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10-05 16:09:4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论文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简称PCA)和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在人格、社会和企业管理与发展中引发了大量的研究。可以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从挖掘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出发,为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积极心理资本的提升开辟了新的视野。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不仅涉及个人幸福,而且也更关注广泛的人类福祉。

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论文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最早关注的研究领域。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强调个体依据自己头脑中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而且,每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都有满意与否和程度高低之分,与个人的认知、情感及其期望值密切相关。Diener在总结了30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主观幸福感的四维结构,即: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满意度;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成就感、自豪等;消极的情感体验,如羞耻、焦虑、压抑等;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立足于积极情绪和情感体验,强调主观幸福感就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和高频率的愉快。个体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越强。

  心理资本是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为思考框架,侧重研究和开发个体的自身优势和积极心理状态中所蕴藏的力量。Luthans在分析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特点和区别后,提出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Luthans等首次明确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力量,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并指出,积极心理资本是指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种积极心理力量。个体自信、果敢、希望、乐观的积极心理资源与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是个体精神面貌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心理动力。[]

  主观幸福感强调人的积极情绪和情感体验,心理资本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能量。人是为了幸福生活而活着,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满足必须借助于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与心理能量以及合适的外在条件而实现。鉴于此,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实践领域中开发利用心理资本与发展提高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基础、研究取向。

  1、积极心理学是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以及Rogers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后来,心理学家在20世纪末期的研究中发现,某些积极的心理要素有助于预防和消除心理疾患。他们开始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探索并挖掘人性中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以期提升个人幸福感,增加组织承诺并提高工作绩效,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并走向繁荣,这些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一改心理学界过去过分重视消极心理研究的取向,在1997年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

  Sheldon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将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方面,提倡用一种积极心态来对待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并对其作出新的释义,激发人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获得幸福生活。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情绪和体验、积极个性特征、积极心理过程等方面,其中,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情感成分,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积极心理学倡导者认为,有积极心向才会有更多的幸福感。2002年,Seligman教授又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认为可以将那些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纳入资本的范畴,这一观点极大地开阔了研究者的思路,并引发了大量关于心理资本的探讨。众多研究表明,个体优秀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心理资本与心理品质是组织产生高绩效的重要源泉。

  2、特质论与状态论是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取向。

  特质论强调个体内在心理特质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客观情景对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限而短暂,人们具有用积极方式体验生活的性格倾向,具有用积极方式看待所处环境的内在素质。Hosen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通过学习等途径进行投资后获得的一种具有耐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心理内在基础构架,包括个性品质和倾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和有效的情绪交流品质等。另一些研究也致力于对心理资本乐观成分的研究,如Scheier等人提出了气质性乐观的概念,认为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是单维的双极连续谱,一极是乐观,一极是悲观。Tellegen等人对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研究还发现,40%积极情感变化,55%消极情感变化及48%生活满意感变化是由基因引起的,而共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只能解释22%积极情感变化,2%消极情感变化及13%生活满意感变化。尽管特质研究者为人们提供了概括化的解释,但由于它忽视了社会生活实际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信息,因此特质论并不能完全解释人的主观幸福感。

  状态论强调心理状态的暂时性,在外界作用下,心理状态将随时间与情境而变化,并可用物理量来表征。如:Avolio等认为,心理资本是指那些有助于预测个体高绩效工作和快乐工作指数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包括希望、自我效能感(自信)、乐观、积极归因、自我恢复力等。强调心理资本是一种特定的积极心理状态,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是由多个维度构成的综合体。Diener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认为,情感维度可分为正性和负性情感,总称为快乐感,它所测查的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观情绪体验,而快乐感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被视为一种状态。Veenhoven认为主观幸福感水平随某种情景变化而波动,随时间而改变,幸运和噩运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尽管不同的生活在质与量的方面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异,但主观幸福感是因人而异的,并不完全是由生活本身的客观质量所决定,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生活会产生明显不同的主观幸福感,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又会产生同样的主观幸福感。当然不同人的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不同生活事件的影响而波动,在此时此刻产生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导致长期的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关注相对持久的幸福感。

  3、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影响的一致性。

  心理资本及其维度,能够对领导或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产生积极影响。Luthans等通过对422位中国员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心理资本及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员工的心理资本及希望、乐观和坚韧性都与他们的工作绩效呈显着正相关,而且三项指标综合起来对工作绩效的解释率高达32%,远远高于单项指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解释率。仲理峰对198对中国企业直接领导和员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心理资本及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都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而且比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者单独的影响作用都大。以上研究在中国经济文化背景下,验证了心理资本及其三个维度对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心理资本的积极力量,关注心理资本的研究、开发和管理,以改善企业绩效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于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在组织行为学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1933年,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Mayo就在著名的霍桑实验研究中提出,一个工业组织应该具有两个目标:生产率和工作满意感,高的工作满意感将会导致高的生产率。在一项关于与工作满意度相关的情感的研究中,Connolly等以27篇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为基础进行了积极与消极情感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元分析,报告结果显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显着相关,说明快乐的员工对工作更满意,工作满意度的不同有10%到25%是由于倾向性的情绪造成的,正性情绪倾向高的员工更容易得到上司和同事的好评。因此,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发并有效利用人的积极情感来提高工作绩效与组织承诺意义重大。

  二、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Larson等考查了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态度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心理资本与其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显着正相关,表明自我效能感、乐观和复原力与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DeNeve等采用元分析技术整合了到1996年为止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137条人格特质的文章发现:自尊、信任、乐观、能吃苦、情绪稳定性等与主观幸福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2、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因果关系。

  一个人的心理资本确实可以以多种方式影响他的主观幸福感。其一,心理资本作为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质是以正性情感为核心的主观幸福感的一个成分。长期正性情绪体验形成的积极心理品质总和就组成了总的主观幸福感。其二,已形成的主观幸福感通过积极的认知评价提升心理资本。因此,关于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因果关系,或以心理资本为因,或以主观幸福感为因。

  首先,心理资本是主观幸福感的基础与前提。具有积极心理资本的个体经常体会到对事件的控制感,较为乐观和主动,采取的应对方式比较积极,能较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从而有助于幸福感的保持和提高。Heady等认为,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中,虽然生活事件与个体所处环境对主观幸福感都有影响,但从长期看,人格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自尊心、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自我概念等都影响主观幸福感。Costa等通过对1 100名成人被试的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主要依赖于人格特质,某些人格特质如社会活动、社会性、乐观、充满活力等能产生积极情感,并且人格特质可以预测10年后的主观幸福感。Chang研究表明,乐观能帮助个体在压力下保持健康,与悲观者相比,乐观者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形成抑郁的可能性较低,乐观是心理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

  其次,主观幸福感可提升和发展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可提升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源与心理力量。如:Fredrickson提出积极情绪扩展和建设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比如快乐、兴趣、满意等能扩展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也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如心理资源,包括心理恢复力、乐观、创造性等。Lopez等形象地建立了自我实现、自我健康和各种心理力量及能力的关系构思模式图,并把这种关系作为研究各项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特质的一个基础理论模型。在研究中,他们认为,自我实现状态的人能对环境适应得更好并能使个体自身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过程(如爱或者满意等主观幸福感),而健康的心理过程则促使个体能有效保持或发展自己的各种心理力量或能力(如自信、乐观等心理资本)。

  3、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

  Jex以军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项多层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个体自我效能感还是集体效能感,都在超负荷工作与满意度之间起显着的调节作用,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更容易处于紧张状态中,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工作倦怠,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Kobasa最初提出坚韧性的概念时认为,坚韧性能够调节应激生活事件的影响,从而提高和改善个体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个体的幸福感。何瑛根据主观幸福感的目标理论认为,目标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这一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成功的体验会使人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袁莉敏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50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质性乐观调节归因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是归因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

  三、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的思路。

  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关注较多的是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源的测量、开发和运用,以及对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工作态度的积极影响,对于全面深入理解个体的自身优势和积极心理状态中所蕴藏力量的开发、测评和积极心理力量的有效管理和合理运用方面以及通过提升个体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组织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对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思路是:关于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结构与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虽然研究者开展了对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内涵、结构和维度的研究,但由于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是在总结和分析个体的积极心理力量和潜能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涵盖的积极力量与积极因素极其丰富,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界定不同,确定构成要素的依据和标准不同,相应的其构成要素也不同。关于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除了Luthans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外还可能包括哪些要素?组织承诺、自尊、责任感、成就动机、内控、自律、热情、高智商、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投入、组织认同以及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等所有能够给个体与组织带来积极结果的心理和行为,能否纳入心理资本的范畴?主观幸福感是否是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主观幸福感是否也包含乐观、希望、坚韧等心理资本?因此,今后研究应注重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内涵、构成要素的依据和标准。

  关于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人们通常认为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心理资本由于其内在固有的结构作用,是一个长期影响幸福感的强烈因素,但具有“幸福图式”的人,倾向于以正面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环境与事件,自信心强,解决问题的自我效能高,拥有更乐观的期望,所以,其所具有的主观幸福感也可提升个体的心理资本,即主观幸福感强的人其心理资本表现更为出色。那么究竟是心理资本影响了主观幸福感,还是主观幸福感影响了心理资本,是通过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这一因果关系并不清晰。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前人的研究加以整理、进行分析,揭示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全面考察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的预测因素、调节因素、中介因素并创建因果模型。

  关于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领域划分。个体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后续的研究发展是多方面的,甚至在不同领域的适用状况也不同,为此,应对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体细分其发展领域,其研究结果由于有同类因变量而可进行对比,提高其具体适用性和针对性。如:关于心理资本韧性维度的研究,研究者开始致力于深入探讨特定领域的韧性,如职业韧性以及学业韧性等越来越细化的领域。这样,在研究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以及不同的情景作不同的研究。如: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其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由哪些因素构成,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在特定情景中如何开发利用积极的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等。

  关于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问题。我们进行的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大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研究的结论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群,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所以,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07-23

超越主观幸福感10-25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10-06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10-15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概述07-06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性研究论文04-08

主观幸福感评估手段的研究述评论文02-21

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论文05-06

听障高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