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幼儿音乐活动学科论文

时间:2021-10-08 17:11: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如何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幼儿音乐活动学科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尝试着通过利用白岘的本土资源,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创设适合于幼儿学习的本土音乐活动,将适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地整合于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中,丰富幼儿素质教育内涵,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以促进师、幼的共同发展。

如何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幼儿音乐活动学科论文

  一、巧用本土资源中的“自然环境”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对农村的幼儿教育来说更为重要。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室小,开展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时比较拥挤,孩子的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挥。但我们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900多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我们完全可以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是切实可行的一步。

  1.利用园所内自然环境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在幼儿园左侧的小树林游戏了,他们观察树叶发芽的情形,细心地帮小树捉虫,在树林里捉迷藏……他们对树木特别感兴趣,也特别愿意探究树木的秘密,在这个时候如果让孩子自己尝试着来变成一棵树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那么怎样提升孩子对‘树木’主题的兴趣呢?中班下学期《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主题活动《大树和小花》中也有相关内容的一节科学课《我是一棵树》。但我认为:书本上那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过程缺乏趣味性,形式也很单一,孩子在学习时未必会自始至终情绪高涨。我在重新设计活动时,结合“幼儿园里的树”这一“园所自然环境”,把孩子带出课堂,走进幼儿园前的小树林,和树木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一节枯燥的科学课变成了一节有趣的音乐游戏课。在目标定位上也大不相同:①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模仿树的特征。②幼儿能够根据数量的变化与相应人数的幼儿合作游戏。③让幼儿享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设计了很多场景,如:小白兔出场,大灰狼出场,打雷下雨等等,我为每个场景都配了合适的音乐。活动开始幼儿入小树林我选取了幼儿较为喜爱的《机器猫》为背景音乐;小白兔出场我配的是《森林狂想曲》,曲子活泼轻快;大灰狼出场我配了《寂静岭》的恐怖音乐;打雷下雨则匹配《雨中的节奏》这首世界名曲……实践证明,在不同的场景中加入匹配的音乐以及游戏的因素,孩子很感兴趣,游戏中他们非常快乐,穿梭于小树林之间,快乐地学习着,真正是在“玩”中学到了本领。

  2.走近园所外自然环境

  我园处于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春天来了,领着孩子到野外观察,孩子很快就会发现,树都绿了,麦苗长出来了,桃树开出了粉红色的小花,油菜花是金黄金黄的……,大自然中有那么多漂亮的颜色,红的、黄的、蓝的、绿的……每一种颜色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怎样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教他们认识这些颜色呢?我设计了音乐活动《摸颜色》。孩子们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围坐成半圆形,展开讨论:春天有哪些美丽的颜色?你最喜欢春天里的什么颜色?通过找找、摸摸、编编、等方法把喜欢的颜色唱进歌曲里……一方面是将枯燥的认识颜色的科学活动融入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并以游戏的情节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掌握有关颜色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进行音乐活动,又拓宽了幼儿的学习空间,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因而更能让幼儿自然地接受颜色的概念。

  二、活用本土资源中的“竹林资源”

  《纲要》指出:“教师要从传递和发展社会文化的神圣使命的高度,把农村的民间游戏、儿歌以及歌舞、服饰、工艺、建筑和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在领域目标中,也多次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

  我们的`家乡白岘位于浙北山区,孩子们每天生活在这里。春天,我们带着他们去竹林采摘野花;秋天,大家在竹林里捡落叶……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一年一次的春游和秋游活动了,因为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走出幼儿园,来到竹林里,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过家家……孩子们热爱竹林,喜欢在竹林里玩耍,那么怎样把孩子们这种对本土资源“竹”的喜爱之情激发出来?又怎样让孩子们把爱家乡的情感大胆表达出来呢?于是我设计了音乐活动《我爱竹林,我爱家乡》,活动借用了千百年来第一首歌唱竹子的歌《和谐韵竹》的部分旋律。这是一首歌唱竹子的歌曲,和我们的活动内容也很相符,但是原本的《长江之歌》无论是从旋律,音高还是歌词内容都不适合孩子演唱。通过巧妙的改编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歌曲的旋律变得简单,明快,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通俗易懂,孩子们也很感兴趣,纷纷把自己编的歌词唱进去。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幼儿通过回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歌唱竹子。大家一起如数家珍似的讲述家乡的美丽风景、交流着家乡利用本土资源创建美好生活的设施——竹子可以制成鸟笼、扫帚、扁担等;每天清晨可以听见竹林里的鸟叫声;一年四季都有美味的竹笋可以吃……这些都被他们唱进了歌曲里,活动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妙用本土资源中的“自然物品”

  纲要指出:“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让广大教师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乐器,是幼儿开展节奏活动的物质基础。我国著名的指挥家、打击乐演奏家谭盾先生说过:“来自自然界的声音是最美的声音,因为声音是音乐的源泉。”用自然物品做成乐器就沿袭了最美的声音的本质。在白岘到处可得的自然物品中,我们可以选择卫生、安全、适宜、无污染的材料用于制作打击乐乐器的活动,如石头、沙、黏土、竹子、各类植物的种子等。在将这些自然物品变成音乐活动中可使用新乐器之前,我们和幼儿一起对它们的质地、形态、色彩等进行研究、讨论,最后对这些自然物品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例如:竹块可做成响板、双响筒,易拉罐装上沙子、石子制成响筒,摇动发出的声音随里面填充物的改变也显得不同。将沙、黏土填充在易拉罐中摇动发出的声音较闷也比较轻,用黄豆、石子填充在易拉罐中摇动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响亮、悦耳。在节奏活动《我爱摇滚乐》中,我选择了一首黑人摇滚乐队的《WEWILLROCKYOU》的音乐,这是一首有着强烈摇滚风格的流行音乐,歌曲共分三部分,为ABA的音乐模式,A段用竹块做成的响板演奏×××︱×××的节奏,B段用黄豆做填充物的响筒演奏××︱××的节奏。由于选取的摇滚乐非常震撼、有力,加上运用自制的‘土乐器’进行演奏,土洋结合,孩子们充满了新鲜感,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主动性,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又如在另一个节奏活动《雨中的节奏》中,乐曲的的前奏是一段打雷,接着下大雨的声音,用什么样的乐器才能模仿打雷的声音呢?幼儿想出了好办法,他们用竹片使劲拍打从家里带来的旧匾子,“砰—砰—砰—”,真把雷声演活了。下雨的声音学起来就更有趣了,孩子们先将黄豆放在匾子里,演奏的时候,他们有节奏的将黄豆从上往下往匾子里洒,“啪啦,啪啦”,这雨还真不小。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将直接使用自然物品以及用自然物品进行手工制作的活动与音乐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合理的整合课程开展音乐活动不但有助于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还能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共同发展的机会,不但陶冶了幼儿的艺术情操,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将本土资源与幼儿的音乐活动相融合,不仅可以让幼儿植根于本土文化这一丰富的文化土壤,了解其内涵,继承其精华,萌发热爱家乡的意识,又能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何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幼儿音乐活动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论文06-09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10-04

浅谈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论文01-19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的开展学科论文05-23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途径论文05-24

利用泥石资源开展幼儿体育活动05-02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资源论文03-03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学科论文05-23

挖掘农村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论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