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时间:2023-02-04 12:30:37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方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观察、比较、描述、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2.教学难点: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带了一种利用平衡创造的工具,你们看是什么?(出示天平)关于天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的?(简单介绍天平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对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天平:左盘2个50g的物品,右盘100g砝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50+50=100或50×2=100)。

  2.我们再来看这幅图又告诉了你什么信息?(课件出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边一个100g砝码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师:现在我给杯子倒满水,天平还平衡吗?天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我们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个未知数x来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边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样表示呢?(100+x)

  师:天平向左倾斜,说明左边这杯水的重量比右边100g砝码的重量要重。得到数学式子:100+x>100

  4.现在我给右盘再加一个100g的砝码,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平衡了吗?得到数学式子:100+x>200

  师:我给右盘再增加一个100g的砝码,你又发现了什么?得到数学式子:100+x<300

  师继续演示:将右盘中的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克砝码,天平逐渐平衡,从中得到数学式子100+x=250。

  5.观察比较:

  50+50=100

  100+x>100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用等号连接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像100+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

  6.提问:这一个等式是方程吗?为什么?

  追问:这两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它们是方程吗?

  思考:你认为一个方程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强调: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同桌说一说理由。

  35+65=100 8-x=2 y+24

  2.4=a×2 x-14>72 15÷b=3

  5x+32=47 28<16+14 6(y+2)=42

  2.下面哪些天平不能用方程表示?(出示6幅天平图)

  用方程表示出剩下天平的数量关系。

  (说一说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说数量关系,列方程)

  先独立列出方程,再与同桌说一说方程表示的数量关系。

  4.猜方程

  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写方程,编故事。

  6.方程“史话”。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方程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方程和等式是怎样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使孩子在一个充满鼓励,充满肯定,充满分享,充满赞美的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都做些什么? 生:看电视、补课等。

  2、师:出去玩同样会学到知识,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上周日小明和妈妈去公园玩就遇到了好多数学问题。 (课件显示)小明最喜欢坐飞机了,于是妈妈给了他一些钱,让他自己去买票。(课件显示)他花了5元钱,还剩15元,妈妈给了小明多少钱,你们知道吗?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并列式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学生用含未知数X的方法进行汇报 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 (课件显示)玩下一项游乐项目,先去买票,票价6元,买两张,还剩38元,你知道这次妈妈又给了小明多少钱吗? 想一想,这组信息中蕴含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汇报。 师肯定学生发言。 下面,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 学生猜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找出的`数量关系,根据刚才讨论的结果来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吧?。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归纳步骤. 师:学到这,请同学们回顾并讨论一下,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时经过了哪些步骤? 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报。 师:看看数学专家是怎么归纳的呢?(出示投影) 肯定学生,赞扬学生。

  三、实际应用

  1、师:小明玩了半天,他和妈妈都感到口渴了,不知买什么饮料好。谁愿意帮小明出出主意? 师:现在我们虚拟购买饮料的场景。我当售货员,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买饮料。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求每瓶水的价钱。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请其他同学针对他们的思考方法和解答过程提出意见。

  2、(课件演示)小明选择了买酸奶。 (出示小票)看了小明的购物小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数量) 学生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互评,并给有困难的同学帮助。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3、最后,妈妈还剩下38元钱,要买些水果回去,看到苹果每千克3元;梨每千克2元;香蕉每千克6元;桔子每千克4元,可还要剩下20元钱买生日蛋糕。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卖哪种水果呢?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算一算,看看能买几斤? 学生可讨论,可试做。做后汇报。

  四、全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从各方面回答。 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课后让我们继续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知识,要学会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才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3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方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研究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自学后汇报。(板书)齐读两个概念。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要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完成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完成后汇报)

  生:X=3是方程5X=15的解,因为X=3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生:X=2不是方程5X=15的解,因为X=2时左边5×2=10,右边是15,左边和右边不相等,所以X=2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解简易方程

  1、复习等式的性质

  师: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1)如果5+3=8,那么5+3-3=8()

  (2)如果50-13=37,那么50-13+13=50()

  (3)如果a-7=8,那么a-7+7=8()

  (4)如果X+9=45,那么X+9-9=45()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空的?

  生:等式的性质。

  师:等式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齐来说一遍。

  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引出课题。

  师:(3)(4)题不但是等式而且是方程,我们知道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所以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今天我们将应用等式的性质来帮我们解方程。(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3、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

  师:这个方程用天平怎么表示呢?

  生:天平左边放X个和3个球,右边放9个球。(电脑显示)

  4、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5、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是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6、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电脑显示:解方程要注意:

  (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7、看书质疑

  8、学生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9、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师:你是怎样解这个方程的,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减19。

  生:使方程一边只剩X。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1是方程的解。

  10、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生:我根据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方程两过仍然相等来解这两个方程的。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样算。

  ①X+0.3=1.8

  ②X-1.5=4

  ③X-6=7.6

  ④X+5=32

  2、我会填。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3、我会选

  (1)χ+32=76的解是()

  A、χ=42B、χ=144C、χ=44

  (2)χ-12=4的解是()

  A、χ=8B、χ=16C、χ=23

  (3)χ+8=60的解是()

  A、χ=480B、χ=52C、χ=7。5

  (4)χ-3.5=1.5的解是()

  A、χ=5B、χ=20C、χ=2

  4、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5、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吗?

  学生练习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本63页练习十一第5、6题第1、2横行。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6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7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⑴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⑵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⑷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⑸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概括归纳就是⑴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⑵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⑷培养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本节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学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知识后,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的作用:

  ⑴进一步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利用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同学,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全班的33℅,学习基础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39℅,其他同学学习水平中等偏下。

  2、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大多数同学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对于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解答。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等量关系,学会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先扶着学生走,再让学生试着走,最后让学生独立走”的教学策略。

  3、学生认知的障碍点:

  ①如何去分析、找出数量间存在的等量关系,然后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②如何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②会把方程中含有小括号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③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数学思考:

  ①学生能够正确地审题、分析题意,思考、分析找出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

  ②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与态度:

  在观察、思考、探究、交流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8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 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 这个方程的解是( )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 x-1.5=4

  x-6=7.6 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9

  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复习解方程的过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节课结合复习题,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类题型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寻找题中等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题型拓展开,解决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全面回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关于用方程解决问题,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3)你还有什么问题?

  3、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4、回顾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步骤。

  (1)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式)

  (2)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①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式。

  ②找出题中的未知量,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

  ⑤写答语。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质疑,引入复习内容,通过学习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和倍”“和差”类型题的解法。

  (1)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过程。

  小明和妈妈一起集邮,妈妈的邮票数是小明的6倍,妈妈比小明多100张邮票,妈妈和小明各有多少张邮票?

  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解题步骤。

  ①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②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妈妈的邮票数-小明的邮票数=100

  小明的邮票数+100=妈妈的邮票数

  妈妈的邮票数-100=小明的邮票数

  ③列式解答。

  解:设小明有x张邮票,则妈妈有6x张邮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张邮票,妈妈有120张邮票。

  (2)引导学生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有两个未知数时,需要确定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3、复习“相遇问题”中的方程的解题方法。

  课件出示复习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时行驶85千米。已知A、B两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两车几时后相遇。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①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A、B两地的总路程

  ②(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A、B两地的总路程

  ③A、B两地的总路程÷甲、乙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0

  教学内容:

  p53——54练习十一1,2,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再看图3说说图3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再看图4说说图4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写出几个等式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1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v=sh

  a+(b+c)=(a+b)+cv=abh

  a×b=b×cs=ab

  a×(b×c)=(a×b)×cs=ah

  a×(b+c)=a×b+a×c……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求“x”值的过程叫做()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0、(课件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计划每小时走3。8千米,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和()。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3)6x=0是方程。()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2)6x+1=6

  (3)15—3=12(4)4x+1<9

  4、解方程

  2x+9=27 x—0。5= 8+0。3x=14

  8x—3×9=37 22。3x+11x=66。6 x—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2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疑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

  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

  <一>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认识等式

  1、演示课件 写出式子

  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0

  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30>100

  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50+10=100

  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

  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40+X=100

  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 X + X=150

  2、分类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展示同学们不同的分类,并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为了解决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3、理解概念

  师:为什么这么分?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 左右两边相等

  揭示: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2、指导练习。独立完成5~7题。展示交流。集体评讲。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理解题意,完成填写。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汇报自己发现。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怎样求n的`值呢?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

  2、完成第9题。小组中讨论方法,巡视指导。可以先把左边的两边都去掉两个苹果。1个梨=3个苹果再根据右边图:3个苹果=6个猕猴桃=1个梨

  三、与反思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指标的理解。自我反思与。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阅读“你知道吗”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

  五、课堂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4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 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 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02-14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02-04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15篇)02-04

数学教案:简易方程01-19

数学教案:函数与方程02-25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通用19篇)07-01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通用21篇)06-07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合集15篇02-04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汇编1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