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创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时间:2021-09-11 15:01: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新型农民创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新型农民工创业教育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工创业教育在创业培训内容、创业教育的意愿与技能以及创业培训时间和后续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互联网对农民创业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发现“互联网+”教育能促进创业教育深度发展。因此,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创业教育模型,促进形成农民创业发展合力,形成创业带动效应,促进经济发展。

新型农民创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新型农民;创业教育

  一、新型农民工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工对政府开办的创业培训并不感兴趣,培训内容以经营管理层面的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较差,政府创业培训往往是为完成任务而培训且目标单一,与农民工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创业是有风险的,很多农民工是初次创业,对创业风险准备不够充分,对风险估计不足,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在创业和就业之间犹豫不决。由于农民工长期处于低端工作岗位,因此,他们参加创业培训更多地关注初级操作技能,他们很多知识都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他们更关注就业教育,对创业培训教育并没有那么重视。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创业愿望,对新生事物,特别是对互联网知识比较感兴趣,这种创业意识对创业者来说是一种宝贵财富。因此,需借助互联网,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知识培训,培育农民工开拓创新能力和把握市场信息能力,但目前的创业知识培训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创业教育需要不间断进行,需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强化培训,培训时间需要满足要求。然而,由于经费问题和农民工自身比较看重眼前利益等原因,大部分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工仅参加过一次培训,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机构对于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提供帮助,培训缺乏连续性。创业教育方式不能满足农民工多样化需求。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创业教育涉及农业、教育、劳动和乡镇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且单个部门的资源有限,未能对多个部门资源进行整合。创业需要对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等各方资源进行整合,然而,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规划,相关部门各自为战,没有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农民工创业教育进行统一指导和培训,加上农民工手里没有项目和信息平台,以至于农民工在创业方向上很迷惑。政府在农民工创业方面的导向出现错误,政府部门往往急功近利,注重眼前利益,希望农民工能做大、做强,成为农民企业家。因而,培训也陷入精英教育误区。农民工创业教育需要有相应的教育基地,但目前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强,场地等教育基础设施不全,纯粹针对农民创业教育基地非常少。

  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创业教育ST分析

  (一)基于“互联网+”对新型农民创业教育的优势(S)分析

  1.及时有效对创业需求做出客观分析

  把创业信息及时、有效地通过互联网发布出来,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网上有针对性地查询收集产品信息,比如,产品价格、产销走势以及所需技术等信息,互联网可以使农民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同时,农民自身的创业需求信息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表达出来,借助互联网农民工可以快速把握自身需要的商机。商机和其他创业信息有助于农民工对创业是否可行进行全面分析,使整个创业项目更具有前瞻性。农民创业信息主要集中在产品供求关系和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实用技术这两个方面,体现农民工对创业信息需求的`针对性,而互联网恰好能满足农民工这一需求。借助互联网农民工可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多渠道反映市场供需情况,以此解决创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获取创业信息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人际关系传播;二是政府机构发布相关信息。前一种传播信息渠道主要受到个人人际范围影响,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受到影响,并且具有不稳定性;后一种传播渠道的速度较慢,信息相对于市场变化显得滞后。

  2.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教育能有效打破时间、地点限制,方便交流

  创业教育是个持续过程,需要对创业教育持续跟踪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创业教育质量,提高农民创业热情,发挥创业吸收劳动力的作用。传统创业教育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想创业的农民不能随时参与创业教育活动,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能多举办几次创业教育培训、延长培训时间以及对创业教育培训后的后续指导。借助互联网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实时性和随时性的特点,既打破教与学受到的时空限制,也使得后续交流指导有了保障。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与专家进行交流,专家通过互联网对农民进行创业前、创业中的各项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农民通过互联网实时关注产品市场行情,从而对创业生产决策进行策划,并通过与其他农民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创业。

  3.借助互联网整合农村市场,拓宽创业教育范围

  面对广大农村市场,农民对整个市场信息把控不完全,需要进行整合,而各个地方的农村市场主体需求是不同的,具有阶段性和个性化特点,因此,借助互联网整合农村市场相关资源,通过对当地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相关信息主动搜集,完善创业信息搜集和发布渠道,只有农业信息规范、标准,才能对农民需求做出正确分析,从而筛选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创业信息供创业者选择,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流动机制。“借助互联网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功能,创业教育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形成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创业提供有效信息服务,并加强引导服务,从而拓展创业教育范围”。

  (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创业教育的劣势(T)分析

  1.借助互联网对农民创业教育受到地域限制

  在前文所说的借助互联网可以打破创业教育的地域限制主要是从后续跟踪指导的角度来论述的。而这里所说的地域限制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对农民创业教育受到网络硬软件水平影响。借助互联网对农民实施创业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实现网络“村村通”。但这对我国很多没有通网络的贫困地区来说,想借助互联网对农民创业教育受到地域限制。在同一地区,创业教育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创业教育大多针对城市人口,对农民工就业培训已经较少,针对农民工创业培训更为薄弱,以至于农民创业培训经费明显不足,进而导致农民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培训手段都跟不上需求。不同地区,创业教育的经费、师资、创业信息等不同,造成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创业教育环境差,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网络覆盖率还有待提高。

  2.借助互联网对农民进行创业教育需要一些辅助方式

  借助互联网对农民进行创业教育的前提是受教农民都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但农民的信息素养往往不够,这种完全脱离传统课堂形式的教育对农民有一定难度。所以,借助互联网开展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网络覆盖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这需要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需要传统授课方式辅助创业教育,传统授课方式有着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因此,通过面授方式让农民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技能,促进其在互联网环境下自主学习。

  3.借助互联网开展创业教育缺乏激励和监督机制

  传统方式对农民开展创业培训主要选择在农闲时,以集中培训为主。但由于现实原因,农民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农民的流动性增强,愿意接受创业教育往往也是因为正在从事某项工作,但时间上无法保证,由于自身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完整地接受创业教育,因而无法保证创业教育质量。借助互联网开展创业教育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但需要将创业教育与激励和监督教育相结合。需要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农民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同时,承担农民创业教育的培训机构也需要有较大灵活性,设计出更接近农村实际的培训机制。

  三、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创业教育发展模型

  (一)构建农民创业教育发展模型的前置条件及相关要素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化推进,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很多家庭已经有互联网接入,为广大想创业的农民提供技术保障。农远工程项目使得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作为新型农民有了市场意识,也有了通过网络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意识,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以上条件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教育发展的前置条件。在前置条件得以满足的条件下,互联网视角下的农民创业教育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信息资源的获取;二是信息资源交流;三是根据获取的资源和交流信息进行在线学习;四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评价。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教育模型有三个主体:一是新型农民;二是互联网;三是创业教育专家。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农民具备创业知识和技能,满足创业者创业需求。模型中的新型农民主体主要是指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和城市返乡农民工以及农村其他剩余劳动力。创业教育专家主要指高校教师、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已经创业成功的农民,主要是对创业教育过程进行指导,对创业教育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完善创业教育过程,促进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创业教育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的创业教育过程,农民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自主学习,并与专家相互交流,得到专家的反馈后再次学习。在前文已经分析到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模型需考虑面授辅导、广播电视等多种辅助教育手段来保障创业教育得以实施。

  (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创业教育模型的阐释

  1.新型农民通过互联网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网络信息资源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教育必备资源,这些可以自由获取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将被学习者主动获取。农民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布资源及时、全面特点,获取产品供求信息并结合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和兴趣筛选符合自身需要的创业信息,这些最新市场资讯、行业创业信息,让农民及时准确了解市场情况,满足个性创业需求,减少创业风险。农民在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关创业信息后,便进入自主学习环节。农民利用互联网平台自主地接收信息进行学习,与传统自主学习相比,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是一种手段。互联网为农民学习提供符合本地创业特色的教程、多媒体、视频等形象、生动的创业信息资源,让农民能掌握每一次学习内容,把握学习重难点。“农民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查看课件等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资源的及时性实现同步学习,使学习更加灵活和自主”。农民在学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2.新型农民借助互联网与专家和他人进行异地交流

  农民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对于互联网视角下的创业教育至关重要。互联网的实时性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促使创业教育后续跟踪更有保障。创业教育模型设置交流信息平台为农民与专家交流提供条件,帮助农民及时解决农民在学习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农民利用互联网平台与专家进行异地交流方式分为实时和非实时。实时交流指农民随时提问,专家及时做出相应的回答;非实时交流是指农民提出问题后,专家集中时间给予回答。专家在回答农民遇到的问题除了直接解答,还可以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利用互联网建立论坛,让农民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布在论坛中,等待他人和专家回复,方便对问题长期深入地探讨。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教育,方便农民之间相互交流,互联网为农民之间相互交流提供协作平台。农民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之间借助互联网提供的文本、视频传输与共享等形式多样协作方式,共同学习、群体沟通,以团体成员角色开展多项交流,比如,农民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创业成功经验,以此提高农民自身的生产经营水平。

  3.专家借助互联网对农民创业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反馈和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对参与者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促进参与者改进活动设置。通过反馈评价功能促进农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改善网络环境,从而促进农民自主学习。在整个反馈评价过程中,专家是主导。首先,专家对农民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反馈给农民,为农民提供更为全面的供求信息,利用互联网对农民评价反馈功能设置,优化互联网对创业信息分类管理,促进创业教育资源更新,及时更新市场咨询,进而优化互联网服务。通过互联网评价及反馈功能促进创业教育更能接近当地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推动农业信息标准化发展,并结合各地特色信息为农民创业服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机制。

  4.利用其他手段辅助互联网创业教育

  “互联网+教育”对于促进教育,特别是创业教育发展有着巨大优势。但传统教学仍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信息素养不高的农民来说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为此,通过农村以及普及的广播、电视作为创业教育的补充,非常适合农村创业教育实际情况。对于想获取一技之长的农民来说,传统广播、电视教育以及面授教育更具有优势。因此,在一些条件成熟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施创业教育;但在我国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以及不能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教育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传统教育方式引导农民认识互联网,并学习使用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8.

  [2]张秀华,张秀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与培训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6):168-169.

  [3]嵇兰兰.基于网络的新型农民创业教育研究———以嘉兴“红船网”农民创业教育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6-39.

  [4]黄兆信,曾纪瑞,曾尔雷.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业的职业教育初探[J].东南学术,2012(6):317-322.

【新型农民创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改革方向的探讨论文01-10

探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论文12-23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探讨论文11-26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远程教育论文06-18

一个80后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02-10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素探讨的论文02-02

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探讨07-29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探讨论文11-14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总结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