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与多维的论文

时间:2021-10-09 11:31: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全景与多维的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全景与多维教学模式的构想。其目的在于多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人才。

全景与多维的论文

  关 键 词:全景与多维 艺术思维 设计思维

  目前,高校设计基础课程大致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表现手段和技法的归纳,造型能力的培养成为重点,创新意识的培养仍然欠缺。而这与当今艺术设计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学生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观察与发现的意义日趋被淡化,真挚的、有生命力的画面日益丢失。设计的工艺性被片面夸大,理性被夸大,所谓的创作较多的是在理性的指导下刻意的,缺少真实而被感动的作品而为。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对设计的艺术表现性的认知也显得有些狭隘,学生的思维亦牢牢被牵制。一旦规律与法则成为创新的依据,受控于这样的意识下,只会造就娴熟运用套路的、经验主义的一代。这样的画面平庸、乏味、似曾相识,没有流露活跃的思维,不具备突破与创造性。学科界定的分明,差异性的强调,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错误观念得以建立的根本。面对这些有着根深蒂固认知又失之偏颇的学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解释,重新让他们回到一个活跃的、扩散性的思维状态。

  我们探寻问题之根本,发现问题在基础教学阶段已显现出来。以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图形设计》课程为例。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形体的点、线、面、位置、比例和聚散、离合等方式,构架新的空间;采用拆分与重构、重叠与映透等方式多角度表现画面整体关系,从而在画面上形成新的视觉图像语言。这就要求教学应从平面、立体、空间等不同的专业领域拓宽图形的想象与表述。而目前一些高校开设的《图形设计》基础课程仅仅局限于平面设计领域,在其他诸如环境、建筑艺术领域,学生对图形设计的认知更多的是其装饰性的表现。

  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应当超越专业的局限,迫切需要研究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务必要建构一种全景与多维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程设置,才会有完善的课程设置。而在完善的课程设置下接受教育的学生才可能是具有创造性的。全景与多维式的教学体系是为全景与多维思维的培养与建立,提供一个完善与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来说务必具有统战性与前瞻性。而只有在全景与多维思维下,统战性与前瞻性才成为可能。全景与多维式教学便是这种全景与多维式思维培养的前提。全景与多维式教学是指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必过于强调学科间的区别。学科的个性、特性是可强调的,但学科间的差异性则不可过分强调,否则容易导致片面的知识认知。

  全景式的教学,可向其他学科知识借鉴,还可使学科间教员交叉教学。比如说从事架上绘画艺术教学的教师,比较注重画面的物质可感性与精神可感性两方面的培养。与此相比之下的设计思维的指向则比较单一,目的也比较纯粹,画面中要素的强烈信息化,让视觉可感性增强,观者是被动的。这是机械化批量生产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这也是设计艺术从绘画脱离出来的原始意义所决定的必由之路。在设计基础教学阶段,这种快餐式、简约化的设计思维是否合适。显得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同学忽略身边美的东西,只会面对规律、法则去想象。这种被束缚的想象,最终会导致设计文化变成抽象缥缈的虚无主义与经验主义。从基础教学开始,教师就应给学生灌输全景与多维的知识体系,认识到美的存在是多样化的,既有来自画面物质对象本身的美,如:色彩、形体与肌理、材料,也有来自画面整体的精神传达的美。这样,在表现设计作品时思维就不至于那样的狭隘。

  一、从基础教学入手的全景与多维——设计思维模式的扩张

  要获得最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完善的全景式知识体系的建构、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培养、知识与技术的统一,是必须要历经的三个环节。首先,要建立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必须从一些设计基础课程开始介入。如构成课程中的《平面构成》教学,可以将《图形设计》课程有关的知识,诸如图形符号、图形构成形式和图形转换规律,在构成练习中巧妙地加以运用,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色彩构成》教学,可以利用图形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拼贴”及丝网印刷等新颖手法;采用各种黑白或彩色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或重叠等表现手法,使传统的色彩构成联系得丰富;《立体构成》教学,图形设计中矛盾空间图形在探索矛盾空间的表现形式及空间的置换上,能使学生在新的视点上重新审视立体构形的形态。其次,加强艺术思维的训练,而不是单纯灌输设计的一些理性原理。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不仅仅是在单纯的设计领域有所建树,其知识体系的完善、艺术感性的敏锐、表现能力的驾驭都在其中起着作用。

  1.全景与多维观下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仍以图形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例。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应涵盖与图形有关的所有理论知识体系,除对建立在平面、立体、空间研究基础上图形理论体系的了解与掌握外,还应对艺术设计史各个艺术设计流派对图形设计所产生的影响、图形的语义性、符号学及传播意义及民族、民间传统图形体系有所了解与掌握。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是在全景与多维的观念指导下的构建。任何局限与片面的偏重都不利于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2.全景与多维观下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完美的结合

  全景与多维式思维模式,追求艺术与设计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思维训练课程的设置就值得借鉴。教学把思维的开发作为创造力的基础,并且把艺术的想象力思维和设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结合起来,来开启学生的心智,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们长期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比较在意对画面不同气质(氛围)的经营,艺术思维在设计中仍然作用着。从学生设计作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纯粹是一种时尚的、物质的、商业的、信息的东西在画面贯穿,它能让人感悟到一种更精神、更文化、更内在的气质在画面的释放。作品集聚力度与深度,成为美的艺术与实用的艺术的结合体。其感染力是显而易见的,其作品的信息指向也能强烈地被人感知;反之,有些工科院校设计专业学生的作业,却显得机械、无情、苍白、浮华,可品味的东西不多。二者并置展出,后者在视觉传达上总觉得有所欠缺,不够完美。

  其实,在现代艺术中,设计的意识与表现更是无所不在。“在设计领域,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新艺术运动开始,就有艺术家试图赋予艺术一种能够被大众所触及的社会功能,是美术与工艺能够有机地结合。”①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作为一名艺术家,在家具设计、纺织品设计、壁毯设计、壁纸设计等方面都很出色:“风格派建筑的形式构成,主要就是来源于风格派绘画的观念——由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所创造的充满着极端理性趣味的几何构成形态的绘画。”②作为一种现象,必然有一种规律性的东西在作用,在教学中作这种设计教学思维的方法性的实验,能为设计中的教学思维寻找到一个新的支点,使人们明确意识到信息时代,设计意识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确。作为设计者,不但要有绘画、色彩、造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造型能力来丰富表现手法和创新思维,更需要一定深度的艺术修养。

  3.全景与多维观下课题的设置

  理性知识结构确立后,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是:全景与多维观念指导下的课题设置。全景与多维观念指导下建构的知识体系要得以体现,是通过课题设置来实现的。课题设置即是设置与知识体系相关的针对性训练,并借此完成知识与技术的统一。全景与多维观念指导下完成的课题设置是实现知识与技术的'统一的重要途径。如在现代设计基础教学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并将其引入课堂,从而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

  二、全景与多维式思维模式的建立

  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全景与多维式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全景与多维式思维的建立相辅相成,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取得全景与多维式思维的手段,可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全开放式学分选修课程和扩展传统基础课程等途径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目的是向他类思维模式借鉴,通过这种借鉴来引导与开启学生的全景与多维式思维能力。

  1.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

  开始现代设计教育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基础课程教学影响深远。“在那些对学校的早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人中,有画家约翰尼斯·伊顿(johannes ltten),正是伊顿创立了对所有包豪斯学生的基础共同课程‘预备课程’,它现在仍是世界各地设计教育的基础”。③伊顿的基础共同课程教学,充分地显示出其丰富的原创性和想象力。如要求学生把玩各类质感、图形、颜色与色调,做平面与立体练习;要求学生观察和诠释真实的世界,描绘自然界的物体,以磨炼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伊顿的基础共同课程教学无疑对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仍具有有启发性意义。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设计基础教学课程的设置没有以专业为划分对象,但无形之中设计思维模式还是受到专业性质的局限。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侧重于图形创意方面,建筑设计的思维偏重于空间造型的想象与表述。高校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应当超越专业的局限,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如开设绘画基础、理论基础、书法训练、摄影基础、电脑基础等课程,使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审美素养的熏陶。

  2.开放式学分选修课程的设置

  在欧洲,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强调学生开阔的视野,多方面的技能与掌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采取流动式的学分组合的学习方式,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随意流动,完全是用学分选修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限定于系部自己的标准和规定。我国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基础课程实行了学分制,但其内核仍然是学年制,仍然是在统一课程模式下学习,仍然以必修课程为主导,学生学习的可选择余地较小。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是全开放式的,形式应更随意、灵活。除本专业课程外,其他专业必修课参与选修制,扩充选修范围与选修形式。通过加强选修课程的比重来实施多学科的学习与基础课程的拓展。贴近式的体验与经历所积累的知识,能给今后的思维提供更为广泛的思路,拥有更为自然的感受。

  3.传统基础课程的扩展

  在设计造型的领域,一些传统的基础课程,如:三大构成规律,束缚了学生的观察与表现的广博可能性。曾经在历史是进步的起过促进作用的标准,往往又是导致画面程式化、机械化、概念化和浮华现象的根源。画面随着可看性、耐看性、生动性的丢失,艺术性的深度与广度也随之丢失。画面艺术表现性在认知训练阶段理应强调:纯艺术与设计在各自的实现方式上是不同的,当然不可置否。但传统教学中对设计与纯艺术的表达都各有偏重,导致学生在认知上的局限。设计作品靠机械来实现,势必要把工艺加工程序考虑进去。而绘画的纯手工能实现材料的直接视觉传达、表现材质与肌理成为可能,且是在第一时间内被关注与应用到的元素。是否因此,设计作品就可忽略这些视觉传达的要素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所以,对传统的训练课题的丰富与补充,以及对传统理论知识充实的课题的丰富与补充,对培养全景与多维式思维都无比重要。

  结语

  不论是在设计还是纯艺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学的最终出路。因为没人愿意看到一个保守的教学模式,一个停滞不前的艺术前景。而事实证明,全景与多维的教学观念,对建构新的、科学的、完善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模式起着指导作用,为目前学院实验性课程从摸索走向光明提供了理论依据。

  注释:

  ①②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4. p246.

  ③(美)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著.罗筠筠译. 20世纪风格与设计[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p165.

【全景与多维的论文】相关文章:

火星全景摄影技术使全景拍摄轻而易举08-02

商务语块教学的多维视角研究论文12-04

多维分析信息网络论文06-26

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多维透视的论文05-09

论音乐表演表现力的多维视野论文12-15

关于全景式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01-04

诚信的多维诠释10-15

试论多维学术观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辨析论文02-13

德育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的多维思考论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