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的调查与构想论文

时间:2021-09-16 09:50: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的调查与构想论文

  [论文摘要]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军事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与普通高等教育都是相对分离、独立的两个系统。随着军队院校的改革转型,以及地方高校之间联合趋势的不断向前发展,两个系统之间扩大开放、加强联合的必要性正在逐渐地得到彰显。本文在对军地联合办学的现实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的概念,研究双方展开联合的方法和手段,构建新型的联合办学模式,希望以此能促进两个系统之间更健康、更有效的交流合作。

关于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的调查与构想论文

  [论文关键词]军队院校地方高校联合办学

  军事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但由于其特殊的办学性质,长期以来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独立。进入21世纪以来,军事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办学职能和办学渠道的不断转型,使得军事院校办学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于是封闭办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地突显出来。全军第十五次院校会议,进一步确立军事人才培养要依托国民教育。随后的军队第五次综合大学研讨会上,总部首长又曾指出:“综合大学要坚持开放办学,要与部队、地方大学和科研单位以及外军联合办学。”面对新时期新军事变革的前景,中央军委又果断提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建军方针,这都为军地高校之间进行办学合作提供了指引。

  一、加强军地联合办学的必要性

  (一)节约教育资源投入

  长期以来,军队大部分技术干部和指挥干部都是由军队院校培养,各类军校担负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任务过重,导致军事教育资源消耗过大。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能有效地改善军事教育资源贫乏的局面。据统计,目前军队院校培养一名本科生4年总费用约为10.7万元,而地方大学培养一名本科生4年总费用为4至6万元。如发放国防奖学金,接受一名学生4年总费用为2万元左右,比军队院校培养可节约8万元。

  (二)推进军事院校转型

  加强军地联合办学,能够缓解封闭办学环境与培养开放人才的矛盾,通过利用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和引进地方优秀人才,建设具有开放式复合结构、人格特质和知识内涵的人才队伍;能够牵引军事院校内涵式发展,减轻军事院校的培养任务,从而精简院校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集约化办学;能够提升军事高等教育的竞争力,让军事高等教育尽可能地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影响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加强军地联合办学,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将拓宽军事人才的培养渠道,同时牵引地方教育的外部延伸;相互之间共享教育资源,能促进教育空间的“嫁接”,发挥优势学科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院校的办学成本;军地院校实行合力育人的举措、开放彼此的办学资源,在融合各自的教育空间的过程中,还无疑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提高了教育的选择性。

  (四)促进学术事业发展

  加强军地联合办学,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环境,能够促进信息的交流,为学术创新提供信息支持,增进军地相关学术领域的相互了解,让双方紧跟学术前沿;能够促进军地之间的学术互动,通过主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客观上建立有效的机制和组织,在学术创新领域加强军民结合,使军地的科研创新体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还能够使学术研究人员得到合理的组合,有效地整合军地创新力量,打破“近亲繁殖”的学术封闭,共同参与国家科技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五)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1930年,美国正规化的武装力量只有33万人,到1945年美Et开战时扩张到1200余万人;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拉克的人民军队由1O余万人迅速扩充到37万人,伊朗革命卫队也从9万人扩充到2o余万人。正规化军队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和平时期就储备了大量的后备力量。青年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能够增强国家隐性的国防实力。通过军地院校联合办学,利用军队院校特有的资源开展高校国防教育,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军地联合办学的现实不足

  武汉地区坐落有6所军事院校和22所地方本科高校,无论是在军事高等教育领域还是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都称得上是教育的“重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笔者曾对武汉地区13所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的教务部门或者教育研究机构、以及100名高校学子进行过走访、调查,发现现阶段军地联合办学主要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联合层次偏低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间,有3所院校基本没有与军事院校的合作举措,其中也有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其它院校大部分也只是与军校有单一层面的合作,缺乏深度的联合,而且联合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全面。低层次的联合仅仅能在某些方面弥补军地院校的办学不足,不能最充分地整合军地的教育资源、形成办学育人的合力,因此无法满足军地院校双向互补的需要。究其根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独立的办学体制造成各自的办学惯性和定势,使得双方主观上缺乏彼此间的了解,没有对互相合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联合形式单薄

  对武汉地区13所院校关于军地联合办学形式的调查结果表明(见表1),在一共9种合作形式中,只有采取“学术交流”和“国防教育”两项举措的院校超过了半数,通过其它形式联合办学的院校数量则相对较少。

  从该项调查结果中还可以发现,“教育资源共享”、“课程体系开放”和“教学力量互动”是军地院校合作较为薄弱的几个方面,而这恰恰是衡量联合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几个指标。

  (三)组织制度不全

  区域间的联合教学,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才能使联合教学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军地联合办学是跨越两种办学模式的实践,更应该有系统完整的法规制度作保证,使得军地双方在此问题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遗憾的是,在对13所院校的调查访问中,笔者了解到现阶段这些院校中缺乏有关军地院校联合办学的制度规范和组织机构,仅有3所院校下发过有关的政策文件,仅有2所院校中设有主管的部门机构。同时,一定的组织保障也是军地院校实现充分合作的必要条件,军地联合办学需要有类似院校协作中心的机构,协调双方之间的联合办学活动。

  (四)研究论证不足

  军地联合办学,作为一项跨越两个教育体系的实践,伴随着体制壁垒的破除、办学空间的开放以及办学形式的改进等种种尝试,必然需要不断地克服主观理念和客观环境中的一些惯性制约。然而笔者在走访中发现,现阶段军地教育研究对于该领域的关注程度偏低,远远不能为实践的展开提供指导和支持。这主要体现为学术界今年来鲜有综合研究该领域的课题立项,历年缺乏相关的教育研究成果。现有的成果主要局限于针对联合办学某一方面或者形式的研究,研究层次较低。

  三、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的可行性

  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就是指以相同的地理区域为前提,军事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展开的联合办学活动。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的实现,具备了下述的主客观条件:

  (一)成熟的系统理论依据

  军地联合办学,在教育思想上属于开放办学的一个层面,首先在理论上具备成熟的依据与指导。教育管理的开放系统学说是20世纪7O年代以来在开放系统论影响下,盛行于西方教育管理领域的管理科学理论。其特点是把学校视为开放系统,着重研究组织及其环境的动态联系。罗伯特·欧文斯曾经出版《教育组织行为学》一书,将学校教育描述为系统运动过程。根据他的观点,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所应讨论和处理的问题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育内部的各项管理事务,而应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种重要因素的联系中去探索新实践。

  (二)国内外成功的发展范例

  国内外院校在联合办学方面的成功尝试,为军地联合办表2(数据来自2006年以前官方统计。可能稍有出入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例。美军军官的基础教育大部分以设在全国高校的513个后备军官训练团(RO’IE)为依托进行,每年新任命初级军官中70%是由他们输送的。同时,美军院校基本实现了同一区域内的军地高校之间互选课程、学分互认;美国中高级指挥院校还同地方大学签订研究生协作计划;在师资力量的选拔和培养上与地方大学充分结合。武汉地区的“七校联合办学”是国内区域联合办学比较成功的案例。2001年开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高校,各自拿出优势专业联合办学。七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可拿辅修证、双学位,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七校联合办学自实施以来,专业由2001年18个扩展到2005年24个,涵盖多个学科门类,跨校修读人数由2001年1198人扩展到2004年3292人。

  (三)院校集中分布的地理条件

  受地方环境、教育资源和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地方高校和军队院校在区域上表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于是在地理上,军事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就有了许多集中发展的交集,很多地区同时集中存在着多所军队院校与地方大学。表2是国内部分地区的军地院校分布数量:

  从表2看出,由于军地院校的分布不均,出现了个别地区军地高等教育集中发展的现象,而由此也必然引发教育资源的集中配置,这就为同一地域内军地院校联合办学,提供了客观的地理条件。   (四)高校人员的主观倾向

  高校人员的主观态度倾向,是影响军地院校联合办学的重要因素。地方高校的决策层以及学生群体是否认可和支持同军事院校联合办学,直接关系新型联合办学模式能否顺利构建和运行。在对武汉地区高校的管理决策人员和学生群体的走访及问卷调查中,涉及他们对于军地联合办学的主观认同情况的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见表3)

  可以看出,高校人员总体上都对加强军地联合办学持认同态度,这无疑说明军地联合办学有着现实的可行性。

  四、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模式的构想

  (一)新型办学模式的内涵

  1、以校为本,体现灵活性

  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要立足院校的办学实际,由于院校办学定位上的不同以及地区性的差异,在各自的发展需要上也必然是参差不齐,因此不宜把联合育人作为一项规格性的工作进行实施,而要由院校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决定联合的对象、领域、层次和方式,使得联合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2、全方位联合,体现立体性

  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单一层面的合作,而应该是体现在办学各个方面的立体性互动。军队院校之间以及军队院校和地方大学在办学、育人、文化、学术等领域都存在着很大的联合必要和合作空间,因此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放彼此的门户,进行全方位的“大联合”。

  3、机构调控,体现规范性

  一是在军地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建立一个协调军地高校关系的领导机构,负责军地高校结合的整体规划设计、相关政策制订等工作。二是军地高校建立区域性联合体。建议同一地区军地高校应组建类似于军队院校协作中心这样的组织机构。三是军地高校共建协作基地。可在双方的某些院系内组建协作基地,以便双方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协作关系。

  4、技术保障,体现前沿性

  军地高校在实现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在实现两者充分结合中的应用。随着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军地高校陆续建成校园网。当前有必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将军地高校联合起来,实现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

  (二)区域性办学的实现途径

  1、人才联合培养

  地方院校在学科、资源方面的明显优势,可以予以利用进行军事人才的培养,“军队所需通用性专业人才可以从地方招收补充,指挥军官的学历教育和部分专业进修也应在地方院校完成”。同时,军事院校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可以承担一定的地方高等人才的培养任务。例如,对学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定期对外开放军校营区、接受高校新生军训任务、派遣教员去高校进行国防和军事教育等,使其成为地方学子思想教育基地。

  2、共享教育资源

  军地院校共享教育资源,能够扩大学生的教育空间,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双方应共享院校内的图书资料等教学设施,互相之问开放公共基础课程,允许学员跨校选课并学分互认,还可以实行教师互聘实现教师资源共享。这些都将加大教育的选择性,满足院校学员更多的学习要求,补充教育手段和方法。

  3、学术创新互助

  “学术无界限”,这是在学术领域普遍倡导的一种精神。事实上,只有营造出一种开放、互动的学术空间,才能保证学术研究事业的生机勃勃。军地院校之间学术创新互助,可以成立各种学会组织、举行学术会议来加强交流与沟通,还应该鼓励双方共同组织力量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攻关,这有利于实现学术的区域性繁荣,促进国家创新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型军队的建设。

  4、校园文化交流

  校园文化是院校办学理念的衍生,拥有其他的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可以发挥隐性育人的功能效应。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军校与地方大学相比的一大特色,鼓励军地院校之间举办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既能丰富院校学员的课余生活,又能够在地方大学中间推广军校文化,使地方学生领略军校的精神内涵,增加军队院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完善军地院校学生的人格品质。

  5、办学理念互动

  对于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治校规范制度,军地高校应该相互借鉴和吸收,军地高校的高层管理机构和人员,应该加强交流与沟通。许多著名的院校都是在借鉴外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起来的。美国西点军校成立之初,并没有多大的影响。1815年,西尔维纳斯·塞耶借鉴了当时欧洲军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训练方法,卓有成效地治理了西点,使之一跃成为了世界名校。

  (三)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独立治校与联合办学的关系

  军地院校联合办学,首先要认清联合办学与独立治校之间的关系。长期发展中,院校形成了系统化的办学理念、相对稳定教师队伍和教学设施,独立办学才是院校发展的主流,相对而言,联合育人只是一种补充手段,它是为了提高院校效能而采取的发展途径。总而言之,独立是主,联合为辅。

  2、优势互补与发扬特色的关系

  军地院校进行联合育人,要做到固强补弱。军事院校和地方大学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办学个性和教育资源,因此双方的联合是一种“强强联合”,目的是通过联合吸收彼此的教育能量为己所用,实现“双赢”。所以,在联合的过程中,既要互相借鉴、优势互补,又要发扬特色、坚持自我。

  3、开放与保留的关系

  国外军校在对外开放中,都对事关国家安全利益的军事科研成果、战略绝密文件高度封锁,可见军地院校联合办学具有其特殊性。我军院校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应该本着“办学上开放、军事上保密”的原则,防止机密信息的流失。

  4、重点实施和逐步开展的关系

  军地联合办学,要循序渐进,避免一哄而上。各所军校在办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下放开放权的时候,要综合权衡院校的开放必要和整体实力,进行严格的遴选。对于办学层次较高的院校,要予以重点支持,其中五所综合性大学应该是首选对象。

【军地区域性联合办学的调查与构想论文】相关文章:

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10-08

高校联合办学教学管理探析论文12-28

联合办学的协议书01-25

联合办学协议书04-01

联合办学协议书07-30

地方区域性高校办学定位变化研究07-19

工信部组织军地跨省联合通信保障演练07-29

拉大旗作虎皮的“联合办学”可休矣论文01-20

联合办学协议书格式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