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考研名校增加硕士推免名额是在强化高考的力量

时间:2021-12-13 12:59:24 考研热讯 我要投稿

2011考研名校增加硕士推免名额是在强化高考的力量

  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四所国内知名高校近期公布,2011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比例占招生总数的比例增高,有些院系达到60%至80%,部分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11月22日《新华社》)

2011考研名校增加硕士推免名额是在强化高考的力量

  四大名校增加硕士生推免名额的消息一出,对很多正在地方院校挑灯夜战备考的学生来说,无疑充满悲情。这意味着,四年的努力,对名校的期盼很有可能再次落空。

  做出这种决定,名校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教授们抱怨,那些从地方院校招进来做研究的硕士、博士,虽然考研成绩优异,但是科研能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只是单纯把考进名校读研究生当做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踏板。

  前几年,江苏考生甘德怀报考与北大教授朱苏力之间暴发的“甘朱事件”,可以说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朱苏力宁可接收英语不过线的北大考生,也不接受笔试第一名的甘德怀。如果说当年的“甘朱事件”还仅仅是个人事件,那么现在的四名校联合增加硕士推免的政策,则涉嫌对广大地方院校学生的公然歧视。

  这种做法,首先会让学生、家长更加屈从于高考这根指挥棒。因为考研、升职、加薪……以后将全仰仗一个人18岁之前的个人奋斗,而18岁之后,即使你想通过考研第二次起跑,获得个人提升的机会,也会被拒之门外。说到底,这也是对公平原则的一种伤害。

  在这种境遇下,高考的压力必将通过层层重压向下转移,直接转向孩子们的童年。因为谁都耽误不起,18岁之前的人生不允许你错一步,这其实也是对“一考定终身”式的高考制度的进一步肯定。当高考的作用被不断强调与凸显的时候,相信我们离素质教育的梦想会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这种做法也不利于大学的发展。这么多年,我们的高校使出浑身解数争创国际一流大学。但是一流的大学,绝不意味着仅仅兴建一流的校舍,更需要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吸纳具有多元背景人才的宽容性与包容度。高校近亲繁殖、单兵突进并不利于整个学术生态的多元、健康发展。

  其实,北大、清华这些年一直在试图争取自主招生,试图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提倡真正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招生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态度差别,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名校的着眼点还仅仅是在培养高中阶段智力优异、勤奋上进的学生,而无意于培养、发展那些成年之后努力上进的学生,这是否可以视为一种学术上的偏见与“懒政”呢?只注重对这些高中尖子的个人发展,会打击整个社会继续学习的热情,也会忽视那些试图通过研究生教育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上进的信心。

  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会严重打击地方院校的招生。大家在对名校趋之若鹜的同时,地方大学也很可能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尴尬。高等教育的繁荣,绝不仅仅意味着全国仅有几所名校,能够培养出占据社会顶层的精英,还需要各地方院校的积极参与。

  真正想办成国际一流大学,不能搞特权,也不能闭校自守,而必须在大学之间形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吸引更多年轻有为、不断努力进去的年轻人参与。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年轻人在每个岗位工作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待遇,真正使研究生教育放弃改变个人命运的巨大使命,回归到学术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