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论文_

时间:2021-10-09 16:19: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论文_

  摘要本文根据三学期制的特点,分别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编排、培养途径等方面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论文_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三学期制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校纷纷围绕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三学期制变革作为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比如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都先后实行了三学期制改革。相对于两学期制,三学期制不仅是教学时间上的改变,更是教学制度、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它与学分制、选课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一年级新生也试行了三学期制,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现以我院为例对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解析。

  1 “三学期制”的含义及教学时间安排

  (1)“三学期制”的含义。所谓“三学期制”,就是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原有两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小学期,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

  (2)教学时间安排。“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秋季学期(19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3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维持40周不变,寒、暑假放假时间有所调整,春、秋季学期实行17周授课,1周-2周期末考试的教学安排,短学期实行3周授课与结课考核。春季和夏季学期不间断,连续进行。

  2 “三学期制”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通过改革构建开放型、合作型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既懂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1 培养目标

  对于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构成、师资力量、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其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2.2 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地方经济规划。专业设置要求有一定的预见性,避免开设专业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以我院为例,目前共开设4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管理、人文、信息、国际交流等5大领域。同时在学生选择专业上,我院实施了转专业制度和按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制度,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3 “三学期制”条件下的课程设置

  根据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一些课程及内容进行相应地精简、合并与更新,以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不增加课时负担的情况下,拓宽学生知识面,给予学生多元的选择机会。在课程设置中,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互相补充,不能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而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

  (1)优化必修课程,夯实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知识严重脱节现象,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中现有的技术、设备、水平严重脱节,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仍需对其进行重新培训,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对必修课程进行优(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化整合、提炼更新,及时删除那些陈旧过时的事例和理论,汲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增加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与时俱进,选择紧跟时代的教科书,使学生接受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2)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视野。在课程改革中,高校要充实课程资源,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突破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开设跨学科、跨年级、跨系列的选修课程,既有扩大知识面的普通课程,又有向纵深发展的提高课。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内容,灵活安排其教学周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视野。

  (3)拓展实践课程,培养创新能力。针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三本院校,其目标侧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参观、实习,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4 课程编排的指导原则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编排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指令性与指导性相补充,校内与校外相联系,多样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基本原则。秋季和春季是两个长学期,主要安排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类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的理论教学。夏季短学期原则上以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实验、实践教学为主。

  2.5 人才培养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的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启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外,要使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高校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学生通过参观工厂、企业,增加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2)聘请知名专家,扩大学术交流。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聘请本校的名师、教授或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开设公共选修课,把自己在教学、科研上积累的丰富知识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扩大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的联系,实现学历、学分的相互认可,促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

  坚持教育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学期制”背景下三本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8.

  [2]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宋辉.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3]邝小梅.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教前沿,2009(12).

【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论文_】相关文章:

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论文02-15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论文03-29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1-21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10-08

独立学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10-04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1-21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教育论文01-01

独立学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论文01-21

独立学院建立自主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