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04 14:07:1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摘要】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高中新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以应对高考为目的来组织教学,而是要客观地对待文言文教学,意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调整或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加快文言文教学创新的步伐。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古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 文言文 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经过十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我深深感到文言文教学的确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焦点。在整套新教材中,文言文的篇幅占了三分之一,而五本选修教材又以《先秦诸子文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为重。在从2010-2013年这四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来看,文言文的比重有增无减。以今年的高考为例,古诗文阅读总共三十六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就有十九分,占了二分之一的比重。但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原因复杂,主要有以下三种:

(1)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某学校对该校的8000名高中生进行文言文兴趣调查,持不喜欢的占调查人数的11%,喜欢的占调查人数的21%,一般的占到78%.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严重不足。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离我们时代较远,语言理解有障碍,文言知识琐碎。同时,对作品的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缺乏了解,使得学生在作品解读上困难重重。解读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文言文教学模式老套、陈旧。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大多雷同,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然后是逐段分析,讲解;最后是总结全文的内容、主旨及其写作特色。不少学生都备有文章的翻译资料,上课时放在课桌上,自己根本不会去试着翻译文章,老师讲解时也听不进去,碰到提问对照译文回答即可。久而久之,一本古文翻译书就取代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就成了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堂。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更是让学生反感,教师的滔滔不绝换来的只是学生的困倦,而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更是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学生感受不到作者的真情情感,体会不到文章的丰富内涵,从而也就无从陶冶情操、获得启发。

(3)文言文无用论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认为学习文言文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文言文创造不出“金钱”。片面地认为古人离我们太遥远,他们的思想已陈旧,不适合现代社会,更何况早就不使用文言文了,还学它做什么呢。在这种文言文无用论的影响下,学生对文言文既无兴趣也不重视。上课不用心,一知半解,恍恍惚惚,浑浑噩噩,书一关,脑袋一片混乱,什么都没记住。课后,也不温习文言知识,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实际上文言文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形成的典雅而简洁的书面语言。起于周朝,盛于汉唐宋,一直延续到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源远流长。文言文为我们创造的是一笔超出金钱之上的无形的却受用终生的财富,只是我们忽视了它,不懂得将它由文字转化为财富。

高中新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以应对高考为目的来组织教学,而是要客观地对待文言文教学,意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那么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呢?

1.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把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来。新课改后,高中文言文选编本着“形神兼备,文质兼美,富有特色”的原则,选编了许多富于启迪、耐人寻味,幽默风趣、发人深思的古文作品。就拿诸子百家中的儒家作品来说吧,《论语》,《孟子》相继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在现代生活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追求仁爱、仁慈;宣扬正义、正气;注重以礼待人;主张知人善用;强调信誉、信用等等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赋予了时代的气息。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道理深刻,其见解主张有助于高中生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2.提升文学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古文学习能让学生提高炼字和阅读的能力,能让学生增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古文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若是能够恰如其分的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并加以拓展延伸,就一定能增加学生作文的美感和可读性。同时古文作品中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如重情至孝的李密,深明大义的烛之武,侠肝义胆的荆轲,忠贞不移的屈原,豁达超脱的苏东坡,才调无伦的贾谊,忧国忧民的杜甫,人淡如菊的`陶渊明,诙谐善辩的庄子,温文尔雅的孟子更是可以成为高中生标榜学习的对象,有利于促进其思想品德的成长与进步。

3.了解历史,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古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北大教授陈晓明在博客里写道:“传统文化是中国生存发展的精神底蕴,它存活在中国人的心里,存活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存活在人们的精神信念和价值关怀中。它首先通过教育来传承,通过社会中的人们的自我修炼来提升的”。因此,语文教师在古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将古文教学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将古文教学的过程看做是民族的精神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的过程,把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传播开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和功夫都不少,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文言基础知识薄弱,文言文读不懂,翻译题几乎是全军覆没,文言文选择题也是是是而非。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必须调整或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加快文言文教学创新的步伐。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古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 反复朗读法。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精神的熏陶。在朗读古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处理好停顿、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以便其读出感情,读出体会,读出兴趣,读出深度。

3.2 合作探究法。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古文教学是鲜活的,教师应采用师生互教互学的模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具有探索、开拓精神的个体,而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推动者,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结合语境分析鉴赏并自主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3 融会贯通法。语文知识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古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好现代文,才能更好的理解古文的深刻含义;而学好古文,就能提升现代文的写作水平。因此古文教学的前提是要完善现代文教学。语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带领学生对古文知识点进行点面结合的概括总结,并将现代文知识穿插其中,融会贯通。

3.4 及时训练法。古文知识训练在古文教学中起着举做轻重的作用。古文知识点的复杂繁琐要求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学以致用,从而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使古文知识真正的得到消化和吸收。为此语文教师在古文教学中必须带领学生边学边练,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课内阅读练习,引导学生归纳古文知识点,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将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3.5 联系实际法。高学生学习语文时,文言文花得时间最多,下得工夫最大,但学习效率却最低,这是因为高中生的古文学习与应用相脱节,许多学生不能将古文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用现代文的知识去理解古文作品。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把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和现代文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的思维模式。语言固然是演变的,但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教师要善于将文言词汇与现代汉语进行形象生动的分析和比较,将古文作品中蕴涵的道理引入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触摸那些到今天依旧大放异彩的思想,感受古今一体的见解、抱负和胸襟,激励他们去和文本对话。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06-20

文言文教学反思五则06-09

文言文《口技》教学反思范文09-21

文言文教学反思3篇10-08

《隆中对》文言文教学反思09-02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01-01

中学文言文教学反思06-26

《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02-18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