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1-09-08 09:08: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及对策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每个领域,越来越精确的国际分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的密切交流等都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

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及对策论文

  【关键词】全球化;德育;价值取向

  全球化对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复杂和深刻的。全球化的进程改变着德育大学生的存在状况,对德育目的、德育方法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制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就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处时代的变化,但德育教育的制定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了国家、社会、学校、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等方方面面,因此,考虑全球化对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必须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观冲突对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推动着各阶级价值观之间的交流与渗透,使各民族、各国之间的价值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和交融。”

  1.学生自我教育不足

  如今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自身加强和完善自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自己仅仅承担被着受教育者的身份。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提高个人技能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忽略了对个人良好道德价值取向的培养。基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角度,其认为已经熟练掌握各种道德伦理知识,但是却忽视了自身行为的实践运用。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始终得不到实践行动的转换,这种衔接的差距是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学生德育实践意识低。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让学生具备德育意识的基础上自觉贯彻落实到行为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彰显德育美德,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提高自律能力。德育信念的强化是第一位的,德育行为习惯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德育认知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关联下循序渐进的内化。

  2.学校德育教育弱化

  近年来,随着高校德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多数学校都侧重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良,但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硬性灌输的本质没有改变。德育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积极性无法有效调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集中于榜样的引导,理论的教育强化,品德的评价等,而这些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互动,学生自我表现与自我发展受限。教学死气沉沉,活力不够。因此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必须将理论的讲解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在具体的行为习惯中感受德育的魅力。现代德育倡导的是德育实施中,受教育者主导地位的凸显,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与点拨的角色。高校德育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德育品质的打造,德育情操的陶冶,以德育教育为突破口,将教育延伸到思维中和行为习惯中。德育工作者必须积极传授德育知识的同时,发挥活动载体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提升道德修养。人的德育价值一个是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需要不断填充、不断优化的体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任何方面的变化都能引起德育价值的改变从而影响德育价值取向。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的今天,如何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建设,优化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是时代发展下不容回避的话题。

  3.建立文化自信,确保我国优秀文化的主导地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国家,德育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上百年的人文积淀,这些都是德育教育宝贵的素材。在教学中,必须着手德育素材,德育资源的挖掘,从中提炼出典型性的德育精神,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等,基于历史与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演变为新时期的德育方针。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我们必须做好传统德育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一是达则兼济天下。厚德载物,天子建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指导目标,舍弃小我,追求大我,天下归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写满了百姓对民族繁荣和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因此我们必须着手于国家强盛与社会文明的两大目标,通过德育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宏伟的发展目标,自觉提升德育素养。就当前教育来说,重点是民族精神的张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弘扬。让大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认同感,也自觉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此外要加强文化防御,就是引导学生自觉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做好西方不良文化的自觉抵触,坚决地与民族虚无主义说不。二是关注生活,契合生活,德育教育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具体真实的,生活中就洋溢着德育教育的光芒。从生活入手,从小的行为习惯的引导入手,从点滴小事入手,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活载体,需要我们在点滴的行为中做好德育思想的渗透,这是中国古代教育有效性追求的重要经验。

  4.加强理论教育,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奠定我国特色化发展的理论根基。只有全国人民思想达成共识,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带动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导向树立是,必须基于新形势和新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约束行为,自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推进,才能让高校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增强对德育学习的认同感。其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理想的教育力求让学生认清形势,正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有效性,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行的保障。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让高校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才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奋斗前行。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具有全球化意识的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德育教育必须关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着眼于广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入,凸显学生德育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德育价值导向的引导下加强自我教育,树立自我意识,坚定信念,激发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实现德育素养和水平的双提升。此外正确的道德认识到德育行为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知行统一循序渐进深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坚定坚持,积极实践。必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教育,自觉融入到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高校学生在正确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去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体验中巩固德育认知。高校学生只有知行统一,强化实践,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与磨砺中成就发展自我。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整体统一的认识:德育教育是持之以恒,不断推进的,又是系统而全面的。

  5.注重学校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

  校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氛围也是学风的体现。学风反映的是学校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也是治学原则,这些都通过学生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展现出来。古人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成材必须先修身养性,必须从学习入手。优良学风的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良好的学风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中,才更加有助于同学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加有利于他们的修身与成材。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校风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主导的思路是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加强文化的统领与整合,实现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这不是倡导价值选择的霸主化,也倡导价值取向的多元。学风建设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建设想法,尊重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尊重学生价值观等,重点是将主流价值观转变为学生自觉性的行为,提炼出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大学生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具体而深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也是其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品质。学校德育教育中必须关注校风建设,为学生的德育学习和自我学习成长提供和谐友好的环境和自由广阔的空间。只有校风建设贯彻到位,校园德育水平才能获得整体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王伟忠.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宣兆凯.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演变趋势[M].人民出版社,2011.

  [5]库颖.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03).

  [6]马超,娄淑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现代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7).

【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及教育对策论文摘要11-16

中学德育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对策论文09-11

幼儿教育价值取向探讨的论文10-08

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研究论文10-24

舞蹈论文《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 》01-20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07-06

我国未来传媒规制政策的价值取向论文12-30

社会文化转型与研究生价值取向、对策探讨07-14

大学生创新素质价值取向研究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