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论文

时间:2021-09-09 13:35: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论文

  摘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创新基地,形成优秀指导教师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论文

  一、转变教育质量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质量观与人才的培养目标息息相关,教育质量观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模式,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教育质量观的具体价值体现。只有当培养目标与教育质量观相一致,才能培养出社会各用人单位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质量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进的。所以,作为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当代大学,必须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于新的教育质量观,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是合格教育质量观。只要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质量标准,就能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是满足需要的教育质量观。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才能找到工作岗位。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从工业化后期逐步步人现代化工业时代。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够获得社会提供的新就业岗位和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创业需要。因此。高校无论是以教学型为主,还是以研究型为主;也无论是专科性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共同培养目标,它是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立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的。

  二、积极推进本科实践性教学改革

  逐步建立适应高校发展实际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系,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曾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推进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通过广泛开展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和行业工程师协会对专业的论证,并根据社会经济特别是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构建相近专业的专业平台课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和纵深发展的需要。同时,适当削减理论授课学时,增强实践性教学学时。对于基础性实验课的教学要真正实现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实验过程的全程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教师的辅导下,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严格训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科学研究品质,牢固掌握科学研究与实验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打牢基础。

  三、不断探索增强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1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和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大学生从为“升学”而学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到专业化学习模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学”以及“怎样学”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风是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学校应多主办或承办各类学术协会、专业协会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请同学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同时,组织广大同学聆听科学家、专家的学术讲座。也可以经常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政府科技及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艺术家、优秀毕业生来校举办学术和人文素质讲座。这些学术活动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他们领略社会各界人士的风采与人格魅力,了解学科专业前沿与社会热点问题,借鉴学长们成功范例,培养优良的学术品格、创新意识、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

  2以创新教育周、科技文化节、学生科技文化社团为载体,扩展学生科技活动的空间就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从大二开始,每学期在教学计划中用一周时间开展创新教育周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设计,开发小程序和小制作。同时,学校和学院每学期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举行科普知识之窗、专业操作技能比赛、学生科技报告会、科技作品制作展示以及高等数学、物理学、英语等基础理论知识比赛等系列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另外,学校和学院还大力支持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设立学生创新基金,鼓励同学们结合专业学习成立学生科技社团。如:学生电子协会、网络协会、学生科协等组织,为同学们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开辟阵地,并鼓励学生科技社团走出校门,服务社会,为深人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

  3以学科竞赛为重点,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知识竞赛、“挑战杯”科技大赛等学科竞赛。同学们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激发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例,由于组织学生们参加学科竞赛活动都要经过严格选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培训,广泛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严格训练专业操作技能,查阅大量资料,并选购元器件,制作科技产品并进行调试,学习撰写设计报告等一整套产品设计及开发过程。同时还要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最终通过筛选才能参赛。参赛小组成员必须既分工又协作,才能完成比赛作品的制作。最后,还要接受专家答辩与现场测试,所以,整个过程不仅强化了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磨练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团队意识,更主要是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解决了“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使学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参加大赛的同学都受到研究生导师、用人单位的欢迎。

  4、开展学生科技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学科竞赛,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指导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可以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学术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观察、查找资料、寻找到有社会实用与推广价值并涉及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作为项目来申报,得到学校教务或科研部门批准后,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学生立项后,指导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科研、教学、实验成果,就最先进的元器件使用、最新实用科技知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指导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方法、进行成员分工、科学实验、产品制作与调试、撰写结题报告与,申报鉴定、组织结题,有些还要申请专利。通过对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进一步进行学生科技项目研究,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许多同学的科技成果取得惊人的成绩。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社会实践锻炼,同时,也必须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甄别出是否是合格人才。把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改革,以科研立项的形式确立下来并给予一定的资助,由同学主持申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同学们将社会实践中的为社会服务功能与发挥专业特长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深人地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途径或解决专业技术难题,既使同学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大众意识,又使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得以提高。从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情况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些科研成果获得了小发明、小、小制作和大学生“挑战杯”等科技成果奖。

  6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中国的企业大量需要有实践经验、能吃苦并且认同企业文化的大学生,而大学本科生第四年又背负着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可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如“3+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3年,1年在企业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因为,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或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彻底解决学生求职中遇到的缺乏工作经历的瓶颈,而且又解决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企业的深人了解,没有认同企业文化的过程而频繁“跳槽”的困境。这也是学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的一种途径。

  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打造平台

  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建立全方位开放式学生创新基地。它包括校内的实训中心和开放性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和校外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等。能够全天候、全年对学生进行开放,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的开放性实验,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自主进行科技项目研究,进行学科竞赛培训,进行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为师生们提供开展实践性教育的平台。

  五、改革教师的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考评教师的工作量主要有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工作量,但主要以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为主,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工作均以尽义务形式按加班取酬。这就导致了教师投人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精力越大,就越不利于自身的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的完成。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教师的评价体系,变义务为责任,使每位教师必须担任一定的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学科竟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工作,并计算教学工作量。当学生的成果取得科学发明、申报专利、获奖或获学科竞赛奖等应给予指导教师计算相应的科研工作量,使得每位教师都有承担实践性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以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相信,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以及用正确的方法激励起培养者积极性的措施,加之具有巨大潜质的当代大学生,只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论文】相关文章: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01-2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论文10-08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02-05

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论文09-28

高素质文秘人才培养初探论文02-20

小学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2-0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7-21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10-09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