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实践为本的论文

时间:2021-10-09 19:01: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有效课堂实践为本的论文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构建灵动、有效课堂的基本途径。它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只是在实施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教师要适时引导,要让合作实践的过程成为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化疑虑为清晰,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教学实践重在:

有效课堂实践为本的论文

  1、在实践中感知;

  2、在实践中突破;

  3、在实践中应用。

  一、在实践中感知

  感知包涵着感官知觉和直觉,与感知对应的认知更直观、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如对平面图形的认识,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摸一摸的实践活动就能有效地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如果只是从理论上获得各种图形的定义,那就显得虚幻,不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一对应。尤其是各种“单位”的认识,一旦将实践贯穿其中,就能事半功倍,并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开花结果、根深蒂固。如在教学“千米和吨”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围绕塑胶跑道实实在在地跑了三圈(1000米左右),充分体会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在此基础上估一估:教学楼至宿舍楼有多少米?大约多少个来回是1千米?你的生活中从哪儿到哪儿是1千米?就这样,一节课的时间表面上似乎在学生的跑步、估算中过去了,事实上,学生由此获得了对百米、千米的感性认识。在下一课“吨”的认识时,我搬来医务室的体重计,测得一生体重为25千克,将40个同学排成一方阵,旨在在学生的心目中确立一吨到底有多重。再比如升、毫升、米、分米等的认识,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实践感知。如果只通过多媒体感受或停留在书本上而忽略了实践体验,或许,一时能掌握,但绝不能转化成个人的经验、能力。我们在批阅试卷时,经常会遇到填单位名称、填进率的错误,当这种错误在同一个班变成一种普遍,那教师就该做点自我反思,因为这部分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关系不大,与直观的感性体验相关。

  二、在实践中突破

  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现代心理学非常强调“动作”在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思维中的作用。针对非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难以形成表象或较抽象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很难抵达,动手实践无疑成了一把金钥匙。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中的例6: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这道题省事的教学方法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每人分得多少块”就是求什么?(每份数。)如何求每份数?从而,很快得到算式3÷4=3/4(块)。很显然,这一过程脱离了分数的意义,违背了教材的初衷。

  我在任教的两个班同步教学例6时,一个班采用投影出示三块饼,先请学生讨论如何分,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分的过程: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每次分得1/4块,再将3个1/4块合成1块饼的3/4,通过两次回放,实现了教学目标——3个1/4块是3/4块。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种分法,即重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再展开拼成一块饼的3/4,实现目标:3块的1/4是3/4块。不同的分法都体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一块饼的3/4=3块饼的1/4。另一个班,我舍弃了多媒体,而选择学具圆纸片,依然是先分组讨论分法,接着由孩子们自行剪拼,再请各小组应用实物投影展示分的过程及其每份是多少块。表面看来殊途同归,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差距出现了,通过动手实践的学生要比应用多媒体的效果好很多。其关键在于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在手脑共同参与下,思维与物象产生了一一对应,变抽象为具体,强化了认知水平,内化为基本技能,并牢固储存于头脑,从而真正理解了“1块饼的3/4=3块饼的1/4”,并能够促类旁通。而通过多媒体认知,显得相对肤浅,根扎得不够深,时过境迁,不少学生又回到模糊状态。所谓“看过了你可能懂,做过了你才真正明白”,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在实践中应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春游和秋游,此前的一星期,我都会抓住有效时机,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附近各旅游景点的游乐项目、收费标准及其与郊游相关的资料,再组织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去哪里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2、有多少人去?

  3、包几辆车?车费至少需多少?

  4、你准备带多少钱?你对出行的个人消费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5、需做哪些准备?要注意哪些问题?

  最终请每组拿出一个可行性报告在全班逐一展示,并评出一个最佳方案报送学校。孩子们禀性的天真加上活动本身的魅力导致每个学生都全力以赴地参与方案的构建,孩子们通常在景点项目套餐和车费这两项主要开支上大做文章,比谁的方案花最少的钱玩最多的项目。为了节约费用,很多学生反对以班级为单位坐车,主张坐满为准,甚至有学生请父母帮忙托关系向公交公司压价……这样的实践活动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孩子们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生活的必需,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兴趣、潜力得到了激发。第二,由于方案本身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提升了孩子们的数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如学习“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我当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先量一量再算一算家里客厅、卧室、厨房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孩子们回家忙乎的劲头可想而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对面积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在学生的心中奠定了数学的重要位置。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就是给孩子们搭建实践参与的平台。而实践操作是学生生成知识、拓展思维、形成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它既是调动学生的策略,更是学生发展、创新的根本。

【有效课堂实践为本的论文】相关文章:

衔接为有效课堂奠基论文01-21

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实践论文05-26

实践体育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论文05-01

有效课堂呼唤有效提问论文01-27

有效的课堂创新的灵魂论文01-04

注重生本有效对话构建个性阅读课堂论文02-18

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学实践思考论文12-08

关于生活课堂的有效构建的论文04-07

科学课堂以探查促进有效交流的实践研究论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