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时间:2021-09-09 17:19:38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摘要: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缺乏主动精神,其作为主体身份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会制约教学有效性。本文以“新课标”理念的提出为契机,对现代化中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模式 改革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

  1.教学观念的本源

  “教学”这一概念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它的真正含义,学者却各执一词。对于教学的实质,离不开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而教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毋庸置疑,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认识到共同分享再到共同创造的基本互动形式。单独而言,“教”的实质是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而“学”的宗旨更加侧重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获得、吸收、融会贯通,并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反馈过程,促进教师主动改善教与授的本领和过程。

  2.学生在新课标改革教学关系中的角色

  与昔日学生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相区别,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地位,将是一种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位置,与老师彼此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其实,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综合活动过程,沟通是合作的基础,通过沟通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接触和联系到实际生活与现实社会,从而拓宽教学的视野,提高授学的质量。在课堂中、现实和探索发现中学习,并在合作交往中得到升华,新课标的科学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倡导“从活动到体验”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穷无尽的,教师与其在每一节的课上填鸭式般被动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还不如更多地把搜索、获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学识结构和完善人生价值。

  二、新课标背景下师生间和谐交互教学应为常态

  1.以教学互动流程改良过去的单向传授模式

  无论什么时空下的教学课堂,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过去到现在甚至不远的将来,首先发生的都是师生之间的接触、沟通和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和交往引起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虽然这种作用或者影响不一定是积极的,但我们可以掌握和利用这种影响相互性的客观规律,对现今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和科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拥有毋庸置疑的决定权利和不由质问的权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发挥着难以摆脱的作用和影响,更有甚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单体中心地位必须作出质的转变,教师只有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才能真正体现“教”是为了教学双长。

  由此出发,过去落后的单向式中学课堂教育必须得到更加贴合实际、接近科学的实际性改革。教师应该充分学习本次“新课标”改革的有关精神、实质和具体的细化规定,转变过去对学生盲目地传授知识、强迫记忆等观念,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到课程教育当中,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积极以心中之疑问、所学之学识和课外主动掌握的要领与教师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配合,主动引导,为课堂教育当中的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更多更合适的条件和环境。学生在中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思考自发性和行为自觉性,此时此刻,如果还是完全把学生看成机器人具体实施每个既定程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削弱,遇事无法作出合理的思考和判断,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将难以克服,更有甚者,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成熟。

  2.教学模改更应着重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模式内的主体包括学生和老师,而主体间的交流和合作主要是发生在师生之间、老师之间与生生之间。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之间都会互相沟通交流,分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并累积的经验教训,分享有价值并具实用性的教学资源,故本次改革不太需要着重针对这一关系上的交流与合作,在今后,教师之间只需保持这种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即可。

  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开头可以提起学生在学习之初的兴趣和主动性,结尾能够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供便利,也给他们指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重视,哪些世界观、价值观需要遵循。另外,除了认真抓好一头一尾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该抓住重点,精巧传达并授予学生所需掌握的一切,同时,要注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和自己进行交流沟通,充分调动学生们在本课程甚至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在不断的交流反馈过程中,调整教学层次、传授流程等细化方面,使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充满活力性和创造型的环境。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基础和机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及课后的生活上,一方面要引导生生交流,并以小组讨论、分组任务等方式促成生生间的有效、长期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间的互动辅导学习工作,以“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方便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能够得到优秀学生的辅导性帮助、心理性帮扶,两者之间共同影响,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M].广东: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李国文.情绪智商:人生的必修课[J].现代交际,2001,(6).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构建10-04

新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改革论文10-04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改革初探07-21

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10-08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初探10-05

浅析素质教育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论文09-25

浅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论文09-19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初探论文09-09

对海西战略背景下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