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

时间:2021-12-07 13:06: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数学小论文集锦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小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小论文集锦15篇

数学小论文1

  魔方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当时的魔方是指三阶魔方,也即魔方每条棱上包含三个小方块.魔方的表面由六个中心块,八个角块,十二个棱块组成.

  在各地高考数学说明(或考试大纲)中都提到了以下五大基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既然从一开始魔方游戏的流行就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对于魔方复原的了解与练习是否有助于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现就这些数学基本能力,结合魔方的特性及其基本复原方法进行探析.

  一、空间想象能力

  当初鲁比克教授发明魔方的初衷,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在学习立体几何部分内容时,要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在头脑中构建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把抽象的语言条件直观化、图形化.魔方是一个典型的空间几何体的模型,通常对魔方进行复原首先需要相对固定中心块的位置,再将各棱块、角块复原到固定的位置.在魔方复原的过程中,某些块面不能完全被看到时,只能通过反复的空间想象,并对空间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这就要求操作者,不仅要认识空间几何图形,还要能够对具体的图形进行解剖.另一方面,在学习魔方的初始阶段需要从平面直观图中学习有关的魔方“公式”,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把平面直观图与空间几何体进行反复的比较,能够根据平面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图形,能够站在空间的角度研究点、线、面.

  二、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要求我们能够对实例进行探索,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并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发现本质;二是作出判断.

  别看魔方只有26个小方块,可是魔方总的变化数约为4.3×1019种之多.人们在研究魔方的时候,从不同角度,总结出多种复原方法.每种复原方法都有一定的公式,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盲解”在复原的过程中需要复原者在蒙上眼睛的状态下完成魔方的复原,在“盲解”的过程中操作者会首先将每一个棱块、角块标号,通过数字的记忆和处理完成复原.它操作的步骤是:1.首先将每一棱块、角块的方向拨到正确的方向;2.将每一个棱块、角块拨到正确的位置.

  复原魔方的过程就好像我们解题的过程一样,需要熟练地运用一定的公式,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去操作.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在魔方所有的变化中不断抽象其本质的过程,不断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并进行判断的过程.事实上,虽然魔方总的变化数有4.3×1019之多,但就“盲解”来说,复原魔方的本质只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将每一个棱块、角块按方向和位置进行归位而已.

  三、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经获得的正确的数学命题,运用归纳、类比和演绎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假性.

  最早的三阶魔方于1970年被发明,而鲁比克在发明三阶魔方后不久重新开发了二阶魔方,以及高于三阶的魔方.迄今为止,高于七阶的魔方已经被发明出来.对于魔方的学习一般首先是从三阶魔方开始的.在学习三阶魔方的过程中会接触到相关的公式,并且了解到在复原中应遵循的原则.事实上,其他各阶魔方都可以看成是三阶魔方的推广.在三阶魔方里运用的公式在其他各阶魔方复原的过程中都可能会用到,通过对于三阶魔方公式的推广和修改就可以完成对于其他各阶魔方的复原.其他各阶魔方的复原都在是三阶魔方复原方法的基础上得到的,这就需要操作者在尝试复原其他各阶魔方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实践在新的环境下论证“公式”的有效性.这里面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归纳、类比和演绎推理,并且不断地对“公式”进行判断,进行修正.

  四、运算求解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的要求是能根据法则、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会运算、变形;二是能设计合理的运算途径;三是数据估计与近似.

  运算途径的选择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另一热点,这就是经常提到的一题多解,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些试题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但在这些方法中有一种或是两种是最优的,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而其他的方法虽然也能够解决问题,但运算量可能偏大,过程偏繁.这就需要考生能够设计出合理的运算途径解决.

  复原魔方对于运算能力的帮助和提高,是主要体现在短时间内,在众多的运算方案中设计出最合理的运算途径上的.“三阶速拧”和三阶魔方的“盲拧”比赛的胜负判断的依据是完成复原时间的长短.因此在复原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运算速度,寻找出“最优解”.当然任意组合的魔方都有一个“最优解”.也即,如果至多进行N次转动便可以将任意魔方复原,这个N具体为多少?这最后在Google提供的计算资源支持下,最终证明N为20.也就是说,对任意魔方,我们最多用20次即可还原.

数学小论文2

  对于一节数学课,好的开始就是它的导入环节。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驱动学生积极活跃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由此可见新课导入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教材体现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及自身素质灵活多样地加以运用,以获得最佳的导入效果。下面是我总结出的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

  一、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趣味性强的东西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感兴趣。故事一直是小学生感兴趣的,适当的讲述与本节课相关的故事,再顽皮的孩子也会瞪大他的眼睛,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这样可以渲染学习氛围,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西游记》是经常会被我们用在数学上的一个故事。我在上“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学生很开心,一个个都抖擞了精神,坐的直直的,眼睛盯着我,都在催我快点讲。故事的名字叫《猪八戒分西瓜》。唐僧师徒四个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炎热,大家觉得口渴难耐,这时正好走过一片西瓜地,还没等大家阻止,猪八戒已经把一个大西瓜给摘过来了,边走边说:“老猪我早就渴得受不了了,我们把它分来吃吧。”于是孙悟空说:“我来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吃这个西瓜的1/4。”这时八戒一听不乐意了,嘴里嘀咕着:“我摘的,不分我给1/6么,也最少分个1/5呀。”这话被耳尖的孙悟空听见了,顿时捧腹大笑。八戒觉得很奇怪,沙和尚也一脸疑惑。同学们知道悟空为什么大笑吗?到底1/4、1/5、1/6哪个更大些呢?“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大小的比较’。”这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这就是利用学生们喜爱的童话故事,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巧设障碍法

  故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感到困惑,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强烈地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过来?(20xx年的一张日历)生:日历。师:今天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生日,谁愿意告诉老师啊?生积极举手。师:那请几个同学上来把你的生日在日历上圈一下,然后告诉大家。师:这几个同学都在日历上找到了自己的生日,可是昨天老师把这张日历给我的邻居小王的时候,他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怎么可能。生:他没仔细找。生:……师:可是我也帮他找了,也没找到。这时同学们都很惊讶,怎么回事啊?师:想知道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年、月、日”。这样引出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根据这一特点,可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游戏及动手操作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这也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一些动手小操作,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四、生活情境法

  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在之中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通过平时的实践证明:当数学素材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小论文3

  什么是数学?有人说:“数学,不就是数的学问吗?”这样的说法可不对。因为数学不光研究“数”,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历史上,关于什么是数学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数学就是关联;也有人说,数学就是逻辑,“逻辑是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壮年时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呢?其实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较确切的说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逻辑性很强,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写出错误的答案。

  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数学。纯粹数学准确来说是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的数学,应用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纯粹数学对我们来说已没有问题,像一些算数问题只要认真计算就行了,但是应用数学却还存在极大的“隐患”。就例如说方程吧,几个未知数凑成在一起形成方程让你去解,算起来很简单,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遇到了难题:如果有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如果算式出了问题怎么办。那么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再譬如说最简单的小数乘法吧,在计算中只要数位对齐应就不成问题,同上,贝贝带了100元钱,买了2本词典,每本词典32.9元。贝贝买词典用了多少钱?这道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有很多容易错误的地方这两道例题都证明了一个观点:学数学不仅仅要“死记硬背”还要“灵活运用”。在方程中因为有未知数的关系,我们经常犯一些错误,譬如说:5x-5=20,求x的解。有很多同学会算错那是因为他们将5x-5看成了5x÷5,这结果自然不一样,在这道题的命题上就给一些同学们撒了“烟雾弹”迷惑了大家,使大家产生了错觉,因此这道题的正解是:5x÷5=205x÷5×5=20×5x=100

  这些题目都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的博大精深之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数学的奥义: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把钥匙,很多科学问题一经数学化,就找到了解决途径。许多科技问题,没有数学的结果就不能算有了结果。从简单的数量表示,到复杂的数量关系,离开了数学,就成了一堆稀泥,谁也弄不明白。数学本身不是物,是人们头脑里的意念,但要了解物及物和物的关系,没有数学是不可能的。

  在数学世界中有很多“好朋友”他们教我们知识,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深入了解数学世界。

  正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你买菜时需要口算,在促销中你可以利用数学算出你有没有亏本,在造房子时也需要用到数学…总而言之,数学无处不在。

  数学仿佛就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只要你认真学必定会到达那成功的一端。

数学小论文4

  我和妈妈去金鸡湖玩。途中看到很多交通指示牌。有的写着离前方1000米,有的500米,也有3公里等等。我就好奇的问妈妈:”妈妈,10公里有多少米啊?“妈妈笑着对我说就是10000米啊!”啊?我以为10米呢!“我对妈妈说。

  ”哦,儿子你知道一公里等于多少米么?“妈妈问

  ”100米?“我试着回答

  ”错了,一公里等于1000米!“妈妈说

  ”那为什么人们不说一公里是1000米,而以公里计算呢?“我问道

  ”那样太麻烦啦,如果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公里,以米计算的话那得写多少个0啊,人们为了便于记录,就以公里代替,1000米,10000米,100000米等等,只要把后面的3个0去掉,就是公里数啦!“妈妈说。

  ”我懂了,妈妈,1000米去了3个0就是1公里,1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公里,10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0公里!“我兴奋地告诉妈妈

  ”儿子,你真棒!“妈妈赞许的说道。

  哈哈,原来计算公里数是有窍门的呀!

数学小论文5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十分重要,以下的是高中的数学小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高中的数学小论文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积极的与时俱进,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大胆的抛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予以合理的总结和引导。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整体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院,因此实际课堂气氛往往会流于便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要注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展开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只能十分被动的、机械的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教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放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并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自身主体性院的空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积极完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高中数学来讲,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完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应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并借助教学模型,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几何结论。而且,在一节课中,按照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总之,只要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将现代化技术引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开始被大量的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熟练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单纯由教师进行口头讲授,学生大多会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会出现难于理解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利用引入课堂。课前,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等,制作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将PPT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内容,分析各种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课堂容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题目和相关图形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在讲解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演示。

数学小论文6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岁左右的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起始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生气勃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是这一学期来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个案例分析: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在学习上会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炼出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思考题:小梅去文具店买铅笔和橡皮,铅笔每支0。5元,橡皮每块0。4元,小梅拿了2元钱,问能买几支铅笔几块橡皮?

  对于初一学生,这个问题是常识,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是一个求不等式正整数解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梅选择合理的购买方案。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下面一道题: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厘米,另一边长为6厘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考虑不全面,只得出周长是16厘米。于是,老师试着反问:“难道6厘米不能作为腰吗?”学生立刻说出第二种情况周长是17厘米。

  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又接着问:“5厘米的那条边改成2厘米呢?”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0厘米和14厘米”。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并标上长度。

  很快,有学生回答:“10厘米不对!只能是14厘米”。

  老师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齐声回答:“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把常用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去类比,去归纳,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盖子掉进井里去这一结论。

  四、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沟通、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为学生解疑释惑。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互相交谈。

  五、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选择和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讲活讲透,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的教学方法。

  在上周星期五,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在广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块坐在爸爸的对面,这时,爸爸压的一端仍然挨着地面。小宝眼睛一眨,借来了一副重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了他和妈妈坐的这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翘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上窃窃私语,但就是没有人举手发言,我紧接着写出了下面两个不等式: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哑铃重量

  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组算出了答案。

  六、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用好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烟筒的长度及半径,第二天问部分学生,一截烟筒用了多少平米的铁皮。

  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5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到银行调查利率,再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算的存款方法。

数学小论文7

  数学,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抽象出的数量关系与空间结构发展而成的。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使数学日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考实际应用题目更贴近日常生活,具有时代性、灵活性,涉及的模型有方程、函数、不等式、统计、几何等模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实际背景中理清数学关系、把握变化规律,能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数学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提问、自主解决,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影响数学建模教学的成因探析

  一是教师未能实现角色转换。建模教学离不开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让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方法。然而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由“引导者”变为“灌输者”,将解题过程直接教给学生,影响了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开展建模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诱发学生进行探索,但是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或认为建模就是解应用题,或重生活味轻数学味,或使讨论活动流于形式。三是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在建模教学中,教师须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题目长、信息量大、数据多,需要学生经历阅读提取有用的信息,但是部分学生感悟能力差,不能明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学生成功建模。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原则

  1、自主探索原则。

  学生长期处于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难有创造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探索、交流、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从旧知的角度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可接受性原则。

  数学建模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能让学生理解所探究的内容。若设计的问题不切实际,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

  三、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种模式

  1、自学讨论式。

  “先学后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说生练”的模式,在教师的导学、导疑、导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他们在交流中思想不断碰撞,形成新观点,从而自身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学,引发学生的探究。例如,如图,在河岸L的同侧有M、N两个村庄,现拟在河岸边修一座水泵站P,要求使管道PM、PN所用的水管最短,另修一码头Q,要求码头到M、N两村的距离相等,试画出P、Q的位置。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选点、测量,开展交流讨论。学生1认为,是不是和异侧相同?学生2认为,如果M、N在直线L的异侧,连接MN即为最短。学生3认为,在同侧的话,可以根据轴对性的性质,将之转移为异侧。学生4认为,这有点像照镜子。这样,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在交流中彼此分享、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引导探究式。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提出自己的猜想,在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获得结论、掌握规律。例如,某景区团体购买公园门票价为1~50人的.13元/张,50~100人的11元/张,100人以上9元/张。甲团少于50人,乙团人数不超过100人,两团共计应付票费1392元。若组成一个团体购票,应付1080元。(1)乙团人数是否也少于50人,为什么?(2)求甲乙两团各有多少人?学生猜想乙团人数少于50人,进而推算两团人数会少于100人,团购价应少于1300元,与1392元矛盾,因而乙团人数应不少于50人,不超过100人。

  3、活动参与模式。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小组活动探究,进行捜集数据、整理分析,然后解决问题。例如,某件商品的售价从原来的每件400元经两次调价后调至每件324元。经调查,该商品每降价2元,即可多销售10件,若该商场原来每月可销售500件,那么经过两次调价后,每月可销售该商品多少件?学生先计算每次的降价率为10%,然后根据“件数×单价=销售额”列出方程。

  总之,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解,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小论文8

  上海世博盛会在上海举行,截止8月14上午10点12分左右世博会参观人数已经突破4000万人次,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自8月12日至8月14日,上海市最高气温已连续三天超过39℃,截至今天10时,世博园区温度达37℃。由于天气炎热,这周的人数明显下降。

  在世博会参观,纪念品和餐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参加世博会预计人数7000万人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如果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15亿元。

  啊!真没有想到这次上海世博会能吸引这么多游客!

数学小论文9

  一是抄袭实在太多。经核实抄袭自网络的文章就有17篇,由于一位老师送评的文章中有一篇系抄袭的,那这位老师的所有送评论文都不作评奖考虑,也就是说,有的老师尽管送来了十多篇文章,但其中有一篇抄袭,那所有的文章都将遭到"淘汰",我知道这种处理有点过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的指导老师都不能把好这第一道关,而是放纵学生抄袭网文的话,那这种竞赛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了。这样做,也是期盼着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要么不做这事儿,要做就要把这事儿做好,通过引领学生参加这种小论文的写作与修改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关心生活,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二是校际间差距很大。有些学校的老师根本就不懂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数学小论文,整个小论文就是一大段,没有细分成若干小段;有的小论文写的内容根本就没有一点数学上的东西,更莫谈标题的推敲与内容的有趣了。在看了三年级的数学小论文之后,我曾写了份"五味杂陈"的体会,谈到了数学小论文的底线要求,至少要有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其实,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道题及其解决了,就是以童话的形式来呈现也显得份量不足了点。

  我觉得,我们要在"小论文"上做点文章,要在研究的深入上做点思考,当然这种思考是建立在方法的指导与策略的引领上,而不是越俎代疱。

  比如说这次有几位同学写到了"怎样滚得远?"这一内容,但给出的答案都缺少应有的严谨的过程,象实验材料的选定,要选择轻重不一以及体积大小有着一定差距的圆柱体,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在实验方案的确定上,可以选择不同角度的斜坡,并在每个坡度上做出相应次数的实验,同时要把每次实验的结果用表格给列举下来,这样,答出的结果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

  比如说"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这一内容,也有不少的同学写到,但大家往往是写到了用单一的三角形可以画出哪些角?利用两个三角板之和可以画出哪些角?但接下来却缺少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把这些角按大小排个序?再看看相邻两个角的差都是多少?或者这些角都是哪个角的倍数?如果中间有哪个角刚才没能发现(比如说15度),那这个角能否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怎么画?能否提供不同的画图方案?

  下面,再举两个例子来分析:

  一个学期的成功

  我来自贵州,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要来这儿读书吗?这是爸爸、妈妈对我的寄托和希望,希望我在好的教育条件下能成材,不走他们的老路。为此,他们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都给我当学费和生活费,虽然爸妈不和我生活在一起但我知道他们的辛苦。所以我把我的精力全放到了我的学习上,立志要好好学习,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有时看见别的孩子有爸妈的疼,我好羡慕,想家、想哭……可是自己想想自己也是幸福的,我不是有姐姐和这么多老师的疼爱吗?我想够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就一个学期的时间,我就得回贵州了,时间虽短但我会在老师的关怀下珍惜每分每秒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一个学期的成功促使我步入正轨走向成功。时间是如此的短,我好留恋这里的教室、这里的老师、这里的一切。

  应该说,这是一个孩子内心真实的体会,但它绝对不能算是一篇"数学"小论文。从文中我们难以看到一点数学的味道,数学小论文与学生作文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数学味",如果没有了这点,那自然就不能称其为"数学小论文"了。

  "小富"需要几天才能回家呢?

  有一只,叫小富的青蛙,有一天,它和另外一只青蛙从早一直玩到晚上,另外一只青蛙说:"天已经很晚了,我要回家,你也回家吧!"小富说:"知道了,我马上回家去。"虽然小富嘴里答应,但心里却想"反正一样都要回家,还不如再玩一会儿呢!"它玩呀玩,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了,月亮已经慢慢的升到了空中,小富也玩累了,准备回家,可是天已经很黑了,小黑已经看不清回家的路了,它发现前方隐隐约约有一点白色,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枯井,小富趴在了井边上,慢慢的小富进入了梦乡。

  到了早上,小富准备起床时,一只鸟喳的一声,把小富吓了一大跳,它不小心掉入枯井中。枯井周围又没有其他人,小富只好慢慢爬上井口。这枯井有12米,小富白天爬三米,晚上睡觉时又会掉下去两米,同学们猜一猜小富要用几天才爬上去?

  这位小作者或许是为了体现趣味性,在前面加了很多的铺垫。从整篇文章看,铺垫的内容占了大半,而下面仅仅抛出一个问题就结束了,连简单的分析也没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论文"呢?

  静思巧想化难为易

  有些数学题目看上去很难,然而只要我们精心思考,巧妙设计,这些难题目也会变得非常容易。

  一天,我在数学报上看到这样的题目"99999×77778+33333×66666="。我想,这道题好繁呀!算出结果恐怕要老半天。后来,我仔细地看,认真地想,觉得应该有简单的方法。于是,我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分析。我把"99999"变换成"3×33333"把"77778"变换成100000-22222,把"66666"变换成"3×22222",于是,原来的题目就可以变换成"3×33333×(100000-22222)+33333×3×22222"。我又用乘法分配率,把算式加号前面的部分变成:

  3×33333×100000-3×33333×22222,这时我发现,前半部分减号后面的数字和加号后面的数字式一样的,加减正好可以消去。于是,整个算式就剩下3×33333×100000,它的结果就是9999900000.原来那么复杂的题目就变得这么简单,这正是精思巧想的结果。

  数学是一门很有兴趣的学科,只要我们对他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善于动脑思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敢于攻关,精思巧想,再难的题目也难不倒我们,再大的"拦路虎",也一定会被我们打的落花流水!

  应该说,四年级的孩子能通过这种局部的变换,计算出正确的答案是相当不容易的。要知道他们仅仅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道题需要灵活运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和乘法的分配律来解题,学生的这种方法并不是最简的,或许学生不能发现,但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要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更为简便的方法。否则,孩子的这种研究又如何走向深入。

  这道题最为聪明的思考应该是,把33333×66666变形,利用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它变成(33333×3)×(66666÷3)=99999×22222,这样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成99999×(77778+22222)=99999×100000=9999900000。

数学小论文10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杭州旅行。旅行怎么能少了水呢?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去买水。

  到了商店,我亮着嗓门对服务员阿姨说:”阿姨,我要买三瓶水。“爸爸指了指挂在墙上的牌子。我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牌子上写着:”装修清仓,每样物品买2送1“几个大字。我想:买2送1,2+1=3瓶,那我不是只要买2瓶就够了!我又对阿姨说:”阿姨,我只要买2瓶。“阿姨笑眯眯地给了我3瓶水,而每瓶水的价格是1元5角,我买两瓶水那就是:1。5元+1。5元=3元,我花3元钱可以买到3瓶水,比平时便宜了1。5元,平均下来每瓶水的价格是1元。我给了阿姨一张5元的纸币,阿姨找我了两个一元硬币,我和爸爸高高兴兴地走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吧!

数学小论文11

  西瓜是夏天中最爱欢迎的水果。今天,妈妈买回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于是,我们准备吃西瓜了!

  小妹妹问我:”嘉嘉姐姐,你要吃多少呀!“我想了想说,”我吃这个西瓜的1/2吧。“”1/2是什么?“她问。”1/2是分数,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我说。”哦。“小妹妹似懂非懂地说。”我吃这个西瓜剩下的1/2。“妈妈插话道。小妹妹问:”剩下的1/2是不是嘉嘉姐姐留下的全部吃掉啊?那我没得吃了?“”哈哈!“我和妈妈哈哈大笑。”不是这样的。“妈妈笑着说。我接话道:”剩下的1/2就是把我吃剩的那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再把这部分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是这样啊!那我还是有西瓜吃的了!“小妹妹恍然大悟。小妹妹调皮地说:”以后我要先吃1/2,这样我的1/2比你的多,这次不划算!“”骗你的,我哪吃得了这么多?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们都笑了!

  你现在认识分数了吗?分数还有很多哦!等着你去发现。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找数学的旅程吧!

数学小论文12

  今天放学回家。只听爸爸在那喊道:“女儿,过来,让爸爸考考你。”“考啥?”我边扑向爸爸怀里边问道:“你不是比较爱喝冰红茶吗?我来问你,假如大润发现在有个活动,四个统一冰红茶的空瓶可以换一瓶统一冰红茶,如果你有15个空瓶拿去换,最多可以喝到几瓶统一冰红茶?”

  哈哈!15÷4=3…3嘛。“3瓶,”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老爸,这也太简单了吧,我看,连一年级的小朋友······呀!”我边敲自己的脑袋边叫道:“老爸,不对,我说错了,你等等,让我想想。”

  于是,我开始自言自语起来:“直接换4瓶嘛四四十六,少1个空瓶,就只能换3瓶了,那我还剩3个空瓶,再加上换回来的3瓶,喝完后就又可以有6个空瓶了,那不就又可以再换1瓶了,喝光后再加上原有2个空瓶最多只有3个空瓶,看来怎么也换不了了。那么是4瓶。我就对爸爸说是4瓶。

  爸爸没有回答我,只是微笑,笑得我心里发毛。过了一会儿,爸爸又提示我,问你是最多能喝到几瓶?又不是叫你换几瓶拿回家。可以用一些变通办法哦。

  我绞尽脑汁,最终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对了,是5瓶,爸爸。”“哦,为什么是5瓶,说来听听。”于是,我分析道:“15个空瓶换好3瓶冰红茶后我再把喝完的空瓶加上换剩下的空瓶共6个空瓶去换。这样第一次换3瓶,第二次再换1瓶,就是全部喝完,手里最终也只有3个空瓶,怎样都不能再换了,对吧?爸爸听好了,关键来了,这时我只要向换空瓶的营业员阿姨先“借”1瓶统一冰红茶,告诉她我马上还给她哦。接着把这瓶冰红茶喝掉,最后拿着已有的3个空瓶和借来喝光的这1个空瓶,共4瓶给换瓶的营业员阿姨,对阿姨说这4个空瓶换的1瓶冰红茶不用给我,就算还给她了,因为我已经预支了。所以我分3次,一共喝到了5瓶,对吧。”

  爸爸赞许的拍了拍我的头说:“嗯!总之是要用“借”的办法,还有一种方法听起来还要顺当,只要分2次就可以喝到5瓶:我拎着15个空瓶去,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借”1瓶喝了。16个空瓶,立马换4瓶,再喝了,4个空瓶直接给营业员,换1瓶不用给我,算把“借”的那1瓶还掉。不过,5瓶冰红茶全部当场喝掉,我家宝贝恐怕要喝坏肚子了,看来要爸爸妈妈陪你一起去喝,要不你就再弱弱的问一声:阿姨,能不能帮我们打包……”老爸说到这里,我们都笑得滚翻了。

  “哈哈!不错,答对了。来,作为奖励,让我亲一下。”我滚翻了还没爬起来,爸爸就把嘴巴凑了上来。“不要啊!”我拼命躲闪着,不让爸爸的口水粘到我的脸上,而笑声却不断地填满着我的家。

数学小论文13

  我家到观前街大约3500米。周末我们开车出行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大约开120米左右。另外,还要再加上找停车埸的时间,而且还需要付停车费。但有一次奶奶带我骑电瓶车去,只用了20分钟。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大约骑了175米。这么一比较,骑车的速度是开车速度的1。5倍左右。于是,我跟妈妈说:“如果我们骑车出行,不但能节省时间还可以别让马路上太挤,更可以省了停车费和油费。”妈妈笑着夸我会动脑筋。

  这次无意间的计算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提倡绿色出行了!真的省时又省钱。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肯动脑筋,就会发现很多省时又节约的方法。我喜欢数学,一定要认真学,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数学小论文14

  一天,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1+2+3+4+5+6……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多少?那么,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呢?用简便方法计算。

  算式:1+2+3+4+5+6+7……+100=5050 5050×10=50500 50500×10=505000

  答: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是5050,一直加到1000和10000各是50500和505000.

  简便算法:或许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个算是太长,需要计算器!no,那就错了。只要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1和99可以凑成100,2和98可以凑成100,3和97也可以凑成100,4和96,5和95,6和94 ,7和93,8和92,9和91,10和90,11和89……一直这样凑成100,结果可以得到能凑成50个100,就是5000,但是还剩下一个50单独一个数字,就可以拿5000 + 50 =5050,得出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但有人会问了,1一直加到1000和10000为什么不着要算呢?因为100和1000的进率是10倍,1000和10000的进率也是10倍,所以可以拿1一直加到100的得数5050乘10倍等于50500,再拿50500乘10倍等于5050000。行对应的,1一直加到100000、1000000、10000000......以此类推,都可以这样算,当然,你也可以更深的理解这道题的规律哦!

数学小论文15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涉及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拿商店促销来说,一年到头,各个超市、大小商场,总要举行很多的促销活动,用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我们的注意,但这些促销活动是不是都是真的、都象促销宣传一样呢?"十一"期间,妈妈带我先后去了商场和超市,我有了很多发现。

  先从商场来说,还没进店门,巨大的条幅上"单件满100送30,满200送70"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妈妈问我,"你知道他们的促销折扣是多少么""当然知道,30除以100就是30%,也就是7折;70除以200就是35%,就是65折,买的金额多了,优惠就大呗"我自信的说。"好的,进去后仔细观察,一会儿你再算算"。商场里的顾客还真多,人来人往的,有挑选物品的,有试衣服试鞋的,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服务员也很忙,帮顾客挑商品、提建议、开单子。但是逛了十几个柜台,我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衣服、鞋帽还是玩具,单件满100或满200的倒是很多,不过总是出现138元,168元,258元,288元这些金额,非常接近100元或200元整数的商品几乎看不到,我拉了拉妈妈的手,把这个问题告诉她,妈妈笑着说"你真聪明,而且观察的很细致,单件满100送30,满200送70,实际结帐的时候,超出100元或200元的部分是不计算在优惠活动内的,也就是你买了138元的商品,其中38元并不参加优惠活动,参加优惠的只是100元部分,现在你再算算促销折扣是多少""100*(1-30%)+38是108元,108再除以138,妈妈借我手机,我用一下计算器""好的"妈妈把手机给了我,"约是0.78,""对了,也就是大概78折,开始呢,你以为是多少""7折""所以,一定要注意多看,多想,要不就被这些小花招蒙蔽了,一会儿咱们去超市,你再注意一下""好的"。

  刚进入超市,我就从宣传架子上拿了一份促销海报。"妈妈,妈妈,你看,多便宜啊,酱油一瓶6元,买第2瓶才3元,方便面1包9元,买第2包才4.5元,还有洗发液、香皂?好多东西都半价促销呢""小马虎,又着急了,你静下心仔细算算""哎"我冲妈妈吐了下舌头。"酱油一瓶6元,第2瓶3元,6加3是9元,9除以12,啊,是75折,不是半价。方便面1包9元,第2包4.5元,13.5除以18,也是75折","这就对了,记住半价的前提是按照正常价格先购买1个""我明白了""还有?"妈妈说,"购买东西要注意实用,就像酱油,按照咱们家的情况,早点买一些,午饭你在学校吃,爸爸妈妈在单位吃,晚上做饭才需要,一瓶就可以用好几个月,它是有保质期的,时间长了就变质了;方便面也是,你想,先不说它含有许多添加剂,长期食用对身体不好,爸爸妈妈工作忙,有时不能接你,但是有小饭桌啊,你每个月吃几次方便面呢,时间长了也会变质,食物变质了只有扔掉,这是不是浪费呢,对环境也不好呀!""妈妈,我明白了,买东西不能只看宣传,要挑选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更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啊,聪明的小宝贝,走,去看看洗发液,家里正好快用完了,我再带一瓶到单位。"

  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小论文集锦15篇】相关文章:

数学小论文 -论文01-01

初中数学小论文 -论文01-01

小学数学小论文 -论文01-01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论文01-01

数学小论文范文 -论文01-01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10-05

数学小论文(15篇)12-07

数学小论文400字04-30

数学小论文(通用8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