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5-13 08:25:5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尝试在地面做横躺滚。

  2.利用绸带的合作性游戏,从多种角度发展幼儿创新技能。

  3.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4.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废旧横幅五条,圆形筒一只。

  2.队形标志圆点、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以参与奥运会团体操表演的情景,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热身准备活动“我是小小运动员”

  1.教师领跑,带领孩子们绕绸带蛇形跑和绕场慢跑进入场地。

  2.幼儿成散点式队形自由站在教师周边合适位置。

  3.教师领操、幼儿随口令动作到位。

  三、幼儿尝试在绸带上做各种不同的滚动

  1.教师:孩子们,我们的身体本领可大了,你们会用身体表现什么动作?(幼儿尝试表现)

  2.梳理孩子展示的身体动作,引导幼儿尝试不用的'滚动:除了走、跑、跳,我们的身体还可以像球一样滚动,你们还有不一样的滚动方法吗?(幼儿自由分散尝试、探索)

  3.教师启发,并有目的的观察和指导

  4.幼儿展示多种滚动的方式

  四、教师幼儿一起探索新的滚动动作“横躺滚”

  1.教师出示直筒状滚筒,滚动滚筒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直筒它是怎么在绸带上滚动的,仔细看哦!”

  2.幼儿尝试模仿直筒状滚筒的滚动方式。

  3.教师与个别幼儿共同尝试和展示自己模仿后的表现动作,其余幼儿观察评价

  4.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横躺滚的动作要领

  5.幼儿自由尝试练习横躺滚,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我是快乐小滚筒”的竞赛

  6.团体操部分展示“花样滚”

  五、快乐游戏时间

  1.游戏一:“舞龙”教师与幼儿合作将各小组绸带连接(各绸带上有链接扣)成“长龙”,幼儿与教师集体将绸带举过头顶,舞动“长龙”。

  2.游戏二:“蛟龙戏洞”,幼儿部分举绸带,部分钻洞;轮流进行。

  六、放松活动“划龙舟”

  教师带领幼儿一手持绸带成“龙舟状”,随乐边做划船动作,边慢慢放松脚部、手部离场。

  活动反思:

  一、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目标制定切实可行。

  大班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发展较好,在动作上更加灵敏、平稳,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体力和合作意识都有所发展,并且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所以,在选择和组织大班体育活动“滚动”时,设计者者不失时机地考虑到动作增多、难度增大、内容丰富、运动量大、竞赛性强、脑体结合、规则稍复杂等因素,以保证所选择组织的活动让大班幼儿喜欢,同时又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活动中,教师还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给予不同目标要求。

  二、在情境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主要的思维方式。幼儿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却不太感兴趣。体育活动中单纯的动作练习不能引起幼儿兴趣,就是因为在他们现有的头脑中没有具体的形象。本活动中带有角色和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深入游戏,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也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在音乐中烘托幼儿活动的氛围。

  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吸引、感染着我们。优美生动、节奏鲜明的音乐会让人们感到精力充沛、情绪愉快;舒缓轻柔的音乐会让人们身心放松。本活动在组织进行体育活动时,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效果,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的烘托下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活动当中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左、右手名称,知道许多事情需要两只手共同完成。

  2、通过“图+文”方式引导幼儿认字,初步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以及耐心倾听的习惯。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左右手图片及汉字,“图+文”字条四张,图片四幅,人手两个红黄圆形贴纸、一张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老师伸出双手)。(幼:都有手)

  “对,都有手,有几只手?”(幼:有两只手)

  2、师: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两只手,这两只手啊跟我们小朋友跟徐老师一样都有它们的名字。(出示手卡片)“谁知道它们叫什么?”(幼:左手和右手)

  3、 师出示汉字卡片(左手 右手)并贴在相应的手的位置,说:“对了,这两只手都有它们的名字,它们的名字就叫左手(绿色)和右手(红色)。

  4、 师:知道它们的名字了吗?小朋友请看,这个红颜色字写着的靠着这一边的手,我们小朋友拿出来,哦,这只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右手。

  5、 师:小朋友,徐老师在这桌子边上贴了红点点,是不是给你们那个叫右手的手背上贴一个红点点。(交代要求:动作要轻、要快)(老师也贴上红点点)

  6、 贴好后,师:举起来吧,给后面的客人老师也看到。好,刚才你们给它贴上红点点的那只手叫什么名字啊?(幼:右手)

  7、 师:对,叫右手。好,那么还有一只手,这个绿颜色的它的名字叫什么?(幼:左手)

  8、 师:赶快给你们那个叫左手的手也贴上一个绿点点。(交代要求:动作要轻、要快)(老师也贴上绿点点)

  9、 师:哦,都贴好了吗?给我看看,真棒!好,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把你们的两只手都藏起来,(幼儿把手藏后面)把你们那个叫右手的手请出来。(幼儿伸出右手)

  10、师:啊,右手出来了,把它藏回去,把你们那个叫左手的手请出来。(幼儿伸出左手)

  11、师:哦,对了,都有了。好,现在把你们的两只手都藏回去吧。

  12、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叫右手,一只叫左手,今天,徐老师就来和小朋友讲一个“左手和右手”的好玩的事情给你们听听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右手对左手说:“我的本领比你大,我什么事情都会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右手它说自己会做哪些事好吗?

  2、老师出示图夹文1。

  师:右手说:“我会拿筷子吃饭。右手说什么?”。(幼儿回答能力差点的幼儿)。

  师: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这一句话是:我会拿筷子吃饭的?(幼儿回答如:我认识字)

  师:哦,有几个小朋友认得字,那么不认识字的小朋友,怎么知道它说是:“我会拿筷子吃饭的”,可以从那里看出来?(幼:图画)

  师:哦,看图画,哪里有图画?告诉我。(幼儿回答)

  师:手指筷子图:这个图告诉我们什么呀?(幼:一双筷子)

  师:对了,这是筷子,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猜了,拿筷子干什么呀?(幼:吃饭)这双筷子就告诉我们这个图前面两个字是:筷子

  3、教师小结:右手说:我的本领很大,什么事情都会做,我会拿筷子吃饭。

  4、老师出示图夹文2。

  师:它又说了,还会做什么?(幼儿自由说说)

  师:真聪明!他是怎么说的?跟着他一起说说看。(师幼集体读一遍)

  师:哪里告诉我们是剪刀?(幼儿说说)师:哦,这里有一把喀嚓咔嚓的剪刀。那么哪两个字是剪刀?谁能够大声地告诉我?(幼儿回答)前面两个还是后面两个?哦,徐老师告诉小朋友哦,这个剪刀的前面两个字叫剪刀,一起说说看。

  5、老师出示图夹文3

  师:它又说,还会做什么?

  6、老师出示图夹文4

  师:最后,它又说了,它还会做什么?

  7、师:今天,徐老师在这里跟小朋友介绍一个字,你看这里都有这个字,是什么字?(幼:拿)拿东西要靠什么呀?(手)对,拿东西要靠手,所以它上面都有一个手字,这就叫拿字,读一遍。

  8、师:刚才呀,右手对左手说了好多话,我们把右手说的话一起来说说看。(幼儿读)

  9、提要求:要神气!让我看看神气不神气!(再读一遍)

  三、结束部分。

  1、师:右手啊,这么骄傲地对左手说:“我会做这么多事,你没有用!左手啊一听右手说它没有用,生气了,它就说:“你说我没用,那我就缩进衣袖里去吧。”

  2、师:什么叫缩进衣袖里,谁知道?(幼儿自由讨论)请一幼儿示范,集体学。

  3、师:左手啊,就缩进衣袖里去了,左手缩进衣袖里去了以后,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来看看。

  4、教师出示各种图片:饭碗打翻了 纸头吹走了 皮球滚掉了 字写歪了

  师:小朋友想想看,左手缩进衣袖了,右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说说)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那张?

  5、教师小结:好,刚才我们小朋友看了这几张图片知道了,左手说:“你说我没用,我就缩进衣袖里去吧。于是就发生了:饭碗打翻了 纸头吹走了 皮球滚掉了 字写歪了

  6、师: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你们说说看,为什么?

  7、教师小结:原来好多事情都是左手和右手要一起互相帮助才能做好,对吗?

  四、延伸部分。

  1、师:好,那么接下来,徐老师想问问小朋友看了,你们平时会用两只手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大声回答我,你们会做吗?(幼:会,并自由说说)

  2、师:好,现在徐老师不要你们说了,我在桌子上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和一些笔,你们到边上想一想,你们的两只手会做什么事?自己去用记号笔随便怎样画一画。呆会儿上来为大家大声介绍,比比谁的两只手会做的事情最多。

  3、幼儿绘画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逐一介绍作品。

  5、教师小结:好,小朋友你把你们的纸阿上面都画了好多“我用我的手会做的.事情”徐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小朋友的两只手越来越灵巧、越来越能干!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图夹文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过程中没有强调孩子认识这些字,而是注重语言对孩子的刺激,如“拿”字是两只手合起来拿东西,通过这样的解释,培养孩子从小对阅读的兴趣。最后让幼儿用笔画一画这一环节,是让幼儿把要表达的语言转化成一种符号,然后在转化成语言,这样对孩子的思维发展非常好。就像某名人说的:孩子的成长依靠一百种语言。语言教育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前的语言我们只要求单纯的书面语言,发展到现在强调并重视孩子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孩子在一日活动种语言的应用,一直到现在把阅读教育作为幼儿语言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一天,月月带来一把胡琴,并给小朋友表演了一支曲子,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关注,并围绕“为什么胡琴会发出好听音乐”、“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讨论个不停。之后,在班上经常会看见的幼儿谈论胡琴、小提琴等乐器怎样发出声音等问题。于是,我们开展了“会唱歌的线”这一主题活动。

  本活动以问题情境引出主题,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尝试探索能使线扩大其声音的材料,最后请幼儿分享经验和交流结果。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能使线扩大声音的材料。

  2、愿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方法与结果,分享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班上学习小提琴、大提琴、胡琴的幼儿将乐器带到幼儿园给幼儿表演。

  2、欣赏幼儿较为熟知的交响乐、管弦。

  3、(各种材质,粗细不同)线、面粉、玉米粉、洗衣粉、松香、纸盒、纸杯、笔和记录纸等。

  4、每人一张记录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索发现普通的线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

  难点:探索用辅助材料使线发出的声音更加洪亮。

  活动过程:

  1、由演奏引出实验。

  教师:今天明明要用胡琴给大家演奏一支曲子,大家欣赏并仔细看看胡琴什么地方发出的声音?

  琴声刚落,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是线,是琴上的线。

  教师:我这里有许多线。咱们百宝箱中还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2、探索能帮助线唱歌的适宜方法。

  教师:我们都知道了线能唱歌,但是它们发出的声音有点低,必须离得很近才听得见,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你的线唱出的歌声大一些能让更多的人听到?

  幼儿说:能,我有办法,可是没有线呀?

  教师:我这里有许多线,咱们百宝箱中还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孩子们各自选取了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进行验证:有的孩子直接选用制作小喇叭;有的孩子干脆在一个纸碗上固定两根线,这时线唱出的歌声是双音的;有的选用高低不同薯片筒帮忙,线唱的歌声也有高低变化;还有的孩子用两个纸杯分别固定粗细不同的线,然后自信地问我:“想听我的线唱歌吗?”我点点头,她拉起我的手到座位前,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乐器”说:“先昕女高音吧!再听低音!”

  “哎!效果还挺不错的。”我竖起了大拇指。显然,她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纷纷选取材料探索着……

  3、分旱、总结。

  教师:我看你们的实验都成功了,请讲讲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幼儿:因为我们用纸喇叭、薯片筒、纸杯给我们想办法把不同粗细的用纸杯、薯片筒等拉直,再一拨就发出了声音。而且声音很大线装个发声器,像音响的喇叭一样,能使线发出更大的声音。

  个人反思:

  我首先用欢快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在探索线发出声音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使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就在身边。探索声音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识。还体现了教育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主要内容:

  1、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意识很强。探索线发声活动是次新奇有趣的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因此在今天睁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专注并大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操作由此可见,活动工具和适宜材料的提供可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2、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的机会,这种机会可以在延伸活动中借助记录表进行补充。

  3、教师没能捕捉到个别幼儿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探究行为,并给予有效地支持和帮助,如当一个幼儿在两个纸杯分别固定了粗细不同的线,分为一个是“高音”,一个是“低音”时,教师应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认为它们一个是高音,一个是低音呢?”这些启发性的怍题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不同线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质是不同的。

  综合评析:

  本活动选题新颖,利用身边不起眼而又方便取材的“线”,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究,又利用生活中幼儿熟知的辅助材料深入挖掘“线”白教育价值,真正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汉字“汁、什、计、叶”。

  2、初步理解字型与字义。

  3、提高幼儿动手能力,提高幼儿想象力和理解力。

  4、学习用语言记录自己的发现。

  5、理解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汉字“汁、什、计、叶”。

  难点:理解字义。

  活动准备

  拼板每人一份、字卡每人一份、星星磁贴红色黄色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把本班幼儿分成两组比赛,一组是红星宝宝队,一组是黄星宝宝队,告诉幼儿比赛规则,画出两个楼梯,请认真,纪律好的那一组送星宝宝回到星妈妈的怀抱,那一队先送到哪一队就有礼物。用这个方式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控制幼儿的课堂纪律。

  二、基本部分: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的主体字“十”,并书空:如,“昨天贝贝哥哥过生日,你们看看他过的是几岁生日啊?”出示字卡“十”。

  2、“我们看看他请了哪些朋友来过生日啊?”让幼儿看黑板的板书,从板书上加红点的`字找出本节课的需要的偏旁部首“三点水旁、单人旁、言字旁和口字旁”。

  3、在找出这些偏旁部首后,请幼儿打开拼板,从拼板中快速找出这几个部首放在拼板的左边。通过让幼儿自己快速的找,加深幼儿对这几个偏旁部首的认识。

  4、用故事引入本课儿歌,学习本课的汉字。如:“十滴水把浓汁做”贝贝请了很多朋友来过生日,每个来的朋友,贝贝都请他喝他自己用苹果加了十滴水榨出来的苹果汁。说到这里提问“贝贝请他的朋友都和了什么啊?”并提示幼儿加了水的,在这里引出三点水旁,把三点水旁放到十字的左边,在这过程中讲解字型,字义,并让幼儿通过组词和造句来加深对字的认识。

  5、逆拆汉字,从刚刚学的最后一个汉字逆拆回去“叶、计、什、汁”在逆拆的过程中反复讲解字型,如:十来了“口字旁变成什么字?”请幼儿自己动手拼摆汉字,加深幼儿对字的认识

  6、读儿歌,让幼儿看到这儿歌就能想到这个汉字,在不记得这个汉字怎么读的时候,可以用儿歌带出汉字。先集体读再分组读。

  7、闪读字卡,加深对这节课所学汉字的认识

  8、互动游戏“字宝宝字宝宝跳跳跳”,每人一份字卡,教师拿大的做字妈妈,幼儿拿小的做字宝宝,一起喊出“字宝宝字宝宝跳跳跳”时老师出示字卡,幼儿要马上跟着拿出相应的字宝宝,大声读出该生字,并跳到字妈妈的身边。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汉字

  三、结束部分:

  点评,给于表现比较好的组奖励,并请幼儿检查好拼板,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能按照备课时的思路走下去,在和幼儿的互动中也能根据当时幼儿的情况来调整教学。本节课有80%的幼儿都能掌握了这四个汉字,虽然开始我有设计的比赛环节来控制课堂纪律,但在过程中没有充分运用起来,使得这个比赛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幼儿在纪律上比较乱。要是我在上,我不会侧重在认字上,也会兼顾课堂常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制作目标:

  1、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2、会使剪刀。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制作器材:

  纸杯、美工刀、剪刀、彩笔、双面胶等;

  制作过程:

  第一步,在纸杯的外面涂上动物的颜色。

  如,要做小鸡就涂成黄色,要做小狗就涂成黑白的`斑点,要做老虎就涂成黄色。

  第二步,用笔在纸张上画出动物的身体部件。

  如,兔子的耳朵、小鸡的嘴巴、大象的鼻子等,一定要注意突出这些部位的特点,然后用剪刀将其剪下来;

  第三步,把这些小部件粘合在纸杯的相应位置上。

  纸杯的方向以底部做为动物的头部,也就是说,耳朵要粘合在纸杯的底部,然后嘴巴等粘合在靠近纸杯开口处的地方。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种动物都非常地个性鲜明,小鸡有可爱的翅膀和嘴巴,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和大大的耳朵。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列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教具:面包圈范例图,笔。-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老鼠买面包圈。

  -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书,请幼儿说说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教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 1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小老鼠又买了2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2、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3 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

  -看图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

  3、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的词语。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16

大班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10-05

大班幼儿园教案03-10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7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01-26

幼儿园教案大班01-11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4

健康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