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改应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论文

时间:2021-09-09 12:58:1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职语文教改应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论文

  论文摘要: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指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中重“工具性”和“技能性”,轻“人文性”的现状,浅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高职语文教改应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人文性 技能性 工具性

  近年来,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力度不断加大,为的是使大语文适应高职特色,走高职语文教学特色之路,凸显语文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取得了一些效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足主要表现在不改则已,一改则“一边倒”倾向太明显,让语文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失去平衡。而事实上,不论哪种语文教育,都应该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起来,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否则将有失偏颇,出现一刀切情况。

  一、教改现状

  目前,高职语文课使用的教材已基本由原来的纯文学内容或文学与实用语文知识相结合的框架转变为纯粹的实用型语文,以贴合高职教育中所强调的“技能”,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工具性。根据各学校的不同特点,有的教材以实用写作为主,有的以口语表达为主,有的将实用写作和口语表达相结合。这类教材看似具有高职语文自己的“特”,与学生所学专业更加贴近,甚至是围绕专业编选教材,使语文教学实践与专业关系更加紧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主,目前所使用教材为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实用应用文写作》,分为就学、求职、上岗三个阶段和日常生活应知应会应用文等几个部分,使语文教学彻底奔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目标而去。实际上,这种做法纯粹把语文当做一门技能来掌握,可以说是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

  语文学科除具有“工具性”外,更具有“人文性”,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使受教育者得到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熏陶。如果按照现行改革内容进行语文教学,学生所学除了所谓“技能”,别无他有。由于高职院校没有专门设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如果语文教学实践再不担负这份重任,那么将导致高职教育中人文性的缺失。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自然包括人文素质,所以,这种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高职教育要求的培养目标有所违背,存在一些问题。长此以往,未免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教改存在的问题

  首先,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表面上看起来更专,更有针对性,实际上范围缩小,内容单一,较为枯燥。每一种实用写作或者实用交谈都具有很强的说明性、逻辑性、规范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发挥的空间。长期单一的学习这类内容,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并且以为这些内容没什么可学,只要记住格式或者需用时套用格式就可以掌握了,甚至认为这些东西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比在学校课堂上学习有更好的效果,教学难免出现被动。

  其次,现行的教学内容将高职语文“职业化”,脱离了大语文视界,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有些人认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多的是需要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进行一些实用文写作,所以就干脆撇开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思想道德等较为重要的文学鉴赏部分,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结果导致学生文学素养出现下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所写应用文,错字、别字满纸,语句不通顺、用词口语化、逻辑不严密等现象更是比揭示;口语训练时,信口开河、词不达意者有之,抓耳挠腮、吞吞吐吐者有之,口若悬河、离题万里者有之……总之,每一次练习都不很理想,反而使老师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究其因,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太低,基础知识积累太少所致。所以,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方面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是不科学的。 再次,语文教育担负着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的重任,单纯的说、写技能训练在担负此功能方面有所欠缺。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如今的学生也略显浮躁,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认为技能是最重要的,练好技能就可以胜任一切。殊不知,掌握技能只是社会所需要的一个方面,而人在社会立足还要靠其他一些素质,比如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健康的情趣,等等。这些东西,在机械化的合同、简历、介绍等叠加的语文中是不能获得的,而必须在包含有文学鉴赏等内容的大语文的潜移默化中汲取。

  另外,由于对专业课的重视,在教学改革中,作为非专业课的语文课课时一再被压缩,甚至有泯灭之势。课程不被学校重视,课时被削减,课程体系被打乱,教师感觉无所适从,语文课似乎在高职教育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令人担忧。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一,给予高职语文教育应有的地位,树立长远教育理念。目前,高职院校都将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开,但是,语文课的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做法严重制约了高职语文教育的发展。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化,由此可见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技术课程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必备课程。所以高职学院首先要明确语文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第二,重视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由此,高职语文教育不能作为专业课的附庸,在教学的内容、方法上只专注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要重视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健康人格,体现人文价值方面的作用。“文以载道”,语文的育人性作用有时甚至超越了其课程本身,所以,要不断充实语文教学的内涵和人文特色,最终实现长远的教育目标。在“‘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下,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通过理性与信念的追溯,使之获得立于身、立于家、立于国、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道理。一方面要“专业成才”,另一方面,更要“精神成人”。

  第三,构建具有活力的教学模式。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是目标,所以教学中这两者都要兼备。由此,一本合格的高职语文教材或这一套合格的高职语文教学体系,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知识,一是文学作品鉴赏,二是实用应用文写作,三是口语表达与交际。这三方面囊括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二者与一体,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不失偏颇。

【高职语文教改应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01-20

英语教育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论文12-15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论文11-23

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07-19

毕业论文-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向构建 - 语言文学论文02-23

语文:作文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01-20

高职教育应注重心育与德育的结合论文11-10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人文性探讨论文01-11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探讨论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