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Syllabus概念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论文

时间:2021-09-09 11:47:4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采用Syllabus概念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论文

  [摘要]介绍了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课程教学计划(syllabus)概念。以实例为基础,把现行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进度计划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功能进行了比较,指出前两者不能代替后者。对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说明,建议采用传统的syllabus概念,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大学课程教学计划制度。

采用Syllabus概念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论文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大纲

  一、SyIlabus概念

  Syllabus(复数syllabi)是源自拉丁语的一个教育学概念。这个词很难用任何现成的汉语词汇来翻译。在教育学领域,其意义相当于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授课计划的综合,再加上该课程的参考资料或者建议阅读书目目录。作为其传统教学程序的一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大学,每一门课程都在开课前把该课程的syllabus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目的、任务、教材或者主要的学习资料,明确课程要求、进度安排、考查方法、评分标准,知道授课人是谁,以及如何与老师联系。这便于学生作修课选择、预习和复习,也利于师生互动。学期结束时,师生可以逐条对照课程教学计划里的条款,客观、公正地评教评学。从国内外许多大学的官方互联网网站上,或者从大学教授们的个人网站上,都可以查到他们所开设课程的Syllabi。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syllabus就是我们(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个合同”,提出了“教学合同就是我们的教学大纲”的看法[1]。尽管对syllabus就是教学大纲的看法不敢苟同,但同意syllabus相当于教学合同的观点:“教学合同”相当于学生和学校(教师)之间的一个约定;大家都应该按“合同”完成教学任务,如按时上下课,教师定时给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学生解决与学业有关的问题,学生按照课程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或者提交项目报告等等。教师按“合同”逐条做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达到了“合同”要求,就能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也许是syllabus这个名词难于翻译,大陆的一些教授和大多数台湾教授采用了中英文并用的办法,把syllabus和“授课计划”[2]或者“课程大纲”[3]并列使用。有的选择将标题用英文syllabus、内容用中文表示,不少台湾和香港的教授就是这样做的[4]。对syllabus的汉译,笔者选择“课程教学计划”,觉得这个词条比“课程大纲”具体,比“课程进度计划”涵量大,能够较为中肯而清楚地传达syllabus的目的和内容,准确地说明其性质和用途。

  课程教学计划有“教学合同”的性质,对教学双方都有约束。这份“教学合同”也同其它任何合同一样,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事实上,绝大多数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尤其是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被增增减减,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对变动感到奇怪。

  我国不少大学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把专业教学计划(有的还包括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给了学生,这是负责任的行为。一个大学为某个专业的某届学生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是这个大学同社会或者这批学生公开订立的服务契约。由于篇幅限制、教师变动、时间变化等因素,这个契约的条款只能是粗线条式的。有的大学有课程进度计划,却流于形式,很少让进度计划同学生见面。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师中,制定syllabus式的课程教学计划并把这种文件发给学生的还很少。只有海南大学从2005年秋季起,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制作并使用课程教学计划,并在每学期开学时发给学生[5]。这个举措使该校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制作课程教学计划所花的成本与其对教学质量巨大的正面影响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教师是教学程序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向广大教师介绍Syllabus概念,推广使用课程教学计划。建议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深化和具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三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教育学理论话语纷呈,存在概念混乱的情况[6],这个批评不算过分。许多概念和理论由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引进,对这些东西的翻译有差距,诠释上更是五花八门。因此,有必要举例说明课程教学计划(Syllabus)、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Outline)、课程教学进度计划(Class Calendar)这三个词条的区别。在这一部分,笔者就课程教学计划举两例,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进度计划各举一例,以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供读者辨析。

  河北工业大学教师李立把她制作的《项目合同管理》课程的课程教学计划称为“项目合同管理授课计划”[2]。这个授课计划是国内较早出现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教学计划之一。该课程教学计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提供课程代码、中英文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所属专业、授课对象、授课的时间和地点、授课教师名字等信息。第二部分包括10条: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预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概要,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成绩考核,教材、参考书和主要参考资料,教师联系方式和答疑时间,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计划安排一条是教学周历,清楚地列出该课程每周上课的时间、课时、教学主题、教学方式、作业等信息。

  笔者在海南大学使用的课程教学计划采用了美国式的syllabus结构,略加简化后分为10个部分:_课程名,授课学期,授课人联系方式和办公室答疑时间,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必读材料,主要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考核方式,教学日历和每周任务,建议阅读材料和参考文献。在对学生的要求部分,明确规定学生的各项责任和学习任务。在考核方式部分,详细说明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各占比例,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平时、期中和期末学习成绩检查,以及评分的标准和方式。如果是英语授课或者是英汉双语课,课程教学计划就用英文;如果是翻译课,课程教学计划就用双语[7]。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课程教学计划确实是由教师拟订的、师生之间乃至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一个详细的课程教学合同。这种合同如果不到达学生手里并得到学生认可,很难完全生效。这类合同有高度的计划性和约束力,不仅使师生双方接受约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毋庸讳言,这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条件。根据笔者多年使用课程教学计划的经验,学生课前会查看手里的课程教学计划,准备功课。如有疑问或者建议,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提出来,同老师商量。碰到调课、换教室或者特殊教学活动,只要请大家拿出课程教学计划,在上面标注一下即可。学期结束时,师生可以逐条对照课程教学计划里的条款,公正地评教评学。

  课程教学大纲的特点是简约。任何课程都必须有大纲,其阐述的重点是目的、对象、任务、主要学习材料和主要教学方法,对其课程教学计划只提供一个粗线条。现以编译的波士顿大学杰罗德·芬教授撰写的《正义与教育》博士研究生系列课程教学大纲[8]的框架为例,说明课程教学大纲的特点。该系列由“教育与正义:教育的目的”和“教育与正义:机会平等”两门课组成。其课程大纲分为四大部分: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的定义;课程描述(学分、课程级别和性质、涉及的`主要内容、开设这门课的理由和背景);课程教学计划提纲(syllabus outline)。该课程教学计划提纲简述三点:学时分配(六个单元教学,每单元两周,最后一周用于学生报告和课程评估);各单元主要阅读材料和讨论题;课程作业和考核要求(数篇5~10页关于课堂学习内容的文章,一篇课程文章加课堂报告)。这个提纲的结尾是:授课教师待定。

  由此可见,课程大纲并不制定具体的上课时间表,或指定由谁来上这门课。一门课程一旦制定了,就属于某个专业,而不属于某个人。这门课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学期开设,任何具有相应资格的人都可以担任这门课的主讲。课程大纲起到提供课程信息的作用,教学管理机构根据课程大纲了解这门课的性质、功能、重要性、专业地位,根据课程需要选派教师。只有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教师才能制作详细的、可操作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不能代替课程教学计划。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大纲了解并决定是否应该修这门课程,却无从得知在这门课上应该如何学习。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是课程进度日历或者周历,主要供教学管理机构存档和查阅。海南大学过去使用的教学进度计划表[9]分为三栏:教师和课程;学时分配;各周讲课进度。教师和课程一栏要求提供以下信息:课程名称,采用教材,报送(该进度计划的)日期,授课班级,(教师)采用的主要参考书,主讲教师(姓名、职称),辅导教师(姓名、职称),实验教师(姓名、职称),教研室主任(姓名)。学时分配一栏必须说明总学时、周学时、理论讲课学时、实验讨论习作学时、讲授与实验比例、实习周数等情况。各周讲课进度一栏要求按周序填写每周讲授的主要内容和课程及所需学时,以及实验、讨论、习作、实习等主要内容和课程及所需学时。如有特殊情况,可以在表上注明。这份表格由主讲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内填报,要求一式二份,送学院存一份,报学校教务处备案一份。

  这种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本质上是工作任务纪录,既不能和课程教学大纲互代,也没有课程教学计划的功能。进度计划一般不发给学生,最多由教师口头在教室里提及。学生不可能全部记住,以后就只能被动地按教师的提醒、而不是主动地去做每周的功课了。由于不与学生见面,这个进度计划的作用非常有限。教师每学期填上两份,多半草草了事,过后连制定者都很少去看它。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进度,或者需要增减学习材料和活动,这个进度计划可不可以修改?修改之后如何通知有关各方?这种进度计划还有三个重大缺陷:不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不提及教与学的方法;不谈考核办法。这样一来,其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有指导各类各级教学实践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如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计划等等。这些大纲和计划相互关联,但是它们的内涵大有区别。专业教学大纲宏观地处理专业领域的一个面。专业教学计划是以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南而建立的课程体系,用来达到后者规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大纲的关系是,前者具体处理后者界定的专业领域里的一个点。课程教学大纲负责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部份,是制定具体的课程教学计划的指南。如果专业教学大纲改变了,构成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必须作相应变动。与课程教学计划相比,课程教学大纲比较稳定。课程教学计划可以因人而异地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要达到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就行。在英语里,专业教学大纲是curriculum frame—work,专业教学计划是academic program,课程教学计划是syllabus,课程大纲是course outline,课程进度计划是class calendar,其意自明,不会引起误解。

  三、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形式

  如前所示,传统的课程教学计划应包括该课程的目的、性质、任务、要求、教材或者必读书目、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进度安排、考查方法、评分标准、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该课程的参考资料或者建议阅读书目目录。这些是课程教学计划应当提供的信息,便于学生作修课选择,主动进行预习和复习,也利于师生课堂内外的交流互动。

  国外没有一所大学对课程教学计划作形式上的规定,决不会要求教授们使用整齐划一的格式。在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专业里,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相关的课程,但是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两门课程。教授是有个性的,任何一门课程都独具特色,都有强烈的目的性和任务性,学生的需要也是有特点的。应该鼓励特色,没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计划作形式上的或者格式上的统一要求。

  当然。课程教学计划的制作原则,如对象明确、范围清楚、定义准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布局简洁等,是人人都要遵守的。

  四、建议采用Syllabus概念,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

  任何工具或者方法的优劣,只有经过试用和比较才能鉴别。通过前面的比较,我们看到,课程大纲和课程进度计划两者不能互代。如果两者同时使用,就过于繁琐。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即使两者同时使用都不能起到课程教学计划的作用。

  盲目追求国际化是幼稚的,但是对国外高度成熟、在国内亦被证明非常实用、能够带来很好效益的方法和技术,还是应该大胆使用。建议采用传统的Syllabus概念,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计划制度。课程教学计划应当由任课教师制定并在开学时亲自发放到学生手里,让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商量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同一门课在不同的学期由不同的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讲授,其课程教学计划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可以有不同之处。譬如,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等方面完全可以不同。其共同尊重的前提只有一个:必须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质量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是必要的。美国所有大学都给学生发放本科专业介绍或者研究生专业介绍,里面就包括了各专业的课程介绍,其内容是课程大纲的缩约。不少毕业生会保留这本资料,因为他们的雇主可以从中了解,他们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否有用。

  美国的大学也搞教学评估,笔者在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工作时就碰到过五年一次的本科教学评估和三年一次的研究生专业评估。这个学院开设的专业非常多,我负责的外语教学专业就有本科、硕士两级的法、西、葡、德、意、日、汉、朝、俄等语种方向。他们的评估看来异乎寻常的简单:一位副院长加上一位学术秘书,再加上两个勤工俭学、每周干20小时的学生,大致干了三个月,就胜利完成了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把历年存档的syllabi找出来,根据专业教学计划(academic programs)归类,再把这些syllabi与学生对相应课程的教学评估(courseevaluations)一一对应,排列整齐,供评估专家检查。由于档案完整,他们基本没有惊动学院里其他人。

  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当然要涉及经费问题。给学生复印课程教学计划需要钱,这样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笔者的经验是,Syllabus必须尽量简明。一份Syllabus可以只有两页,不必超过3页。第一页回答目的、教材、方法、要求、考核等问题,第二页是课程日历,第三页是建议阅读书目或参考书目。用A3纸左右排版、双面复印,最多一毛五分钱就解决问题。让我们从其它方面节约一点、挤一点,为复印课程教学计划提供一点经费,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也许是文化惯性的缘故,国人一谈教育改革,就会发明创造出若干种考试,而且一级比一级更全国性、更“统一”。一提加强质量管理,就会编出若干套“统一”的形式和格式,美其名“规范化”。这种高度形式主义的做法只会扼杀创意、窒息生机。希望在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问题上,不要重蹈覆辙。

【采用Syllabus概念建立课程教学计划制度论文】相关文章:

校级督导制度的建立论文12-31

试论建立判例约束制度论文09-09

浅谈行政公诉制度的建立论文01-20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01-20

建立我国特色空中交通管理概念研究论文09-10

浅析采用GPS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07-10

探讨如何建立中医诊断学MOOC课程的论文06-09

试论建立国家信用制度论文01-20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