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与就业导向论文

时间:2021-09-10 11:26: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与就业导向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学研合作 就业导向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与就业导向论文

  论文摘要:对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实现途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就业导向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找出适合现阶段高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有利于学生就业的途径,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学研合作 就业导向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2号文件中明确地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高专的六条基本特征之一,并相继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这充分表明了政府对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对高职大学生的培养方向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准确的定位。

  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与就业导向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产学研合作形式单一,高职就业导向较为被动。未能将王明伦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中提到的“内源发展模式”与“专业十公司模式”和“外联型发展模式”、“订单模式”有效地整合起来,与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和目标相距甚远。有些高职院校还在盲目投资,搞形象工程,发展速度与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目前高职的实践教学距离职业教育的指向性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因此,学生就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还处于被动就业的状况,往往需要挖信息、拉关系、找门路,而不是真正靠自已的技能去实现就业。

  最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据年鉴统计,2001年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总数为294.7万人,2002年底,全国共有1374所独立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68.6%,其中职业技术学院548所,高等专科学校219所,成人高等学校607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约781万人,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3.4%。如果就业导向不明,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会非常严峻。

  第二,高职院校的`产学研与企业培训之间缺乏产业资源合作关系,因而就业导向不明,就业关系被扭曲。高职院校以独立的产业经济形式生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经济现象,有独立的市场竞争能力。当产业结构转型、产品进人国际市场成为明显趋势后,社会则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技术工人的层次和素质。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往往滞后于就业市场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一种资源合作关系,在经济人才培养途径上缺乏沟通意向,正常的人才需求关系与供需关往往被扭曲。

  第三,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方向不明,因而就业定位不准,在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上缺乏市场导向性。

  有些高职院校在热门专业上存在一哄而上的倾向,没有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而是盲目投人,造成巨大浪费,培养的人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倾向。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上严重脱离实践,脱离生产第一线,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专业的设置没有经过市场论证,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往往办不下去,或者缺乏市场竞争力。由高职院校、企业、社会、政府多方出资共同建立公共实验实习基地,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较少,分散型产学研合作方式较多。高职教育应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发挥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在应用领域为企业做出贡献,并应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实体,使高职学院培养的人才有真枪实弹的训练场所,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社会,高职院校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上,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要依靠社会实践。当前高职院校实习教学问题不少,不得不到处找企业,很被动。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怕影响正常生产,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得不到强化,其就业前景自然不容乐观。 第四,高职院校研究社会、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观念更新不够,因而就业导向迷失。应提倡高职院校观念更新,树立多渠道发展自身的观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发展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取得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显著成效,得到社会和群众的普遍认可,成为先进典型。虽然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还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但也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2002年在湖南永州、2003年在湖北武汉、2004年在江苏无锡相继召开了三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这三次会议分别涉及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高职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对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把高职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问题提到了一个相应的高度,这是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开始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体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中心的建设是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功的典型实例,他们在建设“工业中心”的过程中,除了注重财政投资和中心设备的严格管理外,其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注重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实训室,通过与企业、行业的联合使工业训练中心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训。另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还成立了中小企业支援中心,致力于使工业中心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一批生命力旺盛的中小企业进入工业中心园区,与学院各专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推广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工业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产生了长远的效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这一做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同时也密切了企业、行业与高职教育的联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典范,作为教育部首批规范的两所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摸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邢台模式”。其主要经验是对学校现有专业进行技术划分,成立校内训练中心。在对所有专业进行技术划分后,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工业技术中心、服饰产业技术中心等八大中心,同时成立了基础实验中心,担任全院学生公共课的实践教学。学院还吸引企业、行业加入实训中心,通过与企业联合,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使学生在信息收集与传递、专业能力的培训与提高、表演风格的交流与把握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练。

  由此可见,就业导向建立在产学研自我拓展与外延拓展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才可能由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就业。

  第五,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轻视农村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倾向。我国至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化水平远不及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也很落后,社会职业结构还处于一种“预调整”状态,人们的就业观念还未得到转变,对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企业人才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当社会需求还没有强烈显现时,一种教育模式往往无法得到社会、政府、企业甚至教育主体自身的关注。

  据我们调查,来自农村的高职大学生占51.88%,在有的高职院校这一比例更大,如何将这些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培养成为新一代的城市建设者和现代化的新农民,应该成为高职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新课题。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与就业导向论文】相关文章:

在就业导向下,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论文10-08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09-19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教育论文09-18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论文09-12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途径论文09-16

高职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论文10-08

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联盟论文09-17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途径研究论文09-09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