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的研究教育学论文

时间:2021-09-24 16:10:5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的研究教育学论文

  摘要: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 只有将其融入素质教育之中, 以素质教育为载体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首先要厘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明确二者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而转变观念、改革教育体制机制, 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 高校在学生培养中的保障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的研究教育学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相互融合; 优化路径;

  “双创”背景下,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活跃要素, 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但从目前来看, 我国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还缺乏足够重视, 对于如何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到素质教育的实践还不足。我国《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内容, 如何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到素质教育之中, 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难题。

  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解决素质教育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 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研究, 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我们也应该清晰的看到,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 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随意性较大, 学校在目标制定上缺乏通盘考虑, 由于缺少整体素质教育规划, 出现高校素质教育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偏离的情形;另一方面, 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形式化问题严重, 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需求, 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行为的关注。此外, 在创新教育机制建设上, 还存在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多方面问题。当前,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 只有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到素质教育之中, 明确素质教育目标, 加强素质管理, 优化素质教育内容, 才能顺利开展高校素质教育, 才能更好地将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优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关键

  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体系建设。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际过程中, 还没有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有效融合,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么过多侧重某一方面, 要么就是割裂了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为此, 要想实现二者融合统一, 就要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到素质教育之中, 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 在优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中注重宏观因素与微观操作相结合, 做到求实创新与系统总结相结合。要从系统思维角度, 对整个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构建进行认真分析,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予以通盘考虑, 处理好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大学生科技能力培育之间的关系, 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 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与时代进步的要求。

  1.3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关注的重点话题, 各大院校也针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进行了探索创新。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 只有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这一关键要素, 在培养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推进, 才能够有效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首先,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创新, 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开展重点, 在教育形式和实践活动上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另一方面,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能够促进素质教育方法创新,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有利于促进传统思想工作向学生素质教育方向转移, 更能够体现重点教育和层次教育, 通过量化考核方式倒逼高校进行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探究。此外,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还能够促进管理体制创新, 通过加强学科理论研究, 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等方式不断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

  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关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开展工作, 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 但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诸如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各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手段和方法不足, 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存在冲突, 教学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相对滞后等。

  2.1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冲突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 学生更多采取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更加强调继承和模式的重要性, 注重知识积累和储备, 对于问题的探索和答案要求一致, 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就是针对某一领域能够精准解答问题的标准化人才, 灌输式教育对于学生发散式思维培养和创新性意识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这类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恰恰背道而驰。但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下, 更加强调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信息的`提取加工能力, 在答案探究上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和扩散思维, 学习过程重于学习结果, 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问题解答能力。在教育方式选择上注重因材施教, 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前提下,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注重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统筹协调发展。这一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从本质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于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存在的冲突和矛盾, 导致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培养方式选择上五花八门, 甚至很多院校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2.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存在冲突

  教学资源作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基础, 对于大学生而言, 就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寻找适合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但在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下所采取的计划教育, 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高度一致, 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基本相似, 在此基础上, 多数学生接受的教学资源基本一致, 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 对教学资源选择和优化配置有自身选择权利, 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很难实现。此外, 教师作为重要教学资源, 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而很多教师不仅需要承担一定量的课堂教学任务, 而且也往往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 这就很容易造成部分教师更加侧重于科研任务, 对于正常教学任务完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在当前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下, 这部分教师并不会因为没有投入更多精力用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而受到影响, 反而会因为科研工作有进步被提拔重用。这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之间存在的冲突, 加大了创新能力培养有效实现的难度。

  2.3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与教学管理制度存在冲突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逐渐完善对于稳定学校教学秩序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但过多刚性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空间和个性能力发展。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更加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而学生的个体差异则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条件。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 对于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选择提出了很多限制性条件, 即使这些限制性条件不属于“刚性”制度, 但在学生潜意识中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 让学生在进行个性化创新活动中有所顾虑,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 大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个性化学习之中, 学校素质教育在众多制度围追堵截下, 也会面临许多阻碍, 二者融合缺乏基础和制度保障。

  2.4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开展不够系统与社会化需求之间存在冲突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也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 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但由于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体系, 并没有将大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考虑, 同时在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上也相对落后, 素质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这一差距在大学阶段产生, 但需要学生到社会和工作岗位上去弥补, 这本身就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开展不够系统造成的。

  3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

  3.1 教育主管部门引导下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首先, 充分发挥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引导作用, 落实高校人才创新培养与素质教育融合。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转变教育理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下, 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管理目标之中, 树立科学的培养目标, 并将这些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管理实践之中。具体来说, 在思想认识上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整体建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力求内容完整, 方法多元, 手段现代, 技能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义, 也能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二是在观念认识上要进行调整, 正确看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改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体系中的从属地位, 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 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系统化, 规范化。三是考核评价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唯有从考核上进行优化,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学实践的引导作用, 才能让教师、学生在思想上提高重视。因此, 应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并加大力度,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 形成良好的跟踪机制, 全方位地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3.2 高校大力支持下开展科技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离不开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除了在理论建设、思想观念等方面做出努力和转变以外, 还应在教育活动中严格落实。高校在促进二者融合过程中应发挥好保障作用, 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一是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保障。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作为前沿的科学技术理论, 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因而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从目前我国高校的现实情况来看, 资金紧缺是多数学校面临的主要困境, 尤其是很多高校将教育经费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环境营造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 而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支出经费十分有限, 为此, 应改变这一现状, 调整经费支出结构, 尤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经费应占到一定的比例, 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二是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创新教师, 师资力量不足同样是困扰高校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来看,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向出发, 一个是引进具有较高科技创新素质和能力的教师, 另一个是开发本校优秀教师, 通过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 其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科技创新能力教育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三是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不竭动力。除了在物质基础和师资基础上提供保障外, 高校还应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具体应做到,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融合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做出改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 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

  3.3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面。学生本身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的最终受益者。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积极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加强与教师互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要通过优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让更多学生看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本身能力的提升, 能够吸引更多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素质教育中来, 通过素质教育对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进行自觉学习。此外, 还要组织适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各项创新活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充分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学生组织重要作用, 搭建创新活动平台, 组织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综上可知,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融合素质教育之中, 要以素质教育为载体, 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离不开学校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教学活动等方面的保障, 更离不开学生自觉的、能动的主观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本纲.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长沙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 (11) :11-14.

  [2]石金艳, 谢永超.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融入创新素质教育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 (11) :136.

  [3]商润泽, 李峰.素质教育视野下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科教导刊 (下旬) , 2016 (01) :134-135.

  [4]何影, 张利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以社科类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 2016 (4) :144-145.

【大学生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的研究教育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2-13

语言创新及语言创新能力研究07-08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01-20

大一新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论文01-25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的论文10-09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论文02-1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12-31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02-22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