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降低驼峰峰下撞车事故率论文

时间:2021-06-08 16:54: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降低驼峰峰下撞车事故率论文

  一、选择课题

浅谈如何降低驼峰峰下撞车事故率论文

  发生峰下撞车事故,轻则撞坏车钩,重则致使车辆脱轨颠覆,不但造成设备损失,而且干扰运输秩序,因此降低峰下撞车事故率是提高驼峰作业效率的关键。

  二、现状调查

  对数据进一步整理分析可以看出,正面、侧面冲撞事故各发生206件、65件,分别占总数的76%、24%,并且所有这些事故皆因车辆溜放速度不当所致。

  三、确定目标值

  生产需求是降低撞车事故,加速列车解体速度、提高作业效率,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率和效益,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参照历史上最好水平(个别月份达到0.8‰左右),设定整改目标值为峰下撞车事故率降到0.6‰。

  四、确定要因

  1.末端因素:范围内有人员停行;确定依据:雷达工作范围内有检修人员停留、行走,就会干扰和阻碍雷达微波信号,影响其测量精度,致使减速器自动控制失误。但检修人员对此已有充分认识,能够做到雷达工作期间不进入其范围内检修。

  2.末端因素:测重、测速、测长、计轴设备故障。确定依据:测重、测速、测长、计轴设备故障时,其向自动化系统提供的数据不准确,必然会导致减速器控制失误、钩车调速不当。此为小组不可控因素。

  3.末端因素:减速器故障。确定依据:一、二、三部位减速器的作用是调整钩车间距和速度,如果故障就不能正确实施制动和缓解,失去自动控制功能。此为不可控因素。

  4.末端因素:锈、高阻轮车处理不当。确定依据:车轮生锈或沾有特别粘稠油污时,其与减速器间摩擦力增大,致使制动力过大,钩车减速过量。若对锈、高阻轮车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后续钩车与之相撞。但这些车很少,因此发生的事故只占2%。

  5.末端因素:线路坡度变化。确定依据:鞍钢灵山自动化驼峰已经运行十年,照比设计方案,各线路纵断面坡度会有些许变化,这会影响到钩车的溜行速度。此为不可控因素。

  6.末端因素:减速顶状态不良。确定依据:峰下每条股道上各布设120—160个减速顶,以起到目的制动作用,按标准要求减速顶完好率要达到95%,若达不到此标准,就会降低对钩车的控速性能,可能导致超速。此为不可控因素。

  7.末端因素:薄、大、提速轮车处理不当。确定依据:薄轮车、大轮车的车轮厚度不同于正常车,提速轮车的车轮加工光洁,这些都会减弱减速器制动力,若处理不当会使钩车超速。但这些车很少,因此发生的事故只占1%。

  结论:经确定,上述因素都是非要因。

  8.末端因素:车重等级标记有误。确定依据:在调车作业通知单中标记出钩车重量等级,系统就会依此自动控制车速,若错标或漏标,就会影响调速效果。因此造成的撞车事故占5%。

  9.末端因素:新轮车、油轮车、粉轮车处理不当。确定依据:新轮车、油轮车、粉轮车是指车轮表面有油漆、油污、粉尘的车辆,减速器夹上这些车轮时,摩擦力减小,制动力减弱,减速效果大打折扣。因上述车处理不当造成的撞车事故占6%。

  10.末端因素:雨、雪、霜天气时处理不当。确定依据:雨、雪、霜天气时,减速器制动轨和车轮间的摩擦系数显著减小,制动力不足,钩车容易超速,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撞车。因此发生的事故占15%。

  11.末端因素:大组车后钩车处理不当。确定依据:大组车(>10辆)通过减速器时,由于放头拦尾的富余量,速度减至定速时仍可能长时间占用减速器,若其后续钩车处理不当,可能撞车。由此发生的事故占7%。

  12.末端因素:排风不净。确定依据:车辆在上峰溜放前要排风,若排风不净,溜放时余风可能会抱闸制动,致使车辆意外减速乃至停车,造成后行车与之“追尾”,此类事故占5%。

  13.末端因素:超重车处理不当。确定依据:溜放车辆时,重车惯性大,是易行车。考虑到工程的复杂性和经济性,在设计鞍钢灵山驼峰时,对可自动调速的重车是按80t计算的。但现实中,有许多超重车远远超过了80t,甚至达到130t,特别是连续多辆超重车成组时,减速器发挥最大制动力也控制不了车速。对超重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撞车事故,这类事故占比最大,达25%。

  14.末端因素:缺乏定速修正效果检查。确定依据:根据气温、风向、风速的变化,操作人员要凭经验对自动化系统修正定速,之前缺乏对修正效果系统的跟踪检查,操作人员经验不足,设定修正值比较盲目。由此发生的.事故占8%。

  结论:经确定,上述因素都是要因。

  五、实施对策

  1.在调车作业通知单中标注钩车重量等级。

  1.1根据鞍钢铁路资源ERP系统中的车辆信息,查明车重等级,按照重车、空车、空重混编车、特殊车分类处理。

  1.2在调车作业通知单中逐车标注,驼峰调车长负责核对信息,发现有误立即通知驼峰调度员修改。

  1.3按规范的标记符号标注,即:重车为“Z”、空车为“H”、空重混编车为“H”、特殊车为“X”。

  这些措施实施以来,没有再发生因“车重等级标记有误”导致的撞车事故。

  2.查出新、油、粉轮车,实施手动干预减速器。

  2.1由排风员、调车员检查待上峰车辆,查看是否带有油污、是否带有粉尘,以便安排处理措施。

  2.2提钩员复查,发现“漏网之鱼”立即停车并通知驼峰调车长。

  2.3溜放此类车时,手动干预减速器,停止放头拦尾,全程制动,以防超速。

  2.4新、油轮车过减速器后,其后续三钩车也要手动干预。这些措施实施以来,因“新、油、粉轮车处理不当”导致的撞车事故被避免了5%。

  3.遇不良天气时,人工定速或手动干预。

  3.1遇不良天气时,要根据情况对三部位减速器人工定速,实现对该钩车的速度控制。

  3.2必要时,由驼峰作业员手动干预减速器,加大制动力,保证钩车不超速。这些措施实施以来,因“雨、雪、霜时处理不当”导致的撞车事故避免了10%。

  4.控制推峰节奏,拉大钩车间隔,手动干预后行车通过减速器。

  4.1对于大组车的后续钩车,由驼峰调车长和提钩员配合控制好推峰节奏,拉大钩车间隔。

  4.2必要时,手动干预后行车通过减速器,加大制动力。这些措施实施以来,完全避免了因“大组车后钩车处理不当”导致的撞车事故。

  5.排风员、调车员排风时要做到“风净闸松”。

  5.1排风员和调车员各司其责,保证排风质量。

  5.2逐车排风后,要保证“风净闸松”。

  5.3提钩员负责复检,补排。这些措施实施以来,完全避免了因“排风不净”导致的撞车事故。

  6.确认超重车,降低推峰速度,大组车分钩溜放或推送下峰。

  6.1掌握超重车规律,确认超重车。

  6.2把推峰初速度降到最低3km/h。

  6.3每钩溜放不超过10辆,大组车分钩溜放或推送下峰。措施实施以来,因“超重车处理不当”导致的撞车事故部分被避免23%。

  7.系统地跟踪检查定速修正效果,找出规律。

  7.1指派专人跟踪检查定速修正效果,做好记录。

  7.2选择有代表性天气情况抽查。

  7.3统计分析记录数据,找出规律。这些措施实施以来,因“缺乏定速修正效果检查”导致的撞车事故被避免了7%。

  六、检查效果

  措施实施期间,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事故减少了33件,按照前期发生同类事故造成的事故损失测算,共计减少事故损失16.5万元。

【浅谈如何降低驼峰峰下撞车事故率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降低公司离职率01-15

HR经理如何降低跳槽率01-08

如何降低水稻机收损失率07-21

如何降低网页的跳出率 -电脑资料01-01

论文怎么写降低查重率11-17

如何降低管理人员离职率01-10

如何降低试用期员工的离职率?01-15

如何有效降低员工离职率? -管理资料01-01

撞车事故的检讨书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