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系统的两机制作用对应用语言学的引导性启发的论文

时间:2021-09-05 09:08: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语言系统的两机制作用对应用语言学的引导性启发的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认知科学早已扩展到神经科学界,医学界和语言学界. 著名美国语言学家悉得尼.兰姆教授曾在第三代认知科学背景下提出闻名于世的 “神经认知语言学” 理论.该理论阐释的语言系统与大脑神经网络系统有极其相似和微妙的关系. 该理论学说曾指出每个人大脑神经网络都很独特, 所以每个人语言系统也别具一格, 那么每个人语言网络连接关系也千差万别. 从这一视角我们可判断出这种系统性差异对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所产生的根本和关键影响。

语言系统的两机制作用对应用语言学的引导性启发的论文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精细化

  本文以語言系统的两机制(语言机制与一般问题解决机制)作用为导向, 在不同语言类别间(如汉语和英语间)的宏观和微观两层次上阐释并分析了语言系统差异性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主要原因。借助这一研究视角,我们可使跨文化交际理论即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具神经认知意义和科学实践性;借助这一研究视角,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这种失误现象不可完全消除的这一特性。

  一、神经认知语言网络系统回顾与综述

  神经认知语言系统是一个可以用关系网络模式表征的动态可调节可扩展的双向加工系统机制。 由于语言系统与大脑神经网络很多微观上的相似相通与微妙关系, 一些情况可以把这一多维立体式关系网络语言系统抽象演化成从大脑神经网络系统中模化出来的一部分加工机制。

  由于每个人大脑神经网络的特异性,每个人语言系统也存在差异,这样导致每个人语言关系网络连接注定不同, 这为应用语言学方面中跨文化交际交流产生障碍而造成不完全交际提供了合理的理由和依据。 我们可以推断跨文化交际失误主要源于这种差异性,化解缩减这种差异性即降低了跨文化交际失误产生原因的程度和可能性。

  神经认知语言系统是一个信息系统网络机制, 事实上大脑神经网络是一个更广大的信息系统, 语言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 从某种意义上, 我们可以把语言系统一部分看作是一条控制话语产生和话语理解而被激活的肌肉和神经组织的声波路径。 在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大脑磁波与电波的形成模式与语言关系网络模式存在相对应或极其相似的关系, 也可以把其看作是神经认知语言系统非常小的一部分表征模式。

  语言学家们经常通过具体词, 短语,分句, 句子来研究语言关系网络并通过大脑神经科学陈述的事实反向论证语言关系网络模式。 正如我们所知, 神经认知语言系统能产生创造语言现象。 大多数分析派语言学家通过分析语言现象研究语言并提出语言学理论假说。 神经认知派语言学家通过研究探索神经认知语言网络系统来提出语言学理论假说。 通过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现象的创造者去研究语言的本质能使其更具神经可行性和科学实践性, 更具科学本质, 更符合现实意义。

  为使我们的理论假说更贴近人类神经认知语言网络系统的真实操作加工过程, 我们可以在脑神经网络图像中检验, 论证, 证实这一理论假说。(如使用高科技脑成像技术核磁共振fMRI, PET等)

  二、汉英语言系统各自两机制作用的相对应差异性对跨文化交际失误所带来的影响

  1.二语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机制与以该语言为母语讲话者语言能力机制差异是造成其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

  对于语言系统在脑神经网络中加工操作语言信息的研究学习,能够使人们对于表征在大脑半球的语言信息的认识更具有认知科学性。依据神经认知语言学家兰姆教授和程琪龙教授等人的观点,该语言系统理论从宏观层次可分为1. 概念语义系统 2. 语法系统 3. 语音系统 兰姆教授不仅对语言各子系统内部语言关系连接进行深入研究,还对这些子系统在人脑中表征的具体位置及其对语言产生的影响详加探索。该语言系统理论从微观层次分析,语言系统能够在“连元”( ‘nection分为 “堕连” “通连” “专连”)层次表征和解释语言信息。通过 “连元” 构建语言关系网络模式。 换句话,我们能够在微观的互相连接的“连元”关系网络中研究解释和表征宏观的语言信息系统。

  在悉得尼.兰姆教授提出有关“语言系统”相关理论学说背景下,其学生彼得.雷切(Peter.Reich)教授随后提出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明确指出在研究语言系统和大脑神经网络关系过程中,有必要将语言系统分成两机制加以研究探讨:1. 语言能力机制(language ability mechanism/linguistic mechanism), 人们可以把该机制理解为一种天然天生的语言能力。 2. 一般问题解决机制(general problem solving mechanism), 我们可以把该机制理解为一种掌握语法和词汇用法的后天学习能力。

  显然,第二语言习得者的 “第二语言能力机制”和“第二语言一般问题解决机制”水平与该语言母语者的 “语言机制” 和 “一般问题解决机制”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如后天学英语并讲汉英双语的中国人与以英语为母语并只讲英语的英国人之间的交流)这种机制性的差异是造成汉英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主要原因。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可以来论证语言系统差异性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语言现象的科学性与和理性。例如: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们可能跨文化交际水平较低(因其第二语言能力机制较低),然而,他们可能仍会在GRE 或TOEFL 等英语考试中拿高分。因为通过学习,他们 “第二语言一般问题解决机制”能力已相对建立起来。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其第二语言机制能力比较差的原因是由于心理障碍生理神经系统差异及各种文化习俗差异造成了交流失误误解使他们不情愿主动积极与那里本土人民进行交流,更无法真正理解和融入那里的文化。

  2.缩减二语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机制与以该语言为母语讲话者语言能力机制的差异性以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endprint

  “语言(能力)机制” 是一种无意识性的语言操作执行能力,是语言网络系统内部一种 “自动无意识性链接”。“语言一般问题解决机制”是一种通过 “内省分析法”来学习语言并有意识的加工操作, 它是语言习得者语言系统内部自身有意识, 有目的性的习得加工过程。 母语讲话者一出生就具备语言机制能力(本文指正常范围内儿童), 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一般问题解决机制能力, 母语者这两种机制和操作能力能融为一体。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多数首先习得第二语言一般问题解决机制能力(通过考试测评), 很少有人能够首先学习注重培养自身第二语言机制。 从这一视角使我们了解到提高和促进第二语言机制能力这一任务的重要性。

  在不同语言间人们交流过程中建立这种第二语言能力机制和缩减其与该语言母语讲话者的这种语言机制能力的差异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现象非常重要, 而这种能力机制不是有意注重培养就能够习得的, 它是一种天然天生自然的能力(有时候可以通过 “语感” 来理解和形容)。 怎样才能尽快拥有这种能力机制? 这恰好与应用语言学里一个重要分支跨文化交际理论又产生了链接关系即:我们要尽可能多了解融入第二语言文化背景, 了解那里的风俗习惯。如仍无法天然与之相融, 还可去学习理解那里的宗教知识。 通过对其宗教文化的知晓, 尽量不包有个人狭隘偏见和自我观点, 融入大环境才能更好与之交流。 把该语言真正融入为一种思想(信息系统与关系网络)上的交流。 尽量通过无意识性(通过神经科学方面的知识断定多通过 “右脑学习法”)自然习得法去缩小这种差异性连接关系, 这样反向又促进和提高了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里更使我们看到语言系统差异性的缩小(主要指第二语言机制能力的提高)与跨文化际能力提高之间的微妙关系。

  下面本文将探讨汉英语言系统的具体差异性(宏观/微观两层次来分析)造成这种跨文化语言交流方面的失误现象。

  三、汉英语言间宏观系统性差异造成两种语言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Macro—level (宏观层次分析)

  1.汉英语言间概念子系统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之一

  通过神经认知语言学早期研究成果得知: 语义概念系统相对应加工语言信息区域主要分布在额叶,颞叶及比较分散的大脑区域。经fMRI和CET脑成像相关数据表明当处理一些相关语言概念信息时,汉语讲话者额叶大部分区域被激活,英语讲话者颞叶大部分区域被激活。这说明汉语与英语讲话者间自身概念系统表征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产生。(从系统推测现象)。

  而从跨文化角度来分析,中国文化5000年文明史所积聚的儒释道思想:儒家的“入世哲学”,道家的“出世静定慧”与佛家的“缘起性空”,这与西方一些讲英语国家人们尊重“自我崇尚”“自我实现”等“成功哲学”思想和基督教方面思想系统信仰之间的差异也可以逆向推导推斷出中英语言概念系统之间必定会存在突出差异(从现象回归系统)。不论是从神经认知语言学所提供的脑成像表征机制相关数据与事实还是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得出的讲汉语的人和讲英语的人所产生概念系统的差异性都为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误与障碍提供了很好的理由和证明。

  2.汉英语言间表达子系统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之一

  语法与语音子系统统称作表达系统。 语言加工过程中表达系统加工语言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布洛卡区, 左侧额下回和左侧颞上回。 但如果分类讨论,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类语言, 讲拼音文字类语言的人多激活大脑左侧颞上回(主要集中在韦尼克区域);讲汉语这种图形类文字语言多激活大脑左侧额下回(主要集中在布洛卡区域)。 通过脑神经成像科学具体事实使我们从宏观上看到汉英语言表达子系统的差异性。 看到汉语与英语间在脑神经成像中抽象出来的语言关系网络的差异性。 这种语言关系网络系统宏观性差异验证了它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的主要原因。

  通过两种语言系统机制作用中相对应的差异性影响与启发(这里主要通过跨文化交际语言现象差异性和脑成像科学事实验证系统差异性)让我们在宏观层次上看到汉语讲话者与英语讲话者各自概念子系统和表达子系统相对应的差异性是形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如前文所提到需注意的是二语习得者(本文指后天学习英语的中国人)“第二语言机制” 能力与讲该语言母语者这种语言机制能力的差异性是无法完全消失的这一事实。 二语习得者两种语言(自身汉语语言系统与英语语言系统)之间语义概念系统或表达子系统等方面相对应的差异通过 “一般问题解决机制” 能力办法可以解决, 但这种差异通过“第二语言机制” 能力办法(虽可通过外界后天各种办法获得但其与讲此语言的母语讲话者的 “语言机制” 能力差异性无法完全消失)却无法完全消失。 (因为那是一种天然天生的思想语言关系系统)。 这也是两种语言跨文化交流失误不能完全抵消的原因所在。

  所以当学汉语的英国人与中国人交流或学英语的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流时, 真正障碍不是语法词汇而是思想是系统机制是网络连接模式的差异。 这也是让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完全消失可能性的极其微小性原因所在。因为真正要改变的是一个人头脑中的网络连接关系, 是某种关系的.激活模式。 这种模式涉及到因为遗传基因或因长期生活养成的习俗习惯最终综合构建的脑神经机制网络连接模式, 所以没办法随便改变。 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视角也可以把其理解成对文化的感知和认同的差异性, 或养成了某种习惯性思维模式—这怎能通过简单快速语言上的交流和一些表面化交际规则和方法来彻底解决完善? 如我们中国人有时看外国笑话(如英国笑话)觉得是 “冷幽默” , 弄不懂其”笑点” 在哪。 即使我们通过后天学习了解理解了他们的文化,但心里或头脑中的印象可能感觉还是没办法真正理解融入。 从现象回归系统找到了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语言系统没有真正建立起与他们语言系统中相类似或相同的连接关系和激活模式。

  四、汉英语言间系统内部微观” “连元”即各种 “惰连”,“通连”,“专连”的差异性造成两种语言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 Micro—level (微观层次分析)endprint

  1.汉英语言间 “基因连元的差异性”(Heredity Nection Diversity)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之一

  基因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能够忠实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基本特征。 印度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席柏拉姆查理(S.K. Brahmchari)近期一项关于人类基因分析报告中指出同地区或使用同种语言个体之间基因共同点更多, 不同地区或使用不同语言个体之间基因差异非常大。由此可推断由于遗传基因不同而造成相对应语言系统内各种连接关系 “连元”的差异(如一个人与另一人“惰连”不同,“通连”不同,“专连”不同等)从而最终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误等现象。(兰姆所构建并适用于语言系统中关系网络模式里连元与神经元 “基因” 有许多相似之处。《PATHWAYS OF THE BRAIN》,《大脑路径》page321 Chapter Seventeen NEURONS AND NECTIONS)

  2.汉英语言间 “文化连元的差异性”(Cultural Nection Diversity)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之一

  由于二语习得者们(汉英双语)生活环境和各种文化习俗后天改变使其自身语言关系网络内部文化连元连接关系发生改变, 他们与那里讲母语本土文化环境的人接触时语言关系网络内部连元又会产生更新和更多新的差异性变化而明显造成两类文化连元的差异性因而为其与母语者交流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失误造了合理性依据。

  即使在同一语言种类中(如汉语内部)语言系统内部差异也会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 如由于两个人遗传基因不同(微观层次—连元)推断他们的语言系统差异性;此外由于后天学习生活环境的差异产生的文化习俗概念的不同(宏观层次—概念系统)也会促使语言系统差异性的产生, 从而推知同种类语言系統内部微观 “文化连元差异性”的必然存在性。 讲同种语言的人也会存在不同民族语言间(如少数民族间)的个体性差异, 如讲汉语的人与各少数民族中讲民族型汉语的人之间语言交流的差异性, 这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和误解的原因之一, 这其中包括彼此语音, 语调, 表达方式差异性最终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

  五、结论

  所以每个人语言系统的差异性,每个人语言网络连接关系的差异都可让我们判断出这种系统性差异对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所产生的根本关键性影响。

  即使同一家族亲属之间的基因与之相对应的连元之间也有微妙的差别从而导致的误解。 (此处需要神经语言学, 神经科学和脑神经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消息数据)。 遗传基因再相似也永远不可能完全相同, 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也是有有差异的, (这对应语言系统内部连接关系差异性的持久存在性), 所以这导致了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可以无限缩小但却无法消除的这一事实。

  如果我们长期改变语言网络系统的连接模式(通过自身主观概念系统语义系统的积极性改变)(通过主观有意识的改变和控制)逆向也会导致脑神经网络系统的改变, 从而也会促进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常宗林,2005. 《认知语言文化学》[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程琪龙, 2004. 《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程琪龙,2006.《概念框架和认知》[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程琪龙,2007.《逼近语言系统》[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程琪龙,2007. 语义框架和认知操作 《外语教学》[J]. 第1期,第1-4页.

  [6]崔刚,2007. 从语言处理的复杂性与高效性看联结主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7]第5期,第1-4页.

【语言系统的两机制作用对应用语言学的引导性启发的论文】相关文章:

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探索05-02

两性语言的语言学特征差异07-20

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07-20

认知语言学下的语言象似性微探论文06-26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关注两个适宜性03-10

形式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比研究07-03

美国大学体育机制启发论文05-26

语言学概论论文407-13

少儿语言学习解析的论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