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与创新的论文

时间:2021-09-07 19:37: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

  一、在充实学生知识、营造民主教学氛围中夯实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问题的提出总是以一个人的知识作为前提,产生于学生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出现差异或矛盾的基础之上。学生质疑的胆量不仅来自教师的直接鼓励,更来自自身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学生质疑打下充实的基础。同时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教师要有民主精神,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行质疑的前提。

  1.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是指感到自己被人承认,受到别人的信任。因此,若想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就得让学生感到被人承认,受到别人的信任;让学生避免被消极地评价;让学生感到被他人所理解,而教师尊重学生则能满足上述三项条件。尊重学生要求教师按照教学规律而不是按照个人的主观意愿施教,同时,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勇于质疑问难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和良好的氛围。

  2.改变权威观念,大胆质疑。

  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这是产生学习兴趣并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而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满足学生求知欲、表现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营造这样一种教学气氛: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论自己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公正对待。教师也要把自己视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以满腔热情调动学生敢问、敢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多角度地思考、提出问题。

  3.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

  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欲望,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且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那些在平时,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更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加以恰当适时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

  二、在质疑的科学性、客观性、创造性上加强引导,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

  1.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行积极的开导。

  思维的创新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独立地新颖地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科学“提问”,让他们借助联想、运用直觉、释放灵感,以达到“独立、新颖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习“意大利统一”时,有位学生对加里波第将政权拱手让给伊曼纽尔,提出问题:革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在关键时刻,加里波第让权,使革命毁于一旦,历史为何还要肯定他呢?笔者表扬了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探索精神,同时及时纠正了其认识上的偏颇。加里波第毕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他在统一中是有功的,虽然政权由撒丁王国攫[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取,但伊曼纽尔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意大利的发展方向议会制的资本主义道路不能说革命完全失败,只是带有较多的封建残余而已。这样便帮助学生转变认识,回归史实的科学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善抓“提问”客观性,加强理性点拨。

  提问的新奇独特,并非都属创新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史实,围绕其发展过程(或规律),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但也不能为猎奇而置实际于不顾,石破天惊地提出诸如“慈禧太后是爱国主义者”,或者说“林肯发动内战,消灭了南方种植园经济,是破坏了美国多种经济并存,不利于美国社会的进步”的怪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提醒,恰当点拨,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新颖而独创的大胆想象的意识,也要帮助学生确立创造思维的理智而清醒的现实定向,使他们在思维内化中,逐步提高创造能力。又如学习“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内容时,课前笔者就五个国家设计了五组思考题,导入新课后,让每一个小组重点准备一组思考题,然后由每组回答,若本组学生无法完成,由别组学生帮助回答。如,战后英国,笔者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有人说一战后的英国赢得了战争但输掉了优势,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教材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样客观设问扩大了学生的活动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3.新挖“提问”的创造性,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的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的质量。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在提问时,兼顾全局,求异标新,把握思维技巧的规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笔者启发学生站在全球史的角度探讨有关问题,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相继提出:1936年中外历史上相继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的国际形势有何特点?各派政治力量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表现出哪些政治主张(或态度)?这些政治主张有哪些历史影响?这几个提问颇见创造性,学生从全局出发,较理性地注意了国际形势的特点及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是令人乐观的。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途径,被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应成为每个优秀历史教师的必备技能。

【质疑与创新的论文】相关文章:

质疑-创新的源泉01-20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01-20

多思、质疑、巧问、创新01-20

学会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09-09

质疑与创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疑浅见09-03

倡导质疑学会创新数学教学反思09-24

质疑彩礼返规则论文01-20

对体育观摩课的质疑论文09-21

唐律内容疏而不漏的质疑 论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