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论文

时间:2021-09-15 17:52: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论文

  【摘 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内涵,指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现方式,要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推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社会 大学生素质 发展

  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内涵

  所谓道德社会化,就是指作为社会化的主体——人,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相应的德性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现象。其客观必然性就蕴涵在个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

  个人和社会的这种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性使得道德社会化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的现象。从社会方面来讲,社会作为一个充满着矛盾(主要是个人利益同社会共同利益的矛盾)的有机体,只有在一定的秩序中才能正常运转,从而需要相应的社会控制系统。道德是社会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调控力量,在维持社会秩序中起着特殊的调控作用。那么,社会道德如何才能发挥调控社会的作用呢?很显然,它必须向个体道德运动,内化为个体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活动。因为任何社会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要求和意志的价值凝结物,总是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指令而存在的。它要发挥调控社会的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扬弃社会道德的抽象性,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道德指令同特殊的道德情境结合起来,实现行为活动的实际操作,将社会道德具体化;二是超越道德冲突,在相互矛盾的社会道德价值中,区分其道德性质和价值等级,实现行为选择,把社会道德价值现实化。而这两个条件的创造都要靠个体的道德活动来承担和实践。”由此可见,道德社会化是社会道德发挥其调控功能的必然途径。离开了道德社会化,社会道德就会失去发挥作用的载体而不能发挥调控社会、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从而变得空疏、无用,成为毫无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由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定义为: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

  将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形成相应的德性的过程。

  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现方式

  1.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为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或影响下进行的,一定的道德环境或影响构成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外在前提。离开了这个外在前提,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就会因为失去了外在的根据而成为抽象而空幻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并不是纯粹被动地接受道德社会化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不仅会按照社会道德教化的要求和内容来塑造自我,同时也会按照自己业已形成的道德观念,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道德刺激进行反映和内化,自觉地接受其影响,并把社会伦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一起内化而形成独特的自我,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2.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相对于处于一定的社会道德环境的大学生们来说,其道德社会化的内容一般来说就是其所属群体和社会要求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成员所必须予以遵守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这些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构成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基本根据,离开了这些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决定了处于相同社会道德环境中的大学生们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相同之处,也就是说,具有共性的因素。但是,由于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的'成熟程度不同、完善程度不同,知识修养、理性和意志能力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性质、方式和程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差异,从而使得他们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千差万别,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推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重视大学生道德培养。道德社会化是为了塑造完整的人格,而要形成完整的人格,社会个体不仅要在对社会道德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而且还要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我国自古代就比较重视道德教化,十分注意培养人们的美德。因此,道德社会化往往注重对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和政治立场、观点的培养,而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教育重视不够,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无所适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大学生有牢固的科学知识和高超的技能,还需要良好的道德品格。

  2.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目的在于使社会成员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教育,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解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良好的社会政治行为,正确履行政治权利和义务,并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社会成员的主流价值观。要加强社会成员对这一主流价值观的学习,使其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应创设有利的环境,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习得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重视理论灌输这种显性教育方法的运用。显性教育方法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向教育对象灌输和宣传无产阶级的政治知识、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可以让受教育者学习和接受系统的理论,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掌握社会主义的政治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但我们在运用显性教育方法开展道德教育时,要加强人文关怀。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确立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自主创造精神,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探索政治知识,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灌输。这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体,应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内化与外化相结合。

  当前,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方向是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方法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隐性教育资源,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比如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的人格,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人格魅力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隐性教育方法就是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向教育对象传达正确的思想、价值和信念,使教育对象在愉悦中受到熏陶。并以此来影响个体的伦理道德。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良好作风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6.35.

  [2]论语(为政)[M].

  [3]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6.

  [4]彭柏林.论个体道德需要发生的必然性和机制[M].云梦学刊,2003,(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1972:286.

【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08-15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08-17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02-12

论监狱民警再社会化论文01-20

由药家鑫事件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论文10-09

论环境因素对个人社会化的制约论文01-07

论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思考07-29

论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估体系的建立07-21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与协调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