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联盟论文

时间:2021-09-17 19:11: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联盟论文

  论文摘要: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的合作,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共同体,有利于幼儿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本文从合作的角度探索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模式,实行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的办学模式,保证培养培训机构与模式的开放性、科学性,以推进幼儿教师教育健康的发展。

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联盟论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不断提高师资的质量,教师专业化自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战略选择,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终身化[1]。所谓一体化教师教育,就是指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新型教师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它打破了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隔离状态,把教师的培养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责任[2]。因此,如何加强高校与地方的联盟,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已显得十分重要。

  一、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优质的幼儿教师师资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园教师,使用、成长在幼儿园,检验在幼儿园。所以,幼儿园教师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也是幼儿园的责任;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发展,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事情。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大学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其专业发展。所以,加强高职院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注重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以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一方面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一方面把幼儿园教改实际问题再带回来进行理论研究,必然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与地方的合作,一方面能促使高职院校深入研究幼儿园,提高教育理论的针对性,让高职院校教师在研究者转向实践者的过程中,探索一条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得以有效地改变单纯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意义、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并通过课题研究等形式,给幼儿园带去新思想、新知识和研究问题的策略,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合作赋予了幼儿园从事教师教育的责任,强化了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幼儿园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实习生,必须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原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同时指导过程也能激发教师学习的愿望,促进他们的教学反思和提高,从实践者走向研究者,幼儿园名师走进高职院校还会给教师职前培养注入新活力。因此,合作必将使双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得到共同发展。

  (三)有利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实现,完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

  幼儿教师教育的培养培训一体化问题是完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的关键。“一体化”的实质是要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使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加强沟通,克服各自封闭的倾向,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而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仍是分离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高校与地方,包括幼儿园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形成统一的思想,设立专门的机构,才有可能达到幼儿教师素质目标体系的一体化、教育内容和教材建设的一体化、幼儿教师管理体系的一体化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体化。

  二、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我国在高校与幼儿园合作联盟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政策支持和相应的利益共享机制,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探索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并逐步扩展,使其成为培养新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的专家基地、学前教育的科研基地以及大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天地。

  从我们所在区域及周边地区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高校学前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改革脱节,缺少互动性与共生性;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钩,政府、高校、幼儿园各行其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完善,教育实习流于形式,幼儿园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指导师指导不力;幼儿园教师准入门槛偏低,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与就业。显然,要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的质量,必须加强高校与地方的合作,改变我国传统以“大学为基地”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并逐渐用“以幼儿园为基地”的新型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所代替,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通过高校与幼儿园建立伙伴关系、以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为双主体的方式进行,明确幼儿园是教师职前培养的基地,幼儿园与高职院校或学前教育专业签订培训合同,让学生在幼儿园中接受训练,从而促进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三、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探索

  根据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以及新《纲要》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结合中等师范学校的传统优势,改制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构建教师教育中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模式,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既可以招收高中生进行职前培养,又可以开展在职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还能组建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研究与指导,使人才培养培训和教育科研、教学科研有机结合,使三者相互支撑。教研一体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是与当今世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趋势相一致的。

  (一)实行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办学模式

  高校必须坚持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要借鉴教师教育的理念,形成独特的幼儿教师教育理念与特色。也就是说要明确为学前教育服务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面向幼儿园,实现综合性、师范性和学术性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培养与现代幼儿教育相适应的专业化幼儿园教师,实现幼儿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改革以高校为唯一培养教师主体的办学模式,坚持高校与幼儿园共同作为培养主体的合作办学模式,注重高校与幼儿园的共生性与互动性,定向在幼儿园,定位在高校,按照幼儿园实际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式。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致力与地方稳固联盟的建立,联盟的基础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协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双赢。合作的平台与方式:一是建立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幼儿园有关领导参加的合作办学领导小组,协商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二是统筹合作资源,建立名师联盟,通过名师互聘、开设专家讲堂等形式构建专家型指导团队,打造名师引领的平台;三是签订合作项目,开展共同的教科研课题研究,一方面高校教师指导幼儿园教师的课题研究,另一方面聘请幼儿园名师来高校从事课题研究、研修课程教学;四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学科专家指导,努力提高合作幼儿园教师的素养,另外还可以开展带教活动、师范生拜名师活动等;五是建立高校师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合作组,使大家经常有机会在一起工作与研究。久而久之使教学基地、实习基地、科研基地融为一体。在合作过程中致力于综合培养与专长发展关系的协调以及“度”的把握,达成培养理念的一致。

  (二)保证职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由于幼儿园教师培养已由数量扩张型慢慢的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相比之下虽然高师院校有着更好的综合化培养基础和条件,但是不可忽视其他培养机构,比如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这几年也已经迅速成长起来,而且非常注重课程实训环节。在培养模式上体现与幼儿园的合作,突出幼儿教师培养与学前教育改革的互动,重点抓好几个环节: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而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将理论提升与幼儿园实际需求融为一体。应邀请幼儿园专家、名师参与课程方案的制定,按实际需求确立起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教育实践课的合理比例。二是提升教师观念改变授课方式。职前培养应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灌输的过程变成训练和养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实践,并能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场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了解并掌握活动观察记录、教育调查、文献整理等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4]。三是加强实习基地与科研基地“两个基地”建设,着力提升教学实习的功能。聘请幼儿园名师专家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并按照“保育实习”“课程实训”“规范化集中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分层次实施,每次实习确定主题,比如在“保育实习”中安排“安全事故处理”主题,在“课程实训”中安排学生进行“活动设计和评价”、“个别辅导”等为主题,在“规范化集中实习”中安排入园适应、班级管理、家园共育等具体项目进行重点学习与研究,既有效提升师范生专业素质,又促进幼儿园的教学研究。

  (三)保证培训模式和内容的科学性

  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必须要进行理论性知识的转化和实践性经验的提升。目前虽然有不少在职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已经展开,但培训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保证幼儿教师培训机构的开放性与培训模式的科学性。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科学性,可分为教师素质提高型与解决实际问题型两类,据了解,目前最受欢迎的培训内容为幼教改革新趋向、学科业务知识、教科研知识和信息技术,注重培训前学习需求的采集和评估,根据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提供培训内容。二是实现培训机构开放性,对某一培训专题,由高校、地方各类机构列出培训内容、教师与形式,让参训的幼儿教师自主选择。三是追求培训模式科学性,职后培训应由过去单一的讲座式理论教学转变为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幼儿教师的参与学习,进行网上答疑、讨论、模拟、组织观摩教学等。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与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比如关于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新思想与理念的讲座,教学活动成果的学习与观摩,教学活动现场的讨论与点评,教改课题的研究,专家教师引领下的交流与对话等[5]。

  (四)坚持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

  一体化并不是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简单的合并,而是建立统一的教师素质养成的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使培养和培训的所有工作能始终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积极进行课程开发。这就必须改变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状态,由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建立关于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稳固联盟与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幼儿园为基地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一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明确双方在教师培养培训上的服务职责,形成幼儿教师教育共同体;二是成立研究小组,探索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互有区分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因此,融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由高校和幼儿园联合实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可以保证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内容的一致性,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共同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效果。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教师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使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培训教研型的幼儿教师,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联盟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会日益科学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会更加完善。

【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联盟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论文10-08

高职院校体育论文10-23

高职院校英语论文10-2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2-12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与就业导向论文01-04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论文10-01

引导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出路审视教育论文12-30

农林高职院校的农业推广论文11-16

高职院校创新环境优化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