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第三课《山中避雨》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时间:2021-09-30 14:37:44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第三课《山中避雨》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2.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3.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 3教法:“整体感知——自主探求——合作研讨——体验活动”四步教学法教具: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新课:话题设置: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课文注解1三、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2、思考:文题是“山中避雨”,作者单单写避雨吗?请找出文中记叙的中心事件,并概述事件全过程。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1):1.学生边读(边听),边圈点批注,思考问题。2.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生字词提出来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答。3、讨论问题:“文题是“山中避雨”,作者单单写避雨吗?请找出文中记叙的中心事件,并概述事件全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概述课文内容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2):课件展示问题:文中除了作者以外,还写了哪些人物,主要是谁,他们对作者的胡琴表演有着怎么样的反映?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明确:通过对作者、两个姑娘的前后情绪变化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文章的感情线索。六、设置情景,深入探究:教师播放《梅花三弄》曲,师生合作读3、4自然段,感悟、体会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生边读边听边思考,探究以下问题:作者在拉胡琴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乐趣”,请根据上下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注意加以引导。最后分别指名学生对刚才的问题做总结陈述(有遗漏的大家共同补充)明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领悟“乐以教和”这一中心思想七、语段精读:   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你能谈谈对加点词语的感受吗?明确:“闹”字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闹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温暖”既写出了环境的温暖,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温暖。  2、 文中有一段是叙述作者学琴的经历,从记叙方法来看,这一段属于什么记叙方法?明确:插叙  3、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两个女孩由先前的“苦闷”到“和唱”的?明确:受到了音乐的感染。  4、解释下列词语     望洋兴叹    怨天尤人      冗长      萍水相逢      乐以教和     趋之如归 八、体验活动:教师导入  :从课文中我们感悟到了,音乐让陌生的人们聚集到一起,甚至于在分别之时依依不舍。音乐的这种力量你感受到了吗?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古代名曲, 然后谈谈你听曲时所产生的联想或感受。教师播放曲子,学生听后发言交流。九、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重申文章主题,再引入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十、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字词积累”的词语,并用后三个词语造句。2.       你有没有和作者类似的经历?如雨中登山、雨中游园……请你试着把当时的情景以及你的感受写出来。  附:板书设计 :山中避雨(丰子恺)        我                                                主题       女孩                “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                               —— 乐—— 怨天尤人“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我的感兴,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以—— 苦闷万状拉胡琴,体验到“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教—— 欢喜 和唱                   与山村青年依依不舍                 

   

第三课《山中避雨》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