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二十五有的人()

时间:2021-09-30 12:06:51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二十五有的人(苏教版)

二十五有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对比的写法。

    2.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及铿锵有力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并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谢设计思路

    本诗短小精悍,质朴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中如果仅从诗作的语言表层去感受主题意义,理解对比手法,完成诵读任务当然不难,但若要透过七节诗行,真正深入地洞察其含蓄、深沉的底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又绝非一件易事。本设计旨在指导诵读、训练说写等方面激发兴趣,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教堂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海溘然长逝,中国现代文坛上陨落了一颗比泰山还要重的巨星。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获得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而引起的无限感慨。(出示课件1。)

  要求:了解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自主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佧2。)   

    1.初读诗歌试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  

    2.再读诗歌,你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3.学完这首诗我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合作学习

    1.找出诗歌中不理解的诗句。

2.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解决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全诗每节都先反后正,运用了形象鲜明的对比手法,且采用回溯对应(第②~⑤、③一⑥、④一⑦节)的艺术结构形式,使全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卑下是在比较中显现的,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人用反动派的渺小反衬鲁迅的伟大,用反动派的卑下反衬鲁迅的崇高。)

  2.感受诗歌主题的意义。

  明确:(这首诗的精髓侧重于对鲁迅伟大精神的赞颂,但诗人未对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只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请同学们读后画出体现“这两点”的诗句。)

    (学生很容易地分别画出第②一④节和第⑤~⑦节诗的后两句然后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