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财政掌》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论文

时间:2021-09-09 09:07: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提升《公共财政掌》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论文

  摘要:公共财政学课程是我国高校经济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济学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提升公共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为此,基于笔者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对明确课程的逻辑起点;把握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实施案例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面等几个方面应着力予以关注。

提升《公共财政掌》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论文

  关键词: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公共产品个人产品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不断改革并取得较大成效。作为本科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仅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毕业生的质量,而且还直接决定着一个大学的专业在激烈的本科教育竞争中的地位。从全国来看,公共财政学(或财政学)已成为所有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与此同时,经济学专业是一个基础性专业。经济学专业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对其他经济类专业(如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保险学、投资学、金融工程、税务学等)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学专业的建设水平反映着整个经济类专业的建设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因而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全国高校竞相设置经济类专业的局面,以至于经济类专业占高校全部专业的比重急剧上升。从改革开放前的4.92%上升至2008年的22.38%。根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开设经济类专业的高校数量规模快速扩张,达到759所,比改革开放时增长了15倍多。截至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经济类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占所有在校本专科学生的比重超过20%。即lO个本专科生中就有2个是毕业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这当中可见经济类专业发展势头。从这一层面来说,公共财政学课程的地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明确课程的逻辑起点

  当学生开始学习一门新课程时,一方面,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首先面临的最基本问题,这是思维规律的使然。另一方面,解决好这一基本问题是学好该课程的先决条件之一。明确课程的逻辑起点是予以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对象的最好切入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学科。作为经}齐=学科的重要分支,公共财政学必然是针对这一矛盾应运而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第一、人类欲望包括公共欲望(对公共交通、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服务等公共产品的欲望)和个人欲望(对衣服、食品、个人电脑、通讯服务等个人产品的欲望),公共产品应由公共部门经济(或计划)生产或提供,个人产品应由私人部门经济(市场)生产或提供。公共部门经济、私人部门经济与满足人类欲望的关系如图1所示;第二、公共财政学研究范畴为公共经济,而私人部门经济则是经济学科的其他分支的研究范畴。

  图1公共部门经济、私人部门经济与满足人类欲望的关系综上所述,公共财政学课程的逻辑起点为公共欲望。如同私人部门支配资源生产或提供衣服、食品、个人电脑、通讯服务等个人产品一样,围绕公共欲望,公共部门也需要获取资源并使用这些资源生产或提供公共交通、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服务等公共产品,即表现为公共部门获取收入并使用这些收入(支出)的活动。因而,由经济学科的本质内在决定,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为公共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二、把握课程的框架

  在认识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就要把握与之相应的课程的框架。一般而言,课程的框架要体现该课程的结构和连贯性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该课程的思路与内容有个清晰的轮廓。这对课程学习具有基础作用。围绕研究对象,公共财政学课程的框架如图2所示。

  三、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运用数理模型或量化工具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相对定性分析而言,定量分析一般具有准确性和简洁性。在现实中,公共欲望和个人欲望同时存在,但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或提供公共产品和个人产品的资源是一定的,并且生产或提供公共产品本身也存在效率问题。因而,公共财政学课程就必然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在公共部门经济与私人部门经济之间分配资源;第二、如何在生产或提供公各种共产品之间分配资源。针对这两个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既能提升公共财政学课程的'理论水准,又会加强学生的理解力。详见以下两例。   图3是针对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损失应当最小(即尽量减少税收)的定量分析方法。税收直接减少了纳税人所拥有的收入和财产数量,直接减少了企业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资源,同时还可能扭曲市场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这些都造成了效率损失。这种效率损失,就是所谓的税收的“超额负担”(excessburden)①,这是政府课税所可能给纳税人带来的超过实际纳税金额的损失。这些损失是平自无故的,纳税人和政府都无法获得,似乎是从整个社会中“蒸发”了。因此,它被称为税收的“超额负担”。如图3所示,S是课税之前的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E为市场均衡点,最初的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ACE;课税之后,供给曲线为s/,新均衡点为E/,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ABE/;新消费者剩余比初始的少了梯形面积BCEE/,其中的矩形面积BCDE/代表的剩余为税收,但三角形DEE/面积所代表的剩余谁也没有获得,即为超额负担。

  图4是关于公共部门生产或提供医疗卫生导致效率损失(即不要过多生产或提供公共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图4所示,纵、横轴分别为医疗卫生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在公共部门未安排医疗卫生支出时,医院按卫生医疗的边际成本定价即P,P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点,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量为OQ。当公共部门安排了医疗卫生支出之后,人们可得到(Po—P.)的补助,个人所需支付的价格为Pl,于是,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量增加到OQ.。如果医疗卫生的边际成本不变,那么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量增加就会产生损失。也即,增加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后所获得的收益为Q。Q.E/E,而追加的供给成本为QoQ.AE,三角形E/AE就是效率损失。

  四、实施案例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实施案例教学既能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认知社会发展与变革态势的能力,进而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不断变革时期,这为公共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在本人的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且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案例有:

  1.国务院发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年);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3年);

  3.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

  4.继2007年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2008年);

  5.我国宣布计划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年)。等等

  五、教师要扩展自身的知识面

  作为公共财政学课程的教师,除了通晓该课程的知识,还要求具备其他相关知识。因为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公共财政学需要从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公共财政学知识的专用性和通用性之间的关系。

【提升《公共财政掌》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论文10-02

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论文12-24

精品课程的宗旨是提升教学质量01-20

化工核心课程完善思考论文06-29

核心课程教学工业工程论文06-21

高职会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的论文10-06

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论文11-20

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论文10-02

课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论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