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1 13:09:37 地理论文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积极思考。如,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通行,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从而逐渐解答问题,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领土广阔,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时,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谣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在讲述生态平衡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不仅仅言简意赅,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方马儿跑,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学生常常对宇宙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透过一些趣味故事。

  五、利用爱国情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教学应透过更加宽泛的概念向说学生说明我国领土、领海管辖区域,地理教学要承担起让学生熟知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专属探矿区大陆架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国,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2

  摘要: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全球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主导的产业体制迫切需要强化转型,即由消耗自然资源过多、污染较重的资源密集型,及产品附加值较低、科技落后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型到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必须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概念培养途径

  21世纪已经走过了15年,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教育在体制、结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拟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1创新能力概念与重新教育

  狭义的创新能力是指对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行科学系统的加工与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它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与求新性。广义的创新能力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地理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不是去开拓与创新未知的知识与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与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索原地理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归纳出物事物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便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能力和心理素质复杂且高水准的结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能力的构成各不一样,中学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2.1确实营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育人环境。法国哲人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范围,让学生获得创新应具有的自由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师讲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间感情距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如,讲“天体系统”内容时,讲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及各种天体系统之间层级关系。这时,一生提出:是否所有的天体之间都有引力关系?夜空中的星座是不是也是天体系统?这一问题虽然淡化原来主题,笔者非但没有制止而是大加赞赏一番,因为笔者觉得,这位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意识,要及时点燃其创新意识的火花。

  2.2重视利用地理史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与习惯

  一个正确的地理原理或结论的形成往往涉及: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地理课程中科学探究与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有诸多相似性。教师要重视利用典型的地理史实,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在讲解板块构造时,可从魏格纳的考察推断进行分析。19世纪以前,世界地理学界还没有整体全面地开始探究地球的地质构造,对大陆与海洋是否变动,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公元1910年德意志的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先生生病时在病房偶然看到世界地图时,观察出一个有趣现象:大西洋的两边———非洲和欧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很是吻合,这边大陆的海岸线恰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海岸线拼合起来;假如从地图上把这两块陆地裁下来,再拼接,就可以拼成一个基本上耦合的`一块大陆。把非洲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对比一下,更能够明确地得出这一结论:伸入大西洋西海岸的南美洲凸出部,恰好能够嵌入大西洋东海岸非洲的凹进部。魏格纳根据他的观察经历,认为这肯定不是随机的巧合,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猜想:推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整体一块的,是一个广大的原始陆地,并称为泛大陆。泛大陆的周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原始海洋。

  之后从约距今两亿年开始,泛大陆前后于一些地方出现裂缝。各个裂缝的两边向反方向逐渐漂移。裂缝越来越大,导致海水进入,于是诞生了新的海洋。另一面,原始海洋则渐渐变小。分离开的陆块逐渐移动到目前的位置,成就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2]。在讲说上述史实的过程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1)根据大西洋两岸板块的构造,你能否发现其他可能的板块分界位置呢?(2)收集怎样的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的学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付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突出思维训练主线,才能把分散个别的知识变为综合、系统的知识,才能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点,这有待于我们长期不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注释:

  [1]王俊道,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百度百科:魏格纳[EB/OL].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3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引趣教学”作为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居副科地位的地理科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现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引趣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故事引趣

  很多学生喜欢听故事,地理老师讲课时能联系课文讲一个故事给学生听,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洋流”一节内容时,就采用了下面一段开场白:1489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员又不听指挥,航行遇到极大困难。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写信汇报一切。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漂流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西班牙,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帮他渡过难关。可是这只椰子壳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开湾一个荒滩上,一搁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风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员们发现。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开湾呢?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洋流”。学生听了这一开场白,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疑引趣

  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子提出,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呢?”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于是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知识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又比如在讲“地形的变化”一课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顶的岩石中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而在台湾海峡海底却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而学生若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上完了,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三、诗歌引趣

  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从而转入新课的教学。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富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解长江时,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把学生领进了寂静、美丽、辽阔的俄罗斯。

  四、谜语引趣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一张纸,不太大,整个世界容得下;看方位查距离,不需再用测量仪”(地图)。“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不错。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等等。

  五、歌诀、谚语、顺口溜引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我国海运条件优越,沿海多优良港湾,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记忆较好:“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六、时事引趣

  世界上不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使它成为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迫切性。比如:中东海湾战争就是学习“西亚和北非”这一区域地理极好的引子。而在学习“我国的降水变化”时,可联系当前我国的水、旱灾害进行导入。

  总之,教无定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多样,老师要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电教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课的幽默风趣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4

  摘要:借助网络优化地理教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培养了学生能力;有利于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网络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加强地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加强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师生交流,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理教学;优势;实践与思考

  借助网络优化地理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在此就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优势、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以及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实践思考谈几点体会。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的四大优势

  1.1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网络资源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信息等使抽象枯燥的地理事物及地理原理变得直观具体,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

  1.2有利于促进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可以进行协同备课,便捷地获得日常教学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1.3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突出、强化教学重点,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和解决,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4有利于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网络环境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问题,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方式去获取更多的知识,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2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下面以《酸雨的危害及防护》一节为例,简要介绍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2.1课前准备

  (1)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前面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在生活中遇到的酸雨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布置任务让学生思考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学生课前探究。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解决酸雨问题的办法,并制作相关的文档。

  (3)制作推荐网站。教师针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收集相关的图片、影像、文字资料制作并推荐教学网站。

  2.2教学流程: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协作互助→巩固反馈→思维拓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充分利用网页及网络课件,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

  (1)网络导课,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收集酸雨问题的漫画、图片、文字、动画及视频等素材,以此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观察课件中的漫画“雨中垂钓”,提出问题: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网络展示,明确目标。在网络课件中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重庆酸雨怎样产生的?容易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样防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快速有效地提取信息,然后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成文档。

  (3)网络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访问浏览相关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4)网络交流,协作互助。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还可以通过对酸雨的危害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解决的办法,然后进入“讨论区”进行交流,研究其可行性。

  (5)网络测试,巩固反馈。课题小结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网络反馈给师生。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也能有成就感,高分数段的学生同样有激励感,可将测试题分层设计为达标级、提高级、综合级。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情况,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评。

  (6)网络延伸,思维拓展。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酸雨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

  3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实践思考

  3.1转变思想观念,做个地理有心人: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将发生转变,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策略应围绕如何学而定。教师需要经常关注地理和相关科目的信息变化。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大量的素材。平时上网时加以注意,下载可能有用的资料并分类保存,把这些资源直接变成自己教学所需的素材。

  3.2提高教师网络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地理教师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与其他教师就作业、任务和信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会利用FTP进行资源下载、检索和获取信息和上传数据、文档;能熟练地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Web网页制作工具等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Web网页,以进行信息集成。

  3.3加强地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了避免工作的重复,教师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形成互助协作的氛围,共同促进地理教学工作的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时间,形成合力。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师可以建立地理博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感想和教学材料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地理群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询问地理问题,寻求网友的回答,甚至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交流。

  3.4加强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对学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则会出现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

  3.5加强师生交流:网络地理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网络地理教学中师生不能完全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师生的面部表情及语音、语调所带来的情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所有这些情感信息的缺失都将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在课后的反馈中,加强与学生的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6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面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复杂性,网络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海燕.高中地理科际联系中的脱节问题及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2,28-29.

  [2]武笑伟.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2011,2,23.

  [3]郑晓磊.浅谈科际联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4,53.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5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真正认识、欣赏所处的环境。本文首先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对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人文精神

  一、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

  文精神的现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些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地理学科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同时,部分学生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首先,教师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很多教师对人文精神一知半解,只是将地理教学作为谋生的方法,忽略了对学生性情和品质的培养;其次,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第三,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教师通常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最后,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限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1.融入乡土地理,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乡土地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人文主义精神。如在教学《产业转移》时,教师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学生家乡的发展历程,暗线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先讲述学生家乡经济落后的局面,然后介绍家乡通过建立工业发展园区、吸引外资、实施产业转移等策略,最终成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逊于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城市,提升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等内容,实现了人文精神的渗透。

  2.利用探究教学,深化学生的人文精神

  探究教学是指学生选择特定的地理问题,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如在教学《为何要停止开发北大荒》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和方向,并按照教材内容提出探究问题:“为何要停止开发北大荒?”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再对问题进行细化;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需要搜集哪些地理资料。如北大荒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开发前后的情况等;再次,教师要把学生分为两个讨论小组,第一个讨论小组梳理北大荒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并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开发北大荒?”第二个讨论小组梳理北大荒开发前后的情况,并展开讨论:“北大荒开发后为什么又要停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北大荒以前被开发,是因为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能大幅度提升粮食的产量。但在开发一段时间后,北大荒的湿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生物多样性锐减、黑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所以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3.组织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地理课堂,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地理活动,引导学生考察学过的地理现象,通过亲身参与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会讲到某些地方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但学生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展开实际调查,那么学生对我国环境污染的情况就会有切身的认识,从而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铭记于心,这是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笔者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现状,同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但因为个人条件和能力有限,研究不够广泛,开发出的人文精神教学资源有限。希望其他学者在后续研究中,不断深入剖析,开发出更多的人文资源,以期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6

  一、地理课堂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基础地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没有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教科书上的知识,忽视了与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提高的只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应就某一问题向同学们提问,听取学生的看法,并进行讲解和点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地理教育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严格要求教师要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仅以学生的地理成绩的高低作为对教师的考评标准,以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学习任务、留足时间复习,而只顾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没有考虑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1、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地理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联系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地理知识中深藏的人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时,可以通过数据详述国家的资源总量、人口总量以及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突出当前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让学生们分析开采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样通过真实的数据描述、逼真的环境污染状况的展示以及教师动情的讲述,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理论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关心祖国未来的情怀。

  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器材走进了教学课堂,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将要讲授的内容如河流、山脉、大气等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既直观又形象,使学生对地貌特征的掌握一目了然。还可以播放一些纪录影片,展现江河流域、山脉大川的历史轨迹,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客观、全面;另一方面,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演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居住地区的地貌特征、外出旅游地区的`风土人情等为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真实、有效地接受相对枯燥的地理知识。

  3、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德育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素养,这需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单纯灌输式的知识教育,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一些问题的严重性,促使大家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厄尔尼诺”现象的介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陈述厄尔尼诺所带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使学生既看到厄尔尼诺在引发暴雨、洪水灾害的同时也能缓解旱情,促进农产品增收;进而从地理专业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呼吁大家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通过这一现象正反两方面的介绍,能使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某一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磨练,努力、细心,终究会冲破困难的阻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目的,进行德育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老师在介绍宇宙星系的内容时,可通过播放太空拍摄的短片、介绍时差计算方法时运用地球仪、介绍外国的地貌位置时通过投影播放这些国家的图片等方式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提高他们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地理知识、追求真理的潜力。这样既实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促进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国家的地貌概况,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魅力,增强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德育的教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建设祖国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为自己的和国家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7

  1、培养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的关键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什么科目,只要对一门科目有了兴趣,那么即使是再难学的科目也会有着攻破困难的决心,鼓励自身一步一步地往前进。但是兴趣,也并不是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还需要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地理看法的转变,我们明白高中地理不一样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需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给出一道图,就需要学生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等等。而这些往往一下子就击溃了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的决心。

  因此,兴趣很重要。首先,能够培养自我对地理的看法,地理不是简单而枯燥的读图、看图,而是学好地理益处多多。比如,能够先从身边的事情出发,培养自我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当主持人在进行广播时能够适当的联想自我学的地理知识,看电视的时候不要沉醉于泡沫电视剧的体裁,能够将遥控器转播到世界地理频道,在欣赏世界大好河山的同时,阅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还能够时刻联想到地理课本的一些知识点。其次,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增加对地理的趣味性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不是脱离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实则我们息息相关在观察每一次的太阳东升西落时,能够联想到每个季节的昼夜更替及时光长短,晚上的云多少,关系到夜间温

  度的高低,学习了大气环境后,就能够利用大气自身的逆辐射具有保湿的作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能够防霜冻。不怕地理难学,就怕自身对地理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指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感到吃力。因此,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其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2、倡导自我学习,反馈学习的学习方式

  新时期,赋予我们更多的职责。我们要提倡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习,构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馈,明确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学习效果,及时找出自我的学习差距,使自我检查、评定、调控的潜力随学习的升级而发展。当学生刚进入高一新学期学习,我就在第一堂绪言课提请学生注意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比较、归纳梳理;按章节总结知识网胳结构体系,掌握知识系统;加强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相互融合;善于图文转化,注意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基本技能的提高;灵活运用典型范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三个过渡,感知方式上由听觉型为主向视觉型为主的过渡,记忆方式上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好处记忆为主的过渡,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透过上述指导,使学生明确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学习特点与要求等的区别,从而帮忙学生随着学习的升级而改善原有的学习方法策略等。对于学生来讲,问题的成功解决有利于学习经验的积累,但并不等于已构成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只有经主体内化方可转化为学习策略, 透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在教师的帮忙指导下,学生逐步拥有必须的

  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

  3、要充分理解课本,掌握课本知识

  其实,课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精华。课本教材是其重要的支柱,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在掌握了必须的学习方法之后,就必须要熟悉课本,要对课本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必要的理解,该死记硬背的就下狠心、花时光努力的背诵。该深刻理解的就务必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并积极思考,从而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与理解。相较于初中地理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更为系统、复杂、理解难度比较大。所涵盖的知识点也逐渐地增多,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就有必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不一样学期的`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比如,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的学习,能够先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这样才能在做决定、推理等问题时游刃有余,不会混淆其中的概念。另外,一些原理性的知识。就要紧抓基础知识,一步一脚印的掌握、过关,气温气压之间是什么关系,生态平衡的条件差是什么类似于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就需要理解的基础之上做到举一反三。除此之外,每一名学生都就应透过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归纳,构成自我的一套学习规律,只有构成自我头脑中的特有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地将所学运用到所用。学习地理,不仅仅要讲究方法还需要一股子韧劲儿,应对困难的时候不能够轻易地放下,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那就耐着性子把它看下去。不懂的就请教老师、同学,多做题、勤复习,遇见困难解决后记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把容易错的知识点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样有助于提醒,有助于自我进行不断地反思。其实,高中地理的学习不一样于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更多的是讲究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的地理学习则是更多地在强调为什么。因此,对于刚刚从初中步入到高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转换当初学习地理的观念,多问些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高中地理课本,其是多位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 总结的经验,其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忙。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我们要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倡导自我学习,并找到适合自我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潜力。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8

  一、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潜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能够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结合生活实际,贴近自然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

  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我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必须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必须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能够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能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三、重视课堂互动,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课堂互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务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潜力为核心。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能够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针对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潜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潜力,让学生之间透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取长补短,提升学生学习潜力。以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为例,教师能够设置探究性问题―――人口增长对资源有哪些影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等资源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加强教师指导,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是学生,然而学生由于其知识水平有限,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缺乏方向性,缺乏目标性,导致探究式学习过于盲目,效率过低,这一问题也是许多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往往会过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必须要加强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的教学为例,教师能够采用梯度设问的方式去逐步引导学生,例如,什么叫做湿地?根据湿地的构成原因能够将湿地分为哪几类?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其分布与哪个气候要素密切相关?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构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实际以及实际教学资料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模式。然而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为目的。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9

  摘要:新时期新教学,如地理等边缘学科怎样才能最佳适应国家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本文就此作一论述。

  关键词:素质;创新;教育;地理思维;培养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边缘学科,内容涉及到数理化、生物和天文学等,知识跨度大,实际应用广。从古自今,一直在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探讨。然而,随着认知和社会需要,它落入边缘学科范畴。形成一个学生听的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兴趣降低;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教亦不学;因考而学,不考不学的怪圈子。为此,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进而运用上它,我们得双份地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开展辩论、自学讨论、动手画图制作、实验操作、多媒体、角色扮演、新闻发布、小老师上课,乃至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搜集资料、展示、汇报等等,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达到此效,我们得明白地理教学为何学、怎样学,它的目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遂,地理思维辨别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因为惟有让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地理思维辨别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中学地理教学的始终,从简单的地理现象认知,到理解以及分析,进而最终的解决一些简单地理现象问题的运用。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任务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

  首先:素质教育,自主创新

  第八次新课改施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地理新教材遂配套体现了自主创新和实践运用的精神,以培养学生思维辨别能力为目标。新教材的推行是为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促使全面成长。当代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多采用自主、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个性化、自主性、全面成长,培养思维辨别能力的成长的目的。

  其次:目标明确,培养为本

  通过了解地理现象,直指地理原理;充分应用实例来判断、分析、评价地理原理。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和“阅读材料”,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增强实践活动,既是培养学生独自由地理现象到地理原理的解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辨别能力的成长过程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掌握思维方式,理解知识;广泛的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

  最后:突破难点,扫除障碍

  教学难点,即学生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视学习为苦役,甚至产生不学的念头!

  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地理教学难点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和运用性难点;亦可分为发散、综合、抽象难点之分。不管怎么分,教师都得有针对性的在教法、个性化上予以化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个性化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0

  摘 要: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灵魂,课程目标对课程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被忽视。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途径,如,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辩论活动、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课外活动、引入地理历史资料等。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培养途径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灵魂,课程目标对课程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课程目标展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哪些途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情感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模拟学生的真实生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研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依然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可见初中地理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实践性。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播放音乐、视频、插入美丽的画面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随着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环境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仅仅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者课的结束。例如,在《巴西》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让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树立全球环境保护意识"这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讨论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话题后,我用绿色大树的图案作为背景,同时写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几个字,再插播《地球你好吗?》这首歌曲,当学生听到"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这一句歌词时,教师适时讲述:"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我们要保护热带雨林,保护地球环境,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可克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树立全球环境保护意识。

  二、开展辩论活动

  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孩子进入初中学习,也就开始了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处在身心巨变时期,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成大人了,总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开始对父母、师长以及周围的事物表现出不驯服,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甚至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寻找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因此,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辩论活动,积极性很高。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很多内容适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就"人多好,还是人少好?"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在课堂上激烈的辩论会认识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应该和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条件相适应,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三、运用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案例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这一方面和地理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在课堂中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到。例如,在《聚落》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笔者将丽江古城的开发与保护作为典型案例引入本课,在学生了解丽江古城的概括,分析丽江古城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要去丽江古城去旅游,作为一名游客,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我们不保护像丽江古城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后果将会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就会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四、进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直接体验,和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既来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知识的局限,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知形成整体的认识。课外活动包含多种形式,如,开展地理课外阅读、观看地理音像、组织地理参观、制作地理专题报告会、进行地理野外考察等。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地理属于非中考科目,教学任务相对较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条件在学校实际情况许可范围内组织一定的课外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一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举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就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引入地理历史资料

  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其实,提起历史,很多人认为历史作用不大,无非就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但是殊不知历史距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生活处处是历史,历史包含着人类社会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人类的重要财富,学习历史能使我们了解过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俗话说"史地不分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历史资料,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且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美国》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在美国西部开发和铁路建设中华人劳工的血泪史、介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等资料,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落实初中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上是本人拙见,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王志洪。"日本"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xx(03)。

  朱庆松。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5)。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1

  摘要:伴随着日益深入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依据新课标理念,通过对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要对学生有益,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基于此,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打造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模式,对传统地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进行给予革新,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对地理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自从颁布新课标之后,广大地理教师对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同时对“标准”认真实施,这些做法对地理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地理教学还是将重点放在对地理名词的记忆上,很多教师照本宣科,甚至将地理课作为自习课,教学内容单一,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地理课程设置的课时不够,无法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使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学方法不灵活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理课堂知识不便于记忆,有些杂乱无章,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所以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不合理

  地理学习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如果老师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就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无法真正感受。作为一项复杂的.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夯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精心的指导。现在学生的特点是具有较差的自制力,但却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必须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与之特点相适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二、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开放的、动态的课堂环境,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强调的是一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模式上,应结合地理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结合,多采用思考和启发的教学方法。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地理问题,而根据地理课堂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关键的是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讲授法,它对于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次,应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征,应用案例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3.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设计地理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步骤进行构建,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将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优化,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地融会贯通。

  地理教学中要真正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合理设计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师要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和趣味性,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良好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田宏文.转炉氧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J].冶金能源,20xx.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2

  一、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影响因素

  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将传授地理知识,使学生到达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从而构成了过多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章节后面的活动资料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资料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为了到达教学目标,将超多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老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资料,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资料进行详细地讲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资料,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资料,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料是一个不错的选取。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形状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前用纸折一个帆船,准备一个球,模拟船在球体上航行,平视球面上远航归来去远航时船的桅杆、船身先后看见的顺序,然后再作一个比较,平视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纸船,看看二者的区别。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好认真记录,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状况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分析潜力、思维潜力以及沟通潜力,还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加深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动的资料,将这部分资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任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潜力,从而

  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活动资料,这些活动资料具有必须的差异,有的活动资料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潜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活动资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有的活动资料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活动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资料,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资料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难题及理解地理难点知识的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有助于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带给必须的指导作用,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潜力、分析潜力以及沟通潜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动资料能够帮忙学生对所学资料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资料的印象,教师能够将这部分资料安排在课堂的最后,以便为学生带给充足的练习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教师能够将其与所教的资料结合,为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潜力。教师还能够将这些活动资料适时地穿插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提高自我的教学

  效率教学水平。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资料, 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3

  一、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方法很多,教师可采用幽默的语言去吸引学生,或是通过列举案例的方式等。在吸引学生的众多方法中,情境法是一个理想的方法。教师创造出一个情境,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堂上,采用地理知识对这些常见事物、现象做解释,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这样课堂气氛立即变得活跃起来。例如,在上地理课之前,教师可开展地理信息发布会,在课程结束之后,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地理学习小组,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属于情境创设。此外,教师还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情境。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可通过视频、图片等来帮助自己理解知识,这样即使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被吸引,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采用情境法教学,可使无聊乏味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主动参与,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地理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二)巧妙降低知识难度

  对于多数文科生而言,地理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文科学生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些学生甚至是产生了要放弃地理学习的念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新课标下,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将地理知识理解难度降低,让学生能透彻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中互相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再派出代表总结本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在听完学生的汇报之后,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不可立刻否定,更不可打击学生,要对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质疑。例如,在学习天气系统中的冷锋和暖锋这一课程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观察两个锋面存在的差异,然后再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奥秘,这样学生便可掌握知识。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把知识难度降低,学生可更好地理解,这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而且可帮助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与同学、教师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地理教材在编写上做了很多改动,教师不可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因为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不管教材在编写上做了哪些调整,教师都要进行因材施教,把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标除了丰富教材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要有效提高地理成绩,必须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地理教师在备课时,要增加实践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实践,自己动手、动脑,全面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自己收集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制作成PPT,交给老师,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掌握学生知识理解程度。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结束语

  地理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简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4

  1、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读图潜力的好处

  从历年高考的命题来看,能够说是无图不成题,对考生的读图潜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判读、填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地形剖面图,熟练使用各种示意图、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表等,要求学生灵活地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能够说学生读图潜力的高低,在必须程度上决定了地理考试的成败。为了适应考试命题的需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教师务必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

  2、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主要类型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对初中地理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资料上由感性认识逐渐进入到理性认识,偏重于研究地理学中的本质资料,高中地理中的地图在资料形式上更加复杂多样化,除了初中地理常见的区域地图之外,还有一些等值线图、剖面图、数据分析统计图表等资料,在学习的方法上除了识记之外,还需要进行理解分析。

  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潜力的教学策略

  3.1重视地图运用,养成用图习惯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首先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地图,利用地图在地理学中的核心作用进行地理教学,潜移默化地营造积极应用地图的氛围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学习, 透过读图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的良好习惯。如苏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教材中的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地球时区图来直观地讲解地球运动的规律,利用读图来更好地理解日夜更替、四季更替、时差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调动学生学习地图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

  3.2巩固基本技能,培养读图潜力

  读图潜力建立在对地图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方向、比例尺、图例标注三大要素在地图中的应用,其次要根据地图上的`图名及主要因素把握住地图的主要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来形象记忆、归纳分析、直观表述地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迁移,将多付地图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尝试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表转换,进而推导出地理规律与原理。例如在必修1中讲解亚洲的季风构成原因中,能够将亚洲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与亚洲1月季风图结合起来,理解季风与气压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把握住亚洲冬季风的构成原因。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隐性的信息, 总结提炼对解答问题的有利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

  3.3进行填图、绘图训练,全面提高读图潜力

  透过对已有地图的观察、理解分析,能够提高学生识图、析图潜力,而填图绘图的练习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眼、手、脑的通力合作,把握住地图的更多信息并进行表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例如,在苏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水资源区域分布的地图,从而加深对水资源南北差异的理解,为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的训练, 透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勾画描绘,能够加深认识,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潜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4、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透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授合理的读图、绘图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地理学习潜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5

  摘 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界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运而生。已由过去的单媒体转化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继而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公开课、示范课都离不开多媒体,离开了多媒体就好像不成课了。再加上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决定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是学校里就刮起了教师们必须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的大热潮。到底有没有必要如此“热”呢?我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下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教学 优劣

  一、多媒体教学有如下的优点

  1.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以前的教学模式十分简单,教师带的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最多再加上一张地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一些学生因此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本来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时空跨度性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怡人的山山水水,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有抽象的空间天体和自然万物。但由于教师单调的教学模式,至使地理教学失去了它的本质。但是现在不同了,多媒体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作。还能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还能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又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精深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2.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管齐下,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所有学习中,记忆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一提到要记忆头就痛。其实,要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各器官要全运用起来,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其实还可以再加上一个“耳到”即“四到”就好了,因为多媒体教学还能播放影音,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做到了观赏美不胜收的山山水水,记忆山川河流、品味民间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

  3.可以烘托课堂气氛,突出人文色彩

  在2000年,地理教学改革,新教材出炉,强调地理教学的人文性。地理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地图有所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此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而又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一优越性,我们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是无法做到的。

  4.可以创设意境,进而感染学生

  有不少内容离我们这个地方很远很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有很大的难度。比如火山、地震,如果要我们进行讲解,感动学生有很大的难度,然而多媒体能做得到,加上它配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又是恰到好处的音乐……再加上专业人士的解说,就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的思绪。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这股热潮一刮就有不少教师一哄而上,用起多媒体来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而是为了多媒体而去多媒体。既使在地球仪教学中,也有不少的人盲目选择这一手段,将各个地方表达出来,想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宫,耳到、眼到、心到,感受知识……诚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个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如果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容器,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又被动地学习,那么创新思维又到哪里去了?又从哪儿来呢?

  2.课件制作比较困难,不利于推广

  多媒体又不是简单的声、画、像的简单组成,一个好的课件,不但是声音、图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而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首先必须对声音、图形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计算机软件掌握比较熟练,然而在我们这边远的山区,对计算机才走进学校的教师来说,无凝是件比较难的事。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也只能懂得皮毛的东西,再说其它科目他并不熟悉教材,条件又比较差,有这没那的,这就使得每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难度大大增加了。

  3.工作与生活中难找到教材所需要的素材,也不利于课件的制作

  制作一个课件时最令人头痛的是去弄素材,这是每一位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量占去了教师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多准备一些“米”,只有平时“深挖井、广积粮”才能有充足的资料,才能制作出好的课件。

  所以目前最关键的应该加强对教师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培训,培养大家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事,多积累,变被动为主动去制作课件。变为了应付交差了事的去做课件为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而去学习,去探索,去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

  2.《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地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论文02-17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11-08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12-10

地理实验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09-02

地理教学与语言修辞论文09-07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论文11-16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论文09-05

地理教学论文15篇02-17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论文教学法论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