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时间:2022-12-04 13:33:07 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

  2、体会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3、训练质疑——探究——归纳的阅读方法。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思考

  (1)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告诉我们,中国的圣贤是既“出世”又“入世”的。庄子为什么拒绝“出世”?

  (2)庄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与世道的对立的?

  (从文中找出答案,进而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思路

  (1)阅读《庄子》的感受

  (2)解读《秋水》中的故事

  (3)用庄子的心灵和历史背景解释《庄子》

  二、亮点探究

  1、“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穷,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怎么理解?文中哪些话是对此句的诠释?

  2、庄子用“乌龟”的比方意在说明什么?

  3、庄子的“清洁的精神”是指什么?

  4、怎么理解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

  5、品味“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的诗般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

  三、归纳庄子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矛盾的双方不断冲突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的黑暗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他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超凡脱俗,拒绝诱惑,以整个生命追求人生境界的自由,不屑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

  四、拓展联想

  1、今天的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人文精神失落,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挤占侵吞,不正是“无路可走”的具体体现吗?我们已经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归。那么怎么办?标题提醒我们,要回头看看古人,看看庄子,学习庄子。——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你觉得怎样把庄子的精神与现实结合起来才有积极的意义?

  2、从孔子周游列国与庄子“持竿不顾”的对比中谈谈你看法。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庄子为什么拒绝礼聘及作者对此所作的评价。

  2.庄子的精神世界及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以自读理解课文,以问题及其解答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齐背《逍遥游》。

  二、自由朗读全文,把重要字词摘录在书右。

  三、再默读,理出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写读《庄子》的特殊感受,反映了庄子这位天才圣哲在学术上无与匹敌的惊人成就。

  第二部分包括2—7六个自然段,通过庄子拒绝楚王礼聘(“许以为相”)的故事,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表现了他固守自己的处世准则,自觉拔于流俗、坚决摆脱自私网络的“清洁的精神”。

  第三部分即第8段至结束,对《庄子》一书中展现的“哲学困境”进行概括分析,揭示出庄子精神世界的实质,与第二部分点面结合、表里生辉,完成了对哲人庄于和庄子哲学完整的勾勒,并与第一部分形成因果呼应,从而使潜藏于字里行间的写作意旨在读者心目中更加明朗化。)

  读庄子的感受:天才哲人在学术上无人匹敌(1)

  用《秋水》的故事讲述庄子的“清洁精神”(2-8)

  解读《庄子》:哲学困境,精神实质(9-10)

  四、讨论回答四个问题(学生可任选一个思考回答):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清洁的精神”是什么意思?

  3、如何理解“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4、第17页的“哲学困境”如何理解?

  1.题目理解

  明确:本文引用庄子故事,概述《庄于》内容,有分析,有评价,看似读庄解庄的学术笔记,然而作者又似乎并非真的属意于庄学的发展或研讨、争鸣,否则,他为什么给文章冠以《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么个“不对路”的题目呢?怀着“奇怪”的感觉再来读读文章,揣摩揣摩,我们便会发现作者命笔的真意所在。文章对庄子的评价,理据俱在,并非主观臆测,但《庄子》一书“汪洋捭阖,仪态万方” (鲁迅语),有价值的材料很多很多,作者为什么取此而不取彼?他特别肯定庄子拒绝礼聘的“清洁的精神”,歌颂他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看守,心灵月亮”的“孤独”,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物欲横流、人文精神失落。假如我们能够不在“无路可走”的字面上斤斤计较,而只把这个标题看作一种警示、一种启迪,我们便会将课文读懂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今天,我们不是迫切需要重建精神家园吗?哲学大师庄子的著作就是一座思想资源丰富的宝山,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努力开发,大胆“拿来”为我所用,我们就浍缩短家园重建的进程,找回失落的精神、人格并使之更新更美。

  2、关于“清洁的精神”的含义。

  明确:“清洁的精神”是作者对“庄子拒聘”的一种解读。作者认为,这种精神“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又能“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王叔岷在《庄学管窥》中将人生境界分为三类:“常人迷我”、“智者为我”、“大智忘我”。结合“拒聘”故事思考,所谓“清洁的精神”就是追求绝对自由、绝对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否定流俗的'利欲之心,而且否定把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要让个人生命从恶俗的自私网络中分离出来,还归于生命本来的自然意义上的简朴,不为智累,不被情牵,不为事物变化迷惑,不被权势名利搅扰,行为顺随委曲,内心则纯正不化。这也就是庄子的清新明澈的“忘我” “无我”的境界。

  3、关于“月亮”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明确:这是诗的语言,意象鲜明,内涵丰厚,感人服人。是的,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命运多么悲苦,庄子都坚持不让内心受到干扰摇动,保持着一种天崩地裂、生死祸福不能打破的意识上的独立性,坚决不与权势者同流合污,维护着做人的自由和尊严,看守着人类“精神家园”的一方净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物质繁荣和权势者的拨弄,社会上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人类的“精神家园”受到被挤占侵吞的严重威胁,然而我们还没有完全迷失方向不知所归。今天,我们的“精神家园”或者说我们的人文理想的标准之所以还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几位像庄子这样的哲学大师,他们的思想、智慧和人格的光芒,一直穿透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

  4、关于庄子的“哲学困境”及其自由观的现代意义。

  明确:庄子的“哲学困境”,是指庄子精神世界的深刻矛盾。以往,否定庄子及其学说的人大都抓住庄文中一些非主流、非本质的东西孤立地分析渲染,以致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谈‘庄’色变”。课文第3段,作者在引述胡文英“说庄”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庄子著作中“汪洋捭阖,仪态万方”的实际,对“困境”和造成“困境”的缘由,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和揭示,驱散了蒙在庄子及其学说上的迷雾。这样,我们从所谓的“哲学困境”中看到的最基本的东西,就不是庄子精神或庄学体系上存在着什么严重的缺憾,而是这位思想大师的大关爱、大智慧和他卓荦独立的个性。

  人脑不是藏书楼。大凡独树一帜的历史大家,无论古今中外,总难免有其一定的偏颇和不足,庄子当然也不例外。偶像崇拜,生搬硬套,任何时候都不可取。但是,假如我们真正信奉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对我们的这位先人、这位世界级哲学大师——庄子,我们就不应该过多地挑剔,而应该诚心诚意地从他留下的思想宝库里寻找值得我们借鉴、对我有着启迪作用的东西。拿庄子的自由观来说,到底该怎样看待?以往人们多说庄子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导致逃避现实和虚无主义,是应该批判剔除的“糟粕”,现在或许还有人持这种观点;其实,庄子的自由观内容非常丰富,包含着众多积极因素,譬如庄子精神自由在维护人格的独立和保身全性方面的作用,庄子的自由观里还有普爱万物的大人文精神,不仅推崇人,而且普照人类生存环境等。这些不仅是中外文化学术界和社会上有识之士们的热门话题,而且逐渐形成了共识:有志于到“庄”山探宝的,你将满载而归!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相关文章:

我们的小时候12-10

那时候的我们作文05-08

我们小时候作文01-10

那时候的我们作文10-06

庄子秋水教案(精选10篇)12-01

小班《下雨的时候》教案01-02

下雨的时候教案03-18

睡觉的时候教案03-09

美术教案:下雨的时候02-02

《庄子》翻译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