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政策化解大学生就业难

时间:2021-10-03 11:14:30 就业政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宽”政策化解大学生就业难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提升自身就业技能与竞争力,补齐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短板”,是他们走向职场的必由之路。

“宽”政策化解大学生就业难

   2013年,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话题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甚至比过往几年都更受关注。在陕西,2013届毕业生离校的钟声尚未远去,2014届毕业生就已经手持简历、身着正装,开始奔波于一场又一场的宣讲会,在笔试面试的循环中,寻找未来人生坐标新的起点。他们的困惑与焦虑、希望与期盼,为观察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份真实的样本。

  “冷热不均”的就业市场

  刚刚进入2014届应届生的毕业年,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郑旭红就开始忙碌。相较于往年,今年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来得格外早。从9月初至今,西安交大已累计举办了各类招聘会逾380场,用人单位近千家,提供工作岗位近4万个,而整个交大2014届毕业生总数仅为8200余人,供需比为5:1。

  在西安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门外,记者注意到,仅10月22日一天,这里就有17场专场宣讲会,招聘单位也多为华润、国电、海航、一汽等大型国有企业。“虽然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我对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应该并不难。”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李同学说。

  郑旭红介绍说,与上一年度相比,用人单位的需求没有太大变化,尽管部分央企由于集团公司用人指标减少而缩减招聘人数,但一些大型民企、外企、科研院所的用人指标在增加。

  2013年毕业季,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平均签约率在95%以上。对于类似西安交大这样的学校而言,多数学生对于“挑工作”的烦恼远胜于“找工作”。“学生平均会拿到3~5个offer(就业意向),最多的甚至拿到18个。电信、电气、能源、动力这样的热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有的'企业用人热情很高,但我们实在无法满足。”西安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当名校已经开始为2014届毕业生“供不应求”烦恼时,仍有大量2013届毕业生在离校近4个月后,依然在求职场上苦苦寻觅。10月23日在西安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近千名毕业生进场求职,其中一大部分是2013届毕业生。

  “看了半天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感觉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需求之间差距很大。”来自西安一所三本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冯卫平无奈地说。

  “工科毕业生一般都在离校前实现了就业,师范、卫生、农业类专业,基层有一定的需求也能逐步消化吸收,相对困难的主要是管理类、文科类毕业生。”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李田介绍说。

  多重因素造成“就业难”

  “找个事干并不难,难的是有个好工作。”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的评论,了解到陕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真正“有业不就”的比例并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家长和学生只认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为“真正的就业”。“家里人觉得,只要不是‘吃皇粮’就不是正式工作,跟打工仔没什么区别。”正在西安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2013届毕业生李敏表示。

  “以前我们电话调查学生就业情况,家长都说‘没工作’,现在换了个问法,‘孩子最近在干吗?’就会告诉你,正在什么地方‘工作’。”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毕业生工作部部长姚亚锋说,“真正闲在家里没事可干的只是极少数。”

  尽管如此,在多数学生和家长看来,大学生“就业难”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仅仅有一份工作,显然无法满足他们对自身接受高等教育之后的求职期待。“都说我们挑,可如果我们只去找一份销售、保安的工作,那读大学又有什么价值?有的单位连最基本的社保都没有,让我们怎么安心工作?”来自陕西榆林的毕业生张林忿忿地说。

  “把‘就业难’简单归咎于大学生的观念问题是不对的。”李田说,大学生是人才,应该人尽其才,适当的挑选才能找到能够发挥自身价值的岗位。但也不要过度“挑肥拣瘦”、“嫌贫爱富”。在他看来,毕业生总量较大、刚性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弭,就业生不愿下基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从地区分布看,高校毕业生到县级及以下农村及城镇就业的比例明显偏低,到省城扎堆就业情况比较集中;从人才培养看,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使专业人才的产出和需求不成比例;从用人单位看,过分强调工作经验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李田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陕西省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专业人才满足率不足50%,为毕业生“不愿下基层”的心态提供了数字的佐证。对此,部分毕业生也有难言的苦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刘同学说,自己也考虑过从事“三支一扶”、“振兴计划”等服务基层的就业岗位,但身边个别同学“沉下去”后,发展空间、培训机会、眼界等都受到一定限制,担心“沉得下去,浮不上来”,让他对到基层工作“望而生畏”。

  一些高校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较为陈旧,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针对学生的就业帮扶十分有限,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弱,就业竞争力不强。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毕业生服务项目众多,却分布于不同的机构和部门之中,未形成合力,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在此背景下,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特征日益“显化”,逐渐浮出水面。“根据我们的统计,就业难的专业主要有护理、法律、财会、英语、汉语言文学等,学校主要集中在三线城市的二本和高职院校。”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在登记的未就业大学生中,专科生占了50.56%,女性占了63.76%,“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部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执行不够好,毕业生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也让学生望而却步。”郑旭红表示。

  拓宽就业渠道

  需政策持续“给力”

  近年来,陕西省人社、教育等部门通过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服务、就业指导进校园、建立毕业生见习制度、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措施,帮助大量毕业生实现就业。

  毕业生见习制度是陕西正在大力推行的一项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旨在为刚步出校门的大学生架起走向社会的“引桥”,帮助其度过就业困难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各级人才中心登记后可以被分派到用人单位见习。3~6个月的见习期后,毕业生将有留在该单位工作的机会,其间,他们还将领取每人每月800元的见习补贴和其他生活补助。

  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3届毕业生叶帅国庆节后刚刚在见习单位陕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留用,谈及3个多月的见习期,他坦言“收获很大”。“公司专门组织了培训,安排老师对我们进行指导。几个月下来,对行业动态、工作内容、流程基本上熟悉了,现在就可以上手了。”

  在这家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合资企业,26名来自陕西省内外多所高校的毕业生参与了见习。期间,公司免费安排毕业生食宿,除了人社部门保障的见习补助,公司另外支付每人每月1400元的生活补贴。见习期过后,25人顺利转正,实现了就业。

  “我们对见习单位审核把关有着严格的限制,要正规、符合国家的各项规定,要有发展空间,毕业生要能学到东西。”姚亚峰介绍说,自2009年至今,陕西省人社部门每年登记的毕业生见习单位近5000家次,共提供见习岗位13万余个,通过见习实现就业3.4万人,留用率为38.7%。今年,陕西省决定资助500名有志赴基层就业的大学生,资助金额为每生每年6000元,资助年限3~5年不等。

  西安文理学院毕业生杨东告诉记者,自己2011年参加“振兴计划”成为一名乡镇小学教师。起初对下基层心存疑虑,总担心眼界受到限制,但工作之后,每年寒暑假都有到大城市培训、学习的机会,心里踏实了许多。“说实话,只要让大家能看到发展和进步的空间,我相信许多毕业生都愿意到基层就业。”杨东说。

  当2013届毕业生逐渐被市场“消化”时,来年的毕业浪潮已涛声滚滚。统计显示,2014年陕西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1.1万,同比增加9%,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业内人士表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仍需政策持续“给力”。

  “‘十二五’期间,陕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近30万人,应研究出台引导毕业生到社区、文化服务、农技特岗等岗位就业的政策文件,在农牧、卫生、科教、文化等领域设立新的项目。建议对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给予贷款、减税、社保补贴、一次性奖励等方面的政策优惠。”陕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提升自身就业技能与竞争力,补齐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短板”,是他们走向职场的必由之路。

  李田表示,以培养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改革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保障,应大力实施见习、培训、创业帮扶等计划,整合就业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加大就业援助。“建议在一些毕业生集中的中心城市建立大学生就业中心,为其提供培训、贷款等帮扶。”

  专家建议,应认真梳理现有政策,清理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落实户籍、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保接续、工龄计算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制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力争出台社会补贴、贷款扶持、税费减免等政策;进一步规范企业用人制度,加大劳动用工监察力度,营造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良好环境。

【“宽”政策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相关文章:

加拿大留学就业政策渐宽02-09

63%的人担心生育政策加剧女性就业难12-01

考研难就业难 就业难源自培养方式08-04

政协委员支招“大学生就业难”-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03-12

广州中考政策变化解读02-08

郑州小升初政策变化解读02-09

广州中考政策变化解读02-10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07-21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