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2022-09-15 17:13:1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1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家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一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

  看游乐园多热闹呀,认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一共多少人?

  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4+4+4+4=20(人)5个4

  2+2+2+2+2+2=12(人)6个2

  为什么要这样算?

  (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教师板书5个4、6个2

  其他同学你们还知道什么?

  游乐园里快乐多,智慧也多,就让我们一起跟“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乘法。

  (课件出示小朋友摆的图形)

  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你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摆图形

  哪位小朋友有勇气第一个告诉我们,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4+4+4+4=165+3=86+6+6+6+6+6=3610+4=14……、)

  2.(1)分类。

  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是都相同吗?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2)体验。

  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生回答。

  如果有20个2相加呢?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用加法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

  学生小组交流。

  班内汇报。

  师小结。

  3、抽象概括乘法。

  像这样2+2+2+2……、+2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如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3×6,“×”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乘号像什么?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3×6=18读作3乘6等于18或6×3=18读作6乘3等于18。

  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相信你一定会。

  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再回到游乐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

  生……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4个8相加

  8+8+8+8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7“做一做”,练习九第3题。(做后说一说)

  4.爬梯比赛。

  比赛规则: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最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5、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给同学们说一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三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情景图片,让学生说说窗户、风扇、蝴蝶在生活中是怎样运动的或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复习,即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旋转三要素:绕哪个中心点,什么方向,旋转多少角度;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师强调: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1、图形变换(1),电脑演示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让学生进行利用学具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自主探究图形的变换方法,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展示。教师这时要抓住: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和表达的条理性。

  4、巩固尝试

  出示图形(2)、(3)、(4),先观察,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2)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3)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再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最后全班汇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刚才同学们只用了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出示七巧板图形。

  1、先观察,再说一说右边的图形是怎么得到的?

  2、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摆一摆,变一变,看谁变出来的图形最美,最有创意。最后进行展示与评比。

  4、欣赏生活中的个中美丽的图案。(电脑演示)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经过变换所得到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会有更多美丽的图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3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

  二、单元教材分析:

  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上设计图案。本单元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四、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五、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应注意选择的基本图形不要太复杂,变换过程应在方格纸上进行,评议只限于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图形的变换—————————————————————1课时

  图案设计——————————————————————2课时

  数学欣赏—————————————————————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5

  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乘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分三段教学。

  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2、4、6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

  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2组织好练习。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如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等,

  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03-07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计划01-11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03-04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03-26

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教学计划03-04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02-27

第六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2-26

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教学计划12-25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上下》的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