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5-03 08:10:54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9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歌词。

  2、初步尝试交换舞伴,感受和同伴共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幼儿右脚贴标记(两种颜色)

  活动流程:

  一、欣赏歌曲,了解歌词

  1、师:跳舞真开心,听听我这儿有一首歌,也是有关跳舞的,他们是怎么跳舞的?

  重点提问:歌里是怎么跳舞的?做了哪些动作

  小结:我的脚要踏踏踏,我的手要拍拍拍。(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2、再次欣赏歌曲

  重点提问:除了这些动作,还有哪些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小结:伸左脚、伸右脚(一起试一试,提醒幼儿根据脚上的标志尝试动作)

  请个别幼儿做做歌里的'动作

  二、请你和我跳个舞

  1、老师邀请个别幼儿跳舞

  重点关注幼儿动作的正确性,用记号提醒幼儿掌握左右脚

  2、幼儿两两结伴进行舞蹈

  重点关注两两面对时左右的方位

  三、集体舞蹈

  1、变成双圆圈

  根据红绿颜色的标记变成双圆圈

  2、集体舞蹈

  讨论:怎么交换舞伴?

  小结:只要一个圈的孩子不动,另一个圈的孩子朝着同一个方向交换一个朋友,就能找到一个新的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舞蹈活动,因此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动作的表现。活动中,我通过欣赏、表现、个别示范、集体尝试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借助歌词进行表演。由于动作的表现有歌词的依托,因此表现难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通过对个别孩子表现力的关注,从而提升孩子表现的表情、动作的优美,同样对孩子的舞蹈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活动的亮点在于利用简单的道具(一个有颜色的记号),既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左右脚的区分,又降低了集体舞的难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和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集体舞的学习以孩子自主探讨为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在这个环节,我还可以更退后一点,不要太急于抓住一个正确的答案就马上尝试,可以多听听其他孩子的想法。

  舞蹈活动是一种美育活动,教师优良的教学素养和音乐才能也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整个活动孩子情绪愉悦、积极,表现欲望非常强。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剧本的理解,能够大胆的表演角色。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把动作和表情做到恰如其分。并能说出,剧中所表达的情感。

  3.在大家合作表演下,对表演与模仿更加的充满兴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猫和老鼠的PPT(图片音乐)

  2.小小影视角(给幼儿欣赏模仿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用教师是导演,来招小演员,来激发他们表演欲望。

  师:今天啊,江老师还有个新称呼,叫做江导演。听说XX小朋友很有表演天赋,那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很会表演啊?

  二、根据老师所表演的剧本,自己理解剧本中猫或者老鼠的情绪。进行表演。

  师:你们什么时候会兴高采烈的?那是怎么样表现的呢?

  三、缺乏表演的动作,再引入动画片根据动画片里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和表演。进行模仿,学的更多的表演的动作与表情。

  再次来体验兴高采烈如何表演。

  四、第二个剧目,让幼儿尝试饥饿难耐是如何表演的,并且体会小老鼠的心情和感受。

  教师先来表演剧目二,问:这时候出来了谁?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老鼠,它怎么了?(引出饥饿难耐)那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尝试模仿饥饿难耐。

  跟着音乐体验。(注意动作和表情)

  五、继续引出下段的`剧本,进行表演。

  六、组织游戏,进行配乐表演。

  先听音乐让他们猜老鼠在干什么,然后总结他们的。引出第三个剧目。

  继续是老师来表演(注重表情和动作)问:"老鼠想到了什么方法?可是对方是猫呀,要是醒来可就糟糕了,小老鼠是怎么去偷的"(小心、偷偷的去偷……引出小心翼翼)请他们来表演,如何小心翼翼。

  1.首先,由老师作为猫,小朋友作为老鼠,去偷那条大鱼。(分清楚,去偷时候的小心翼翼和猫伸出爪子时的惊恐万分)

  2.再由一部分小朋友做老鼠,一部分做猫体验不同的情绪和心情。

  3.最后,可以离开小椅子,更大范围的去表演。例如:可以躲到某小朋友后面、慢慢吞吞的前进等。

  六、分组活动,选出猫和老鼠。将整个故事,完整的表演一遍。

  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影视角"自由选择动画,模仿与表演练习。

  2.编排一个动画经典表演。

  反思与分析

  1.选材新颖 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可能出现的问题:1.孩子们比较好动,在一起表演的时候很容易离开座位,不听指挥,又容易一起蹦跳,摔在地上等。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在看动画过程中,或者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会把这个当做游戏,无论剧中应体现开心还是难过,他们都会很开心与兴奋。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知道幼儿园是一个集体,随便离开集体很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图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迷路的小花鸭》的第一段,请幼儿说说小花鸭怎么了。

  2、教师讲述故事《迷路的小花鸭》,边讲边出示图片。

  提问:

  (1)小花鸭为什么迷路了?

  (2)迷路后小花鸭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3)是谁救了小花鸭?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离开集体、离开妈妈很危险。

  3、知道自己是草莓班的小朋友,是大家庭里的一员,不要随便离开我们的“家”,我们的集体。

  4、游戏:乖小鸭。

  玩法:承认扮大灰狼,幼儿扮小鸭,小鸭子们去池塘边捉鱼,大灰狼仔细观察,发现有离开集体的小鸭子就立刻去捉。

  附故事:

  有一只小花鸭,跟着鸭妈妈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池塘捉鱼。走到路上,发现路边飞来一只蝴蝶,蝴蝶真漂亮,于是小鸭子离开了大家,去追蝴蝶。追呀追,蝴蝶飞走了,小鸭子回头一看,自己已经跑出来很远,看不到妈妈、看不到伙伴们。它大哭起来。

  这时候,一只大灰狼恶狠狠地走过来,张开嘴铺路过来,想一口吃掉它,突然,一只大花狗从小鸭的身后跑出来挡住了大灰狼,大灰狼吓得逃跑了,小鸭子得救了。大花狗把小鸭子送回了家。从此,小鸭子再也不敢离开大家了。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针对部分幼儿虽然喜爱小动物却不爱护小动物,因此,我选取了这节音乐课——《迷路的小花鸭》。在活动设计上,让幼儿反复欣赏、感受音乐,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记住歌词。根据中班幼儿思维形象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欣赏感受歌曲的同时并通过欣赏与歌曲内容相一致的形象挂图,使幼儿耳闻目见有一个完整的意象。

  在幼儿对音乐旋律性质、内容的感知基础上,幼儿理解了迷路的小花鸭的心情。当我用“你看到、听到迷路的小花鸭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帮助幼儿实现第二个目标,尝试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启发幼儿随着音乐做出伤心和高兴的动作、表情,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并根据音乐做出不同动作。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运用形体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一段活泼的音乐,一盘剪辑好的音乐磁带(由活泼的、优美的、有力的等各种不同性质的音乐串连而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律动《健康歌》

  2.感受音乐,并尝试用形体动作表现。提问:你听到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感觉?请幼儿跟着这段音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

  3.韵律游戏:我会动播放串连的音乐磁带,请幼儿随着音乐得变化,变化不同的动作。老师随机按下暂停键,当音乐停止时,幼儿即停下,并摆出一个独特的造型,静止不动。

  活动建议

  剪辑的音乐的性质可以丰富一些,但不宜变化太快,每一段音乐都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受和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所蕴涵的积极情绪,感受歌唱的乐趣。

  2.积极学唱歌曲并尝试两声部轮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故事《快睡吧,小田鼠》,了解小田鼠拖拉不肯睡觉的故事情节;活动前熟悉《两只老虎》的歌曲旋律。

  2.音乐录音、田鼠木偶。

  3.请一位老师合作示范轮唱。

  活动过程:

  一、田鼠弟弟没起床。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歌表演《两只老虎》。

  2.大家一起跳舞开心吗?我们小朋友每天都早早地来幼儿园唱歌、跳舞、学本领了,可有一只小田鼠还在呼呼大睡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小田鼠晚上拖拖拉拉老是不肯睡觉,早上起不来了)

  3.小田鼠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它呢?(早上它一直要睡过头,这可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按时起床呢?)

  二、弟弟,起床吧。(学习演唱歌曲)

  1. 我们来学学小闹钟的响声,一起用“当”这个音来唱一唱、催一催田鼠弟弟起床,好吗?(师弹琴,引导幼儿一起用“当”音哼唱旋律。)

  2.我们的小闹钟已经敲响了,可田鼠弟弟还是没有醒过来,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它说的吗?

  3.我也有一些话想对田鼠弟弟说,我把它唱出来,你们听听我唱了些什么来劝小弟弟起床?(师范唱一遍)

  4.听了这首歌你觉得心情怎么样?(紧张、急促)//

  5.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按节奏朗诵歌词。

  (1)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快快起床,歌曲里面说了些什么?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每句歌词重复两次)

  (2)你们也来学我催田鼠弟弟起床,好吗?(学念歌词)

  (3)重点练习:“钟儿已经敲响”速度要快一些,结合节奏谱×× ×× × ×练习。

  6.幼儿轻声学唱。

  (1)集体轻声学唱一遍。

  (2)提醒幼儿“钟儿已经敲响”这一句要唱清楚。这样,田鼠弟弟就会知道应该赶快起床了。(带领幼儿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一句。)

  (3)我们把学会的歌一起演唱给田鼠弟弟听。(幼儿完整演唱一遍)

  三、弟弟,快快起床。(学习轮唱歌曲)

  1.田鼠弟弟好不容西被我们叫醒了,可它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要怎样唱才能让它快快起床呢?

  2.理解轮唱的方法: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我要请x老师和我一起来唱一唱,仔细听听我们是怎么唱的?(两个老师示范轮唱,请幼儿欣赏)

  (2)讨论:

  a.我们是怎么唱的?(一个人先开始,另一个人晚开始一句。)

  b.唱到最后结束的时候是怎样的?(一起结束的)

  c. x老师先开始唱,我比她晚开始,那为什么我们可以一起结束(唱完)呢?(结束的`时候,先唱的人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全体幼儿练习唱第一声部的最后一句)

  (3)试唱1~2遍歌曲,初步感受轮唱。(全体幼儿先唱,老师晚唱一句,提醒幼儿坚持唱自己的声部,不要随从老师的声部。)

  3.幼儿尝试轮唱。

  (1)师先播放录音歌曲,然后带领幼儿唱第二声部(1~2遍),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并准确起唱。(提醒幼儿坚持自己的声部,在自己唱的同时也听听旁边小朋友的声音。)

  (2)将幼儿分成两队(两声部),看老师指挥轮唱两遍。(第一声部录音伴奏,第二声部老师带唱;再交换声部轮唱。师可将幼儿的歌声录下来并播放给大家听)

  4.师小结并鼓励幼儿:轮唱的时候,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浪过去,一浪又过来,就像是很多人在一遍又一遍地接着催田鼠弟弟,田鼠弟弟很快就起床了。学会这首歌,我们以后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催别人快起床了。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目标:

  1.有学做小小理发师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歌曲。

  2.学习节奏律动,掌握○ⅹ|○ⅹⅹ∣

  准备:

  1.小木梳、小剪刀、小吹风等理发用具。

  2.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过程:

  1.经验交流,了解理发的基本过程:

  2.幼儿谈谈自己去理发店理发的经验:

  ——“你去过理发店吗?”

  “理发师是怎样为你理发的?”

  老师播放理发师为顾客理发的录象,巩固幼儿的经验:

  ——“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引导幼儿说清楚理发的顺序。)

  “顾客在理发时心情是怎样的?”

  3.节奏律动,学做小小理发师:

  感受旋律:

  ——“边听边想想这位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

  学习节奏“○ⅹ|○ⅹⅹ∣”

  ——“请你跟着音乐拍一拍,把理发师高兴的心情告诉大家。”(幼儿随乐拍击节奏。)

  节奏律动,用动作表现理发师理发的情景:

  ——“如果你是理发师,你会怎样为顾客理发呢?”

  ○ⅹ|○ⅹⅹ∣×× ××︱× —|

  3.学唱歌曲,结伴玩理发游戏:

  老师随节奏律动扮演理发师:

  ——“你觉得我的理发技术怎么样?”

  “我为顾客理发时做了哪些事情?”

  再次欣赏表演,并师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幼儿两人一组,边唱歌曲边玩理发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内容与要求: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轻快,乐意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节奏。

  2、知道小树苗长大离不开阳光和水,能产生照顾小树苗的愿望。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

  1、最近我们都在聊春天里发生的事情,你们喜欢春天吗?

  2、过渡语:我也很喜欢春天,春天小草会从泥土里钻出来;小树会发芽;小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3、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小树是怎样长成大树的吗?

  4、小结:小树需要水河阳光才能快快长大,我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关于小树成长的歌曲,我们赶快

  来听听,小树到底是怎么长大的!

  二、欣赏歌曲——感受小树苗三拍子的节奏

  (第一遍欣赏)

  1、你觉得这首歌听上去是什么感觉?

  2、我们用打节奏的方法来帮助小树快快长大吧!

  (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拍肩膀等方式)

  (第二遍欣赏)

  1、 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小树苗是怎样长大的?

  3、小结:原来小树又要浇水、又要晒晒太阳,还要吹吹风,我们还要说好听的话,这样小树就长

  的又高又大。

  三、歌曲表演——感受集体表演的乐趣

  1、谁愿意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出来呢?

  2、宝宝们得声音真好听,不过我觉得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一起来试试好吗?

  3、鼓励幼儿尝试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演唱歌曲。

  4、小结:宝宝们都唱的很好听,我来看看你们的小树有没有长高呢?真的有长高哦,想不想让你

  们的小树长的更高呢?那我们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用好听的声音唱,好看的动作表演,我想你

  们的小树一定会很快长高的!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尝试用自然物有节奏地模拟故事中的声响。

  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音块、蛙鸣筒(教师准备);

  盒子、布、塑料袋、玩具听诊器、玩具沙球、眼镜盒、黄豆罐子、望远镜、喜蛋(幼儿准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与幼儿一起回忆《沙啦沙啦》

  提问:故事里小熊遇到了几个小动物?

  第一个遇到了谁,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第二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三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配合讲故事

  选择各种自然物学一学故事里出现的声响。

  三、幼儿为故事配音

  幼儿玩为故事配音的游戏。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尝试为一个动物配音,仔细听故事,适时请为故事里出现的声音配上相似的声响。

  附故事

  《沙啦沙啦》

  小熊在树林里慢慢地走,他听见——“沙啦、沙啦、沙啦……”多好听的声音啊,小熊想,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灰松鼠躺在树洞里,他的嘴巴动个不停。“咳嚓、咳嚓、咳嚓…”

  “灰松鼠,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灰松鼠说,“这是我咬碎硬硬的果子,嘴里发出的声音!”

  “咳嚓、咳嚓、咳嚓……”灰松鼠满足地嚼着香香的果仁。

  “这个声音是很悦耳,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红嘴雀站在树枝上,他抬起头看着天空。“扑刺扑刺扑刺……”

  “红嘴雀,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红嘴雀说,“这是我的朋友从远方飞来扇动翅膀的声音!” “扑刺、扑刺、扑刺……”两只鸟儿幸福地依偎在一起。

  “这个声音是很美妙,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青蛙在池塘里伸懒腰,他把腮帮子鼓得圆圆的。

  “滴答、滴答、滴答……”

  “青蛙,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青蛙说:“这是雨珠儿落进池塘里的声音。”

  “滴答、滴答、滴答,咕呱、咕呱、咕呱……”青蛙跟着雨珠儿一起唱起了歌。

  “这个声音是很有趣,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咦,声音明明是从脚下传来的嘛。

  小熊低下头,看见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落叶厚厚地铺满大地。

  小熊轻轻地抬起脚:“沙——”又轻轻地放下脚:“啦——”他高兴地叫起来:“哦,我知道了。我知道啦。我知道啦!”然后,他飞快地跑回家去。小熊和妈妈一起在树林里散步。“沙啦、沙啦、沙啦……” “沙啦、沙啦、沙啦”

  这好听的声音,和着他们的心儿一起跳动。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参与活动,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着,音乐停了,马上不动,音乐再响起,又继续游戏,整体效果很好。

  小百科:沙啦是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游戏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并创造性的表现美。

  2.能听辨出mi .sol .la ,并能初步理解三个音在五线谱上的关系。

  3.能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游戏材料:

  小鸡,小兔。小鸟头饰若干。狼头饰一个,花皮筋。

  小动物找伙伴 游戏过程

  1.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根据小鸡,小兔。小鸟的体型。特征,确定它们代表哪个音。

  2.幼儿自选小动物的头饰,进行游戏。

  3.教师连续弹三个音,最后停在一个音上,戴着与这个音相应头饰的小朋友找与自己同类的小伙伴抱在一起。

  4.违反游戏规则停玩一次。

  动物找家 游戏过程

  1.教师将花皮筋在地上拉成五线谱状,并将三个音的卡片放在相应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说说:谁的家最高,谁的家在中间,谁的家最矮。

  2.说明游戏规则: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停,小动物迅速站到自己的家内。

  3.游戏进行两遍后,提高难度。由教师扮演狼,音乐一停,狼就要出动。提醒幼儿快速反应,否则就会被狼抓住。

  4.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分配角色,商定规则,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配合,幼儿自由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9-13

中班音乐教案01-04

中班音乐教案:山上音乐家_中班艺术教案07-01

精品中班音乐教案09-30

《袋鼠》中班音乐教案09-30

中班音乐教案:买菜07-22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08-12

中班音乐教案:《买菜》08-19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09-14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