带你们到大海中航行,开心吗?

  (画面1:平静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船)

  好,请同学们上船让我们划动船儿,起航!

  (画面2:晴空万里,海鸥翻飞,风平浪静,船扬帆前行。《水兵圆舞曲》奏起)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感想如何?

  (画面3:突然狂风骤起,乌云满天,波浪汹涌)

  面对这艰难的逆境,你的感想如何?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再犹豫不决,畏惧彷徨,船就要颠覆了,但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勇往直前,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小船员们,你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好,勇敢的水手请随老师一同来搏风击浪。

  (《命运交响曲》抗争高潮部分音乐响起)

  (画面4:一切恢复平静,乌云散尽,清风徐徐,船儿轻快地驶向了彩虹灿烂的远方。轻快的《水兵圆舞曲》再次响起)

  二、生交流旅行感受

  (可能会有学生谈及人生的话题)的确,人生旅途亦复如是,民族的历史进程亦复如是。当我们面临狂风巨浪时,需要的是坚强、勇毅的水手,在艰难的国运中我们需要的乃是“雄健的国民”。

  三、听朗读,讨论答题(屏幕显示)

  1、文题的重音应怎么处理( )。

  A、重读“艰难的国运”。

  B、重读“雄健的国民”。

  C、重读“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要求说明理由)

  2、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你能将下列本体、喻体准确对应吗?

  长江 大河──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扬子江 黄河──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中的艰难斗争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的光明前途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民族生命进程浊流滚滚 ,一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3、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四、语言积累背诵最喜欢的比喻句

  五、思维牵引

  同学们看,我们通过海上旅行的经历很容易就自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把文中长江、黄河、扬子江的比喻都换掉, 就用大海旅行作比, 好吗?

  明确:“长江”“黄河”是我们民族的象征,用他们比喻民族的历史具有特殊意义,更能激发国民的“雄健精神”。

  六、拓展延伸

  每人编写一句格言,以激励鞭策处在“艰难时运”中的人们。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02-25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文02-23

雄健05-23

艰难05-12

护国运动05-25

艰难的选择05-11

艰难的选择03-17

艰难的决定01-31

艰难的胜利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