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

时间:2023-02-25 19:06:5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

  PPT 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兴趣。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3、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2)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3)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感受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4、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俩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容作铺垫。

  (2)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3)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4)分角色练习对话,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

  5、完整表演儿歌,体会并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小结:说大话、爱吹牛皮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们小朋友平时能不能说大话。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角色对唱,感受歌曲的诙谐趣味。

  2、指导幼儿学习用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方法演唱歌曲前半段蝈蝈对蛐蛐的对话。

  活动准备

  蝈蝈和蛐蛐指偶各一个,公鸡手偶一个;歌曲原声带及伴奏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操作蝈蝈、蛐蛐及公鸡教具,朗诵歌词。

  提问:蛐蛐、蝈蝈吹得正得意的时候引来了谁?大公鸡把它们怎么样了?引导幼儿运用歌曲中的歌词回答。

  2、幼儿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3、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朗诵歌词,尝试表现出蝈蝈、蛐蛐吹牛皮的得意神情。

  可由老师当蝈蝈,幼儿当蛐蛐,看谁最像吹牛皮的人。

  4、幼儿听原声带,欣赏歌曲的戏曲类演唱风格。

  提问:这首歌和以往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5、幼儿欣赏教师范唱,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演唱风格,并感知歌曲中蝈蝈、蛐蛐念白之处“只说不唱”。

  6、幼儿学唱歌曲。

  7、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当唱到大公鸡“一口一个”时,扮演蝈蝈和蛐蛐的幼儿赶快蹲下,“公鸡”按节拍在蝈蝈和蛐蛐的头上做啄的动作,被“公鸡”啄到的蝈蝈、蛐蛐站起来,跟着公鸡的后面走。教师也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扮公鸡轮换角色进行演唱。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蝈蝈和蛐蛐教案02-18

大班儿歌蛐蛐和蝈蝈教案03-17

蝈蝈和蛐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0-10

《蝈蝈和蛐蛐》 教案及教学反思12-17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09-22

关于蝈蝈和蛐蛐的歇后语11-05

《蚂蚁和蝈蝈》教案01-05

蚂蚁和蝈蝈教案12-17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范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