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学习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1-09-05 12:48:1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行为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学习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本文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浅析如何利用该理论更好的指导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进行专业学习与课程安排。

行为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学习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行为主义;社会工作;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简介

  行为主义理论是形成于20世纪初,首先作为心理学的理论之一而为大众所接受的,其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行为主义理论主要有反应性制约取向论、操作性制约取向论和社会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的经典解读就是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在巴普洛夫这个实验的主角是他的狗,第一阶段把食物刚在它的面前,狗开始分泌唾液;第二阶段,使项铃铛而不给狗提供食物,此时狗不产生任何反应,没有唾液的产生;第三阶段,让铃铛先响,后面马上给狗食物,狗此时分泌唾液;第四阶段,经过反复的实验,当铃铛响了之后,而并没有给狗提供食物,狗就开始分泌唾液了。由食物的刺激到唾液的分泌这一反应基本呈现了行为主义理论对于刺激和反应的基本关系。

  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在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没有按照传统的心理学方法把人的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1]并且通过他自己的研究,把握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从而建立了著名的行为主义的公式——“刺激——反应”,简化为“S——R”。其中, 刺激是指学习主体所在的特定环境, 反应则是指在刺激作用下的主体的反应。[2]华生的公式把人与环境的关系描述的很简单也很基础,可以说是把人的社会性降低到了最初的原始性。巴普洛夫和华生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反应性制约取向论的代表。

  操作性制约取向论的代表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概念,并把华生的公式丰富和发展为“刺激——强化——反应”。他认为仅仅通过刺激所得到的反应是不稳定的,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从而强化刺激所得到的反应,进而得到稳定的效果。人在被动的接收环境所给的刺激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强化手段,可以稳定反应。在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看来,人们行为的形成和改变都是环境所发生的作用,忽视了个人层面的因素,忽视了遗传对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同样忽视了个人作为行动的主体所发挥的作用,忽略了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直到行为主义的少数派——社会学习论者才逐渐的把个人当做社会行为的实施者来考虑。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与反应作为行为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应该首先拿出来。刺激是指学习主体所在的特定环境, 反应则是指在刺激作用下的主体的反应。[2]行为主义者把环境当做刺激的一个重要原因,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改变着人们,环境的变化刺激人们行为也同样发生变化。在行为主义理论中,环境几乎可以等于刺激。同样的,“行为”作为“刺激”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依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选择。“S—R”的反应公式是行为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程序。

  (二)联结和强化

  联结指的是在“刺激”与“反应”这二者之间起作用的关系的一切代称。这种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 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 相对忽视学习的内部过程。[2]强化则指的是行为主体为了加深对于某种行为的的熟悉程度而进行的反复训练。强化可以来自于自身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来自于他人的经验,后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在学校学习等方式获得。

  (三)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操作性制约取向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对于人对于行为的或许和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理論不仅仅适用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对于严重攻击性行为应坚决给与阻止,利用渐进强化时间安排行为塑造程序。而这些对于社会工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制定和改善都有不小的作用。

  斯金纳的理论中,从学习的角度研究人格,在学习过程之中,人不仅接受强化,同时还为自己达到目的,积极的选择和改变环境的变量,对环境进行自我控制。这也正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区别于以华生为代表的反应性制约取向论心理学家的一点。

  三、传统社会工作教学模式简介

  传统社会工作教学可能还谈不上有具体的模式可言,都是一般的第一课堂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操作相结合。在课程的教学上还具有案例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等特点。[3]但是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教学实践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教学模式老旧等等。[3]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方式没有与其他专业区分开来,也没有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性,并不能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的个性。

  四、行为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专业学习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要清楚社会工作专业课堂能带给学生们什么以及课堂需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社会工专业的教学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专业伦理教学:2.能力为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3.隐形课程显性化:4.教学方法创新与评估。[4]从上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到专业的教学有内容和方法上面的.变革以及创新。

  (一)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的刺激

  这一点是来源于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S——R)的公式。这里的刺激是两个方面的,第一层意思是“刺激”来源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通过他们传递到学生的,在课堂之上,教师讲课授业,通过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让学生们更好的吸收知识的目的;第二层的意思则是“刺激”来源于学生,通过学生传递的信息,教师能够了解学生们的额想法,二者相互联动。通过这二者传递的刺激,对方给予反应,然后通过反应又一次更新刺激,如此循环,达到一个良性发展的结构,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互相成长。

  (二)通过老师和第二课堂的联结与强化

  联结与强化的效果同样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发挥,学生们在听取了老师的讲课之后,他们会形成自己的反应行为,学生做出行为,老师进行指导修正,反复操作来达到强化的目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达到强化的目的,而作业就是作为手段联结“刺激”与“反应”。第二课堂也就是实习环境的存在就是让学生们熟悉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并熟练操作,学生们在这个环境中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行为,更加加深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实践水平。

  (三)充分发挥师生互动

  在斯金纳的观点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的,跟他之前的行为主义学家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学习行为主义理论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也考虑到个人在思维的存在,人不是被动接收刺激的事物,而是具有思考能力的社会存在。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社会工作教学效果,学生和老师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应该思考在学习到了知识之后该如何操作,而教师应该想的是学生在听完课之后的行为反应,两者在进行了必要的沟通之后才能有更好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进步。

  五、总结

  本文立足于行为主义理论视角,利用行为主义理论的几个概念浅析其对于社会工作学习的作用,希望可以促进社会工作学科的良好发展。在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之下,充分发挥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课堂上互动,促进双方的成长与改变。

  【参考文献】

  [1] 费梅苹.行为主义理论及其研究范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60-65

  [2] 邱蜻玲.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J].教育技术导刊2006(8).6-7

  [3] 孙静琴.社会工作教学实践的现状、问题和突破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140-142

  [4] 邓宁华.美国社会工作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工作与管理(6).71-76

【行为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学习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成熟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10-04

数据挖掘在企业客户行为的运用论文06-24

论学校社会工作学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中的运用论文12-02

微课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的运用论文09-25

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9-26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饭店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03

《易经》的学习和运用(中)07-19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9-29

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论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