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林语堂论《尼姑思凡》翻译论文

时间:2021-06-26 15:00: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借林语堂论《尼姑思凡》翻译论文

  摘 要:林语堂作为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在其《论翻译》及《论诗译》中提出了自己系统全面的翻译理论。即译者需在对原著者、译文读者和艺术负责的基础上,达到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本文将以《尼姑思凡》的英译为例,赏析林氏翻译主张在其翻译中的运用。

借林语堂论《尼姑思凡》翻译论文

  关键词:林语堂;尼姑思凡;翻译

  自古从事翻译事业的人都了解,翻译事业与翻译标准相对而言,应当是先有译事,后有标准。《论翻译》一文里,林氏开文第一句话就点明了翻译的性质,说“谈翻译的人首先要觉悟的事件,就是翻译是一门艺术”。从事艺术创造的人都需要一定的天赋秉义,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而言,笔者认为这一比例高达30%,也就是说,一个翻译集大成者,一篇优秀的译文,其中译者的天赋贡献值为30%,其他因素诸如译者的双语功底,翻译训练,知识储备等的贡献值为70%。这里所说的天赋稍显抽象,具体一点说来可以指译者的灵气,领悟能力和创造力。

  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中讲到:“凡艺术的成功,必赖个人相当之艺才,及其对于该艺术相当之训练。此外别无成功捷径可言,因为艺术素来是没有成功捷径的。”林语堂追求性灵的审美情趣,其中对《尼姑思凡》的翻译便属于这一类。“恐怕是以前的士大夫所不屑道的,其佳处在于真情流露。前曾译成英文代表越出经典以外的中国文学”。看过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的人不论何时想起来都应该是心潮澎湃,对于其中那段经典的《尼姑思凡》也必定是记忆犹新,正是这段《思凡》最终成为了陈蝶衣整个人生道路的转折点。然而看过戏文的人大概连翻译着试试看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呢?一句话:“太中国化了!”但是林语堂先生尝试了,品读之后大概您的心理也就只剩赞叹了。接下来笔者将对译文进行赏析,但是与平常不同的是,笔者不会用《翻译论集》里提到了各家各派的代表性论述来赏析,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重重叠叠的夸赞,缺乏新意,所以笔者的出路就是让林语堂自己来给自己的作品做赏析,向我们展示他的译文是如何体现自己的翻译主张的。

  首先,按照林语堂先生的译事三标准忠实、通顺、美来说的话,这篇译文应当只完成了两方面,或者严格说来是两个半方面。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忠实这一标准的缺口很大。所谓的忠实在他看来虽然绝非字字句句100%的对译,但是译文中出现的多处删节难免使读者觉得少了很多东西。至于通顺一说,读者只需大声读读译文就可以发现其似乎是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自不必说。当然通顺不只是如此肤浅,它还指代行文句法是否流畅,思想表达是否逻辑明确,前后连贯。仔细研读之后可以发现,译文逻辑大致如此:主人公出场自我介绍,然后对自身现在所处境遇作描述并阐明态度,接着道出背后的原因,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这种生活,想要寻求解脱,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脱离此种境遇。整体顺序自然流畅,娓娓道来,同时顺应主人公内心变化整个故事又显得跌宕起伏,让读者与主人公的心情息息相扣。正是因为整体逻辑上的流畅自然使得译文实现了传神的境界。对于艺术文的翻译来说,能够达到传神,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了。

  其次,译文做到了对读者负责。此文的目的在于把我们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戏曲作品介绍给懂英语的所有读者,笔者认为外国人应该是主要的受众,虽然也有很多懂英语的中国人会对译文感兴趣,那么在笔者看来他们就应该从英语文化背景出发去欣赏它,而不是不失时机的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品评译文中表现出的文化漏洞,遗失,不对等等问题。这篇译文就很好地反映了翻译欧化这一理论。除此之外,译文肩负的另一项使命是对原作负责。品味译文时,笔者的脑海中呈现的是这样一幕场景:一位正值青春年少的姑娘独自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曼妙的身影略显孤独,凄凉,四周一片漆黑,这是她的独白,她悲伤难过,她冷静思考,她愤懑抱怨,她勇于反抗,她信心坚定,她终于勇敢的挣脱了枷锁,获得了自由。这些不也正是原作想要传达的一个不甘受命运摆布的尼姑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吗!

  最后,从文章的体裁来看,原文运用了对仗,对偶,排比,反复等句式,使得行文干净整洁。每节都出现的押韵让戏文朗朗上口。当然,译文在这些方面也不甘示弱,丝毫没有使原文受损。比如while 引导的排比句,when……who……;the one……he is……; those……they are……引导的反复,最后一节中整节都用i will……来引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主人公抗争的决心和勇气。所以比较得出,译文的体裁以及这种体裁承载的思想与原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正反映了林语堂先生主张的声音美,意义美和传神美。

  综合上文的赏析与梳理,林语堂对《尼姑思凡》的翻译体现出其在诗译中的理论和主张。译文为保留意境和韵律,尽管对原文做出了改变,却保证了译文的通顺和美感。正是肩负着对原著作者和读者负责的重任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林语堂先生将这饱富中国韵味的艺术文搬上了世界文坛,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其翻译理论和手法也值得当今译者仔细品读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罗新璋。 翻译论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

  [2]林语堂。 林语堂自传[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勇。 本真的自由--林语堂评传。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张经浩,陈可培。名家名论名译[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借林语堂论《尼姑思凡》翻译论文】相关文章:

尼姑05-16

林语堂论怎样把英文学好04-23

醉思凡/醉太平,醉思凡/醉太平孙惟信,醉思凡/醉太平的意思,醉思凡/醉太平赏析 -诗词大全01-01

试论林语堂翻译文本的选择倾向08-01

论和谐翻译07-28

论传统翻译教学与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研究论文01-06

林语堂06-11

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07-03

论上诉契约论论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