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论文

时间:2022-09-07 13:11:5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

  摘要 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文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能力培养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地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xx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已突破200万大关,达212万人,20xx年又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38万,20xx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13万人。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早在20xx年就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大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20xx~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20xx年是34万,20xx年是37万,20xx年是52万,20xx年是69万,20xx年达到了79万。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大多在20~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1.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1.3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2.1 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要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宣扬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为此,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科技协会为平台,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

  2.2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多方面的品质。

  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最终都取决于教师。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学生才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才会突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性学习。没有一定数量的创造性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学生。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创业技能知识,使学生获得实际经验。

  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创业品质给予强化。创业往往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自己的团队。一个精诚团结、各方面能起互补作用的团队,才能实现1+1>2的效果,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通过教师队伍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将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

  2.3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3.1 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

  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必选科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他们的创业学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2.3.2 开设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课程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一些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包括“网络教学”、“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设计)”等环节,以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解答其在课堂学习中和实际创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其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2.3.3 创设环境类课程

  环境类课程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尽可能把校园的布局与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应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建设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如校园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器等。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2.4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创业能力

  实践证明,一种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有关政策、法规等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必须在教学思想上有根本的改变,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横向拓宽,纵向加深。使学生从日趋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的培养。

  系统创业知识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大学课堂、图书馆与社团。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第二,媒体资讯。一是纸质媒体,人才类、经济类媒体是首要选择。例如,比较出名的《21世纪人才报》、《21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人世界》等。二是网络媒体,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站是必要选择。例如,比较出名的《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华英才网》、《中华创业网》等。此外,各地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等都可以学到创业知识。第三,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襄樊学院还不定期的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更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讲座,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5 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5.1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2.5.2 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社会实践。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实习环节开展创业实践。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创业阶段实际操作过程,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另一方面,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参考文献

  1 郁义鸿,李志能,罗博特·D·希斯瑞克(Robert D·Hisrich).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2 李儒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xx(6)

  3 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20xx(1)

  4 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xx(24)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2

  1.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风险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风险是指影响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实现的诸多风险因素的集合,具有客观性、可变性、相对性、不确定性。

  2.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2.1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风险管理内容

  (1)环境风险管理。①国家政策风险管理。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遇到的国家政策风险主要是:国家出台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相关政策(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和法律法规保护)。对于国家政策风险的管理,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管理者应该时刻关注我国的有关政策,并及时有效、充分地预测国家政策的动态、方向,在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做出调整。②行业风险管理。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理解行业风险,避免出现恶性竟争。这就需要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此行业有一定深入的了解,能够知道本行业的发展动态、运转模式及此时该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对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发展重心及时做出调整。③市场风险管理。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而言,市场风险包括:贷款利息的变化、市场供求变化和人工成本增长等,启动资金和融资的多少直接影响孵化项目的规模和成本,除此之外还影响项目抵抗风险的能力。特別注意的是融资风险,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管理者必须要准确、快速、可靠地判断出项目何时需要融资,及需要融资的金额,避免出现因为融资造成市场风险过大,影响项目的健康发展,④竞争者风险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及获取的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畅通,市场中一旦出现高利润的行业,便有大量的资本涌入,很容易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为了能压垮对手和获得利润,同行很容易采用价格战、提高工人工资和加大营销投入等手段。如何避免出现恶性竞争,这对孵化项目的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者对将要进入的行业有充分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评估。在进入行业后密切关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做出应对策略,在出现恶性竞争时及时做出应对策略。⑤灾害风险管理。除了上述风险之外,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还要面对灾害风险。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对于孵化项目的发展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控制预防。对于灾害风险的处理办法是可以通过购买-些保险产品和日常中提高项目参与者防范风险的意识。

  (2)过程风险管理。①营运风险管理。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营运风险主要是:职工健康风险、市场营销风险和技术创新风险。其中职工健康风险表现为孵化项目的实竭场所可能存在粉尘、噪音和其它有害物质对员工的人身健康造成损害。市场营销风险为孵化项目初期由于知名度不高,用于提升知名度、投放的广告、发放传单等营销手段产生的成本而未能达到预期收益所产生的风险。技术创新风险是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开发新产品等投入的成本,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产生的风险,②金融风险管理。结合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金融风险特点,其主要是由筹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筹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筹集资金的'渠道、筹集方式和维护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筹集资金的作用。流动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现金流是否合理,以及短时间内应对资金短缺的能力。规避此类风险可以从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着手。③道德风险管理。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道德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社会道德风险管理和个人的职业道德风险管理。社会道德风险管理要求孵化项目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对社会造成危害,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个人职业道德风险管理主要在于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约束项目参与者可能存在的一些不道德行为,避免因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对孵化项目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3)决策风险管理。①战略性决策风险管理。决策风险主要集中在方案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上。方案风险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孵化项目管理者在把握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孵化项目的内部、外部环境,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执行风险主要集中在决策制定后员工的执行能力、执行效率,员工对于该决策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及决策落实过程中的监管。②经营性决策风险管理。经营性决策的作用是在于制定内容和程序。内容决策是指孵化器以什么样的形式提供孵化服务满足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需求。在现有的资源情况下,孵化器能否有效地满足孵化项目发展、信息沟通等要求。程序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孵化项目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程序不合理。③财物性决策风险管理。财物性决策风险管理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而言,是指筹资决策、营业额分配和运用成本风险。在现有资金流的条件下达到收益最大化,使孵化项目的现金流合理,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2 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虽然不同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内容不同,开展的形式有所不同,所经营的领域不同,但是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使孵化项目能成功,相关人员收益最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现以下几个具体的目标。

  (1)增强风险意识。具有风险意识是管理者首先应具备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求所有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参与人员都要积极地认识到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在参与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日常工作中积极地思考自己参与的工作存在的风险,并能正确地判断如果该风险控制不当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主动提醒他人,促进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关于风险的日常管理中可以与薪酬制度和利润分配联系,进而提高所有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成员的风险意识。

  (2)制定合理的风险因素集合及应对策略。然后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可能遇见的风险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办法。形成相关的文件,供其他人员学习,以提高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应对风险的能力。

  (3)控制风险,保障孵化项目有效开展。在实际过程中,孵化项目风险管理的有关制度要切实落实到孵化项目的日常进展工作中,保证项目的安全、高效地进行,提高和加快项目的进程,降低风险,实现孵化项目效率最大化、收益最大化。

  (4)及时处理危机。风险无处不在,事态瞬息万变。正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天有不测风云,不管孵化项目风险管理中制定的政策多么完善,总是有遗漏、不足的地方,在处理危机时应及时尽早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因此需要建立重大风险应急预案,保护辨化项目的顺利开展.

  (5)信息沟通及时可靠。实现孵化项目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主要日常事务、财务报表和发展规划等的内部沟通。通过了解外界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消费者的心态,以便第一时间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3

  一、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业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偏向理论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培养明显欠缺。由于基础教育和语言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其他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造成少数民族学生的压力增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就更加艰难,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大量的讲座、实践、讨论等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力。

  (二)创业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比率大约为3%,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有17%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和外企、国企等大型企业就业,83%的已就业毕业生在县级以下的政府部门和小型私人企业工作[1]。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度,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促使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甚至能够带动一批人创业,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三)创业教育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很多大学生有创业意向,却因为种种原因搁置,创业教育可以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会选择回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参加创业教育培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指导后回家乡创业,可以很好地带动周围的人就业,创业成功则能够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体系设置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开设几门创业课程,举办几场创业讲座,开展几次创业大赛等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没有一个逐年递进的教育规划,这样单单一两个环节的创业教育,很难真正有效。目前没有一个完整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水平不够,使得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难与专业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创业教育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甚至两者相互排斥,直接导致的恶性后果就是学生参加创业教育的热情很高,影响正常的专业学习,导致学业成绩很差,而创业教育又收效甚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创业教育师资配备不齐全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配备为后盾,然而当前高校急缺创业教育师资,在创业教育上的师资配备匮乏,创业教育要求由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水平都很高的教师开展,然而当前的师资却普遍偏向理论层面,而实践层面的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了创业教育更多的偏向理论教育,一些从没有创过业的教师教学生创业,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不完善

  实践教学不完善与师资不齐全有很大的关联,缺乏实践型的教师,自然导致实践教学不足。创业是一种实践型活动,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需要真刀真枪地进入社会做事业的,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至关重要,然而高校创业教育却在这个环节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结果导致创业的失败,甚至根本没有能力创业。

  (四)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不长效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往往止于大学生毕业,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就要完全自力更生了。事实上,创业初期是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夭折的时期,更是最需要帮助和指导的时期,然而目前没有一个高校能够做到将创业教育平台延续到大学生毕业,更多创业成功的例子是学生在校期间创业,那时能够很好地得到高校创业部门的帮助,创业成功也能够成为高校的典型,而毕业后创业成功与否与高校并无太多关系,这也使得高校没有动力做实际创业指导这件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于2世纪初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2](P.18)。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当中,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切实的帮助。

  (一)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1.构建全过程的创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全过程的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体系的设置上也应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性。要按年级形成层次,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渐进式的创业教育规划,对于大一的少数民族新生,要培养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定职业规划方向,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为其制定相适应的创业教育规划;学生大二时,应注重基本创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其合作意识,在团队讨论和学习中增强创业能力;大三的学生就要注重创业实践的培养,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和模拟创业大赛等等,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提前接触创业相关的事务;到学生大四时,培养学生如何确定项目,如何争取投资等,可以确定一个共同的创业项目,让学生都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在项目中提高自己。

  2.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

  在注重有层次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其创业教育需求也各不相同,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在系统地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个性化创业教育是在创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下,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辩论赛等形式,充分倾听学生的见解,根据学生的理解,相应地进行创业启发,加深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创业教育中结成教师与学生、成功创业者与学生、优秀学生与学生一对一帮扶对子,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努力在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互融合中寻找出有效的结合点,形成富有特色的个性化创业教育模式[3]。

  (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队伍建设

  1.引进优秀实践型师资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实践型的教学人才,引进优秀的实践型教学人才是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队伍的当务之急,高校可以采取兼职和聘用制的方式,从社会中聘用优秀的创业人才,面向社会吸收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充实到创业教育队伍中来,同时引进或聘任科研类、经营类、法律类等不同类别的人才,形成层次、类别齐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而完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4]。

  2.与创业培训机构合作

  由于目前实践型的创业教育人才比较稀缺,高校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完善实践型师资的配备,而高校自行培养理论型教师,促进教师开展创业实践,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实效,要想迅速充实创业教育队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同优秀的创业培训机构合作,创业培训机构拥有一流的实践课教师,高校可以委托他们进行实践方面的教学,从而弥补高校在实践教育方面的不足。

  (三)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

  1.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活动,实践环节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高校在开展职业规划的创业实践活动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创业专业性和针对性,使得实践同学生的创业方向有机的结合起来,防止实践与实际的脱节,通过实践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素养。高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属企业资源,配备专门的教师,建立实践基地。

  2.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大赛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大赛取得的喜人成绩是分不开,创业计划大赛可以很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是十分有效的创业实践方式,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能够全面地了解创业初期的各项活动,很多大学生就是在创业计划大赛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而取得了成功[5]。因此,学校重视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给予参与者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

  针对高校在学生毕业后就停止创业教育和帮助的现象,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将历年创业者纳入到交流平台中,由专门的老师负责交流平台的运行,确保平台的可靠性,毕业之后少数民族创业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联系,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学校的创业教育老师联系,请教相关问题,学校可以在平台上再开辟法律、政策援助等平台,切实解决初次创业的毕业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切实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服务。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4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

  高校应从多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高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提高创业能力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自身社会实践经验,为其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实践课程体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大学生从理论的角度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者,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创业意识,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宗旨,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实践课程教育体系,将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改为以市场为中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完善课堂实践教学,传授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大学生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各项创业技能。高校也可以开设选修课,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信息,利用高校各类组织宣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高校在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得到加强,为日后直接就业提供了机会,企业也省去了大学生今后毕业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大学生,这对于高校与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的选择。

  (三)建立实践评价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在建立课程体系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效评估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认真对待实践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增强创业的信心。教师对于在实践中完成的比较优秀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而对于完成的不是特别突出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创业意识。

  (四)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应主动搭建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平台,为大学生更好的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搭建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平台,既有利于大学生实践,又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奉献社会,该平台的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更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提供了依据,高校通过长期与企业合作,真正实现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搭建起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桥梁,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更为企业日后发展引进合格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在实践过程中,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发展当中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5

  摘要:大学生的数量在教育的快速发展下不断增加,而这就带来极大的就业压力。因此,为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展创业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加强对大学生实践与理论的全面培养,如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创业能力及知识培养,能提升大学生竞争力,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这对大学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这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严重影响高校的就业质量,高校应当探索一条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渠道,改变高校就业现状。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优秀人才,利用大学生创业带动学校就业,可以有效地为我国社会提供大量人力资源。因此,高校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这对我国的综合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及意义

  创业教育是高校把专业知识教育做基础,然后向学生传授创业的知识,从而来提升学生创业的能力与品质,促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走进社会自主创业,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就是开发具有开拓精神学生的创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进取心与事业心,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创新精神与开拓精神[1]。通过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和具备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创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处于课外活动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教育,能够在激发学生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要把学生的能力与基本质素作为第一目标,让学生了解创业、懂得创业,并且提升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创业需要的技能与能力,为学生毕业进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2]。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学校、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这满足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经济时代的发展促使企业对员工有了更高的期望,对大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具备更高的思想素质和事业心。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创业所具备的心理、意识、能力以及精神,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创业教育能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断实践,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第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就业压力。我国的教育改革以后,学生的数量严重超过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面临就业的严峻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上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创业的意识,转变学生传统的观念,提升创业技能,学生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这样利用创业带动就业,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第三,通过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4]。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对创业的概念已经非常熟悉,并且学生在内心深处很期待自己创业。创业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项多种学科结合的综合能力,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创业能力的掌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更是重要的主体,直接决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目前,我国的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情形不容乐观。第一,我国目前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创业教育的兴趣,很多学生虽然很关心,但是参与很少。高校教师与社会企业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都缺少积极性,在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上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5]。第二,很多高校有专业的教师负责学生就业工作,对创业教育也比较积极,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但是很多高校还是缺少专业的师资,一般都是普通专业教师兼职,仅少部分学校外聘教师。目前,高校的专业师资在数量上还不够。第三,在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校都把创业教育作为选修课,部分学校是必修课,而在参与课程的学生中,即将毕业的学生比较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其次[6]。高校开展创业活动的方式比较少,一般就是开设创业竞赛、创业知识讲座以及参观一些创业园区等。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应主要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能力方面,所以在创业教育的内容方面,需要围绕以下三点内容开展。(一)创业意识培养创新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个体心理的倾向,包括理想、兴趣、需求、信念等心理成分。从本质上分析,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更是企业成功思想基础的动力因素。创业意识主要包括积极探究、开拓创新改革的意识,善于捕捉以及创造商机市场意识、创业所必需的竞争、团队、风险意识等[7]。

  (二)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创业具有挑战性,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需要创业大学生有着良好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心理以及行为起到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点,与人的良好气质、性格等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并且也反映创业者的情感、意志[8]。具有良好创业心理素质,成为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基础,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合作性等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坚定的创业信念和良好的创业意识。

  (三)创业能力及知识培养

  面对市场竞争,创业大学生在有着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做好能力、知识准备。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实践能力,也是创新思维、技能的总称[9]。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是人们所从事某个特定社会职能所必需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

  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比较严重,缺少创业的思想观念,这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而学校又缺少专业的教学系统,导致创业教育成为形式的课程,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热情不足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对创业教育充满很高的兴趣,不过学生却没有积极性参与到创业教育中,仅仅有少部分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中。高校本身也缺少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一般都把创业课程定位为选修课,这已经不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模式[9]。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所以人才培养要精英化,要进行创业教育,学校在创业教育中缺少规范的方法和措施,无法吸引大量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多数学生处于创业教育的边缘,这无法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

  (二)缺少专业的师资团队

  很多高校无法顺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这给创业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大多数创业教育教师都是从事其他专业教师兼职,缺少创业教育的经验。一些高校虽然从企业中聘请企业家到校讲座,但是因为企业家没有教师的教学经验,所以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师资队伍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效果。

  (三)创业教育没有健全的课程体系

  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不过创业教育需要把创新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创业能否成功需要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不过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大同小异的,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在一起接受创新教育,很容易掩埋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时更侧重理论教学,缺少实际的操作,这种照本宣科的创业教育逐渐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无法达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10]。

  (四)缺少实践课堂

  创业教育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活动,要经常举办创业沙龙,鼓励学生开设创业协会,聘请企业中成功的人士到高校做讲座,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创业的意识,同时还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模拟创业过程,加强实践锻炼,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无法做到这些。

  五、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创业教育理念

  未来高等教育的主要趋势必然是要开展创业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会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更多的企业家,还要创造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就业岗位,为社会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创业精神、意识以及能力。我国大学生因为家庭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的教育还缺少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所以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不断地提升学生创业的意识与品质,加强学生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创业或者就业[11]。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支撑,所以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完善教学工具与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要改革传统的课程,重新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课程,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创业知识与能力结构。另外,高校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创业教育,用必修课结合选修课,结合市场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经营生产活动来完成创业教育,使学生都能够掌握市场调研、财务基础以及商务沟通等基本创业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创业实践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学校成立创业园、创业中心来扶持学生的实践,并且重视和社会对接,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平台。

  (三)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很多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都是用校内的理论教师结合校外兼职教师完成教学。在这些教师中,有的理论丰富却没有实践能力,有的具备实践能力又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法有效地达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的。创业教育需要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所以高校要大力引进优秀教师,并且加强对已有教师的教育培训,要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不断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创业教育。

  (四)开设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创业教育不是一门理论课程或者几门课程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无法真正掌握创业技能。创业教育不仅要辅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创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长期进行实践活动。所以学校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的机会,与企业共同建立多种创业活动[12]。学校可以建设创业园区,让教师引领学生完成创业模拟,模拟组建公司,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要加强与社会企业联系,在企业中建设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企业的运作,从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最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创业教育的目的[13]。

  (五)改革管理制度,优化创业教育校园环境

  高校在加强创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深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宽松育人的创业环境,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环境中培养创新的精神。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构建科学评价指标[14];在学生管理方面,拟定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办法以及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创业管理制度。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以及加大创业教育政策的引导,多开展创业论坛、讲座等,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以及创业素质提升的校园文化环境[15]。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创业教育必然是高校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所以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创业教育,重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到一条适合高校的创业教育之路,找到最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欣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实现途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18):33-35.

  [2]郑颖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J].科技风,20xx(6):45-47.

  [3]张丽,胡明花.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xx(1):65-67.

  [4]刘永辉,杜翠梅.关于高校拓宽创业教育途径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xx(23):66-68.

  [5]丁峰.高校创业教育实现途径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2):55-57.

  [6]郑广贵.对当前形势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2):41-44.

  [7]邓明英.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与突破[J].继续教育研究,20xx(1):28-30.

  [8]崔研,韩新宝.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xx(1):72-74.

  [9]张健.高校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分析[J].中国市场,20xx(4):70-71.

  [10]邓欢.传播学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xx(4):81-82.

  [11]孙平.基于“双向参与”机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xx(1):22-24.

  [12]翟珮伶,等.互联网思维下大学本科生创业方式探析[J].中国市场,20xx(2):122,127.

  [13]姚瑶,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1):227-228.

  [14]张贺,刘艳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193-194.

  [15]吕楠.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索[J].科教文汇,20xx(34):35-36.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6

  [摘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缺乏创业资金却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巨大障碍。本文从高职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现状入手,从政府、学校、家庭、企业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高职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融资 对策

  当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今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同时,还将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推出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引航”“护航”。

  尽管全社会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呼声很高,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据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所作“中国20xx—20xx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高职高专自主创业比例则高于本科),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并且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构成为:父母/亲友投资或借款占65%、个人储蓄占15%、政府科研/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占1%、风险投资占2%、银行贷款/信用卡透支占6%、其他占11%。显然,高职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家庭、亲友和个人储蓄(80%),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极少。此外,该调查结果还显示,“20xx年开始的政府对20xx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的资助并没有实际增加,资助政策未见效果。”尽管各级政府已出台了各种优惠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融资难仍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绊脚石。因此,探讨解决高职大学生创业融资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并具有现实意义。

  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造成创业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启动资金,以致创业难以启动或难以持续而夭折。帮助大学生破解融资难题,需要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创业者的共同努力,以使他们能将创业激情转化为创业行动,实现从梦想走向成功。具体对策如下。

  一、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扶持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使他们从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变成新岗位的开拓者,不仅可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而且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无疑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因此,国家应在现有的诸如放宽大学生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减免个体经营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之外,在资金上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更多支持。可设立“国家大学生创业基金”,给经济困难的'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并在制度上完善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体系,由国家为主要出资人成立类似风险投资公司的机构,并吸纳社会捐资,贷款给大学生创业项目、入股大学生创业企业或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服务等。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处机制,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申请项目进行评价和资金审批。

  二、学校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就业率,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营造一种创业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业行列中,从而带动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实现上述变化,大学生所在学校更应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推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在资金上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支持。首先,学校可以从有限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成立专门基金用于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者直接的资金帮助;其次学校还可以利用校舍资源,兴办大学生创业园,为入住者提供场地和办公设施,减少创业者的场地租金投入,从而降低启动资金的数额;此外,学校可利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资源,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从创业理论学习、创业咨询、创业跟踪等方面提供服务,以提高创业成功率,使创业者更容易获得创业基金、商业贷款甚至风险投资。

  三、家长应理解与支持子女自主创业

  尽管我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但就目前而言,家庭依旧是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资金来源。尽管有很多家庭因经济困难,无力为子女提供创业资金,但仍有一些父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想让子女冒险,总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到政府机关或大公司就业,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从而阻挡了孩子创业的脚步。这些父母应跟上时代的脚步,努力转变观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有创业意愿的子女以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探索,尤其是当他们遇到暂时挫折陷入困境时,更应成为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坚强后盾。

  四、企业界应积极做好参谋与顾问

  企业界要从战略高度看待大学生在创业中所蕴藏的巨大创新活力和无限商机,给予创业者必要的资金帮助和创业指导。商业银行应适当降低融资门槛,对有周密计划书的创业者,取消财产抵押条件,增加小额贷款的额度。企业和个人可以捐款给国家、地方或高校创立的创业基金,以汇聚大家之力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问题。企业家和创业的成功人士,可以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传授给准备创业和初创业者,成为大学生的创业导师和咨询顾问,对他们进行创业指导和投资指引,使他们少走弯路树立创业信心,对其中有发展前途的大学生创业者给予直接的资金投入,以此为示范带动全社会的创业热潮。

  五、大学生应充分做好创业前的准备工作

  除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外,大学生自己也应积极主动去筹集资金而不是坐、等、靠。首先,应该尽可能熟悉自己所处的创业环境,研究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个人创业融资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尽可能用足、用好、用活各类优惠政策。其次,充分做好创业前的准备工作,在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创业计划书和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减少创业盲目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有效的作用。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应根据自己的特长量力而行。初期可以先从资金需求量小的项目做起,逐渐积累资金和经验,然后发展壮大,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苏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思考[J].经济视角,20xx,(2).

  [2]廖卓彦.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xx,(5).

  [3]汤勇,郑应松.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2).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090226).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7

  一、当前高校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对于高校毕业大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在投简历、进公司企业或者考研,自主创业只能用闲暇时间去做,而且还要求有创业实践,创业与就业、继续深造,孰轻孰重,成为摆在当前高校毕业大学生面前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毕业大学生,尤其是南方的一些高校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比例比较大,他们通过良好的自主创业教育、训练,形成了自主创业的意识、想法和行为模式,这是现代高等教育成功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学生人格社会化成熟的表现。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赚钱、继续深造选择过程中,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高校毕业大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使他们渐渐地感受到工作的难找和不如意,与其受制于他人,给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

  二、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和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正确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对待自主创业的思想矛盾问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带动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但总体来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仍相对滞后,规模和带动兢业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就业期望与企业用工产生冲突的时候,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克服各种困难,另辟就业蹊径,进行自主创业,自己当起了“老板”。对于高校毕业大学生而言,一定要正确权衡继续深造、就业与自主创业之间的关系,理性地进行自主创业。如何才能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呢?笔者建议大学生们应当首先全面了解和掌握什么样的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目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好各方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与取舍。

  2.培养学生们的正确创业意识与品质。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科学认识,同时这也是高校毕业大学生在选择自主创业之前,必修课之一。自主创业对象,即变幻莫测市场,因此虽然自主创业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和意志,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却以影响学业等多种风险为代价。比如,很多高校毕业大学生只是单纯的凭借着所谓的兴趣、热情甚至是跟风,选择自主创业,实际上对自己将来所要面临的问题、市场并未看清楚、不甚了解草率创业,只能迎来失败的结构,甚至遍体鳞伤。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毕业大学生们在自主创业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认识到高校毕业创业利、弊,真正了解自己的实例和条件,必要时还要对自己的自主创业做SWOT分析,然后再决定是否还要再自主创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决不能因为一时的热情、冲动或者跟风而投入到自主创业之中。成功的创业者不仅要有勇往直前的激情,更要有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所以,在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上,高校毕业大学生创业者都必须学会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控。

  3.营造社会环境氛围。

  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并非某一单独领域的问题,除家庭、学校外,政府和社会也应当加强关注,给以大力支持。基于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而言,政府在提供社会支持上大有可为,社会环境支持的改善应当从“硬件”、“软件”方面入手。对于“硬件"而言,其要求政府将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场所以及技术方面的要求,纳入到预算体系之中;“软件"环境创造,要求从创业政策、法律、教育以及市场商业环境条件方面,充分考虑高校毕业生、毕业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社会环境条件的完善,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且还要落实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自主创业深入人心。国家和政府有必要考虑高校毕业生受家庭影响和学校范围限制的特殊性,与家庭、学校联手开展宣传和进行管理。例如,政府将家庭和学校的创业教育纳入创业支持体系,以社区和学校为依托,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完善有利于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构建。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毕业大学生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年轻、朝气蓬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生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行动。但是,笔者认为一定要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尤其要做好就业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博弈。在大学生即将毕业之前,不应对为准毕业大生们营造自主创业教育营造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科学循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业、自主创业的双赢。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8

  【摘 要】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给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三,小结: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调查结果与信息,普及创业理念,弥补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努力,在电信分院老师、团学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小组完成了此次调查研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写,我们的日常工作、调查方法、报告论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陷,望评委老师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为我们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鉴!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9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完善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强化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出全新型的创业复合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了,很多学校已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积极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利用各种创业活动促进创业教育,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观念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创业观念教育不是立竿见效,需要循序渐进,是长期教育的过程。只有将创业观念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意识当中,才能对大学生创业有实质性的帮助。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当今社会,大学生只拥有创业想法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比如:创业技能、创业专业知识、基本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调和团队管理的能力等等。由于大学生是高端人才,所从事的创业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也就是说,大学生必须掌握非常专业的技术,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加上创业的原动力,才能在创业之路上展现头角。创业是一项团队合作的工程,单纯的依靠某个人是不能创业成功的,需要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合作,目标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三)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真正的用途。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安排有经验的老师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一)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这方面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急需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在大学4年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按照3个层次设置课程,主要包括:第一个层次,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的课程体系,在大学4年教育中,将这项素质贯穿其中;第二个层次,对于有很强意愿、有很强潜力的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为他们讲解各种实际案例,提升他们专业技术水平;第三个层次,设计各种实践课程,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他们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这三个层次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基本,以专业知识为指导,实践作为媒介,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为他们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质量最主要的任务。创业培养模式主要有几种:第一种,纵向扩展型模式,安排专业的技术课程、经济管理课程,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掌握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第二种,横向扩宽型模式,开设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宽学生的专业面,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第三种,基础加模块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社会的需求选择自己未来创业的方向。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业型的综合人才。

  (三)完善管理模式

  很多学校对于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是在社会相关力量的扶持下,依靠校内不同系统的紧密合作,形成了高效优质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对不同时期进行全程跟踪和精细化管理。在筹备期,训练学生的基本品质、精神和能力,完善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创业初期,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循序渐进走向成功;在中期,帮助他们做好全程的跟踪和服务,引导他们成长,帮助他们赚取经验,形成自我成长的模式。

  三、为大学生营造创业文化和环境

  (一)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环境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教育模式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也需要社会、政府共同的支持,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处在初级阶段,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帮助大学生面对困难,降低风险。因此,政府可以对他们给予支持、鼓励,完善自身的权限,使他们成为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有效的规范大学生创业,提供给他们担保基金、小额贷款;规范他们审批手段,简化审批过程;开辟新的通路,避免乱收费现象的出现,维护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完善市场经济法制的环境,使他们拥有公平竞争的平台。很多成功人士和政府人员可以组成一支专家咨询谈对,提供各种咨询活动,为他们提供咨询帮助,形成一种以政府为引导者,高校为启蒙者,社会为重要参与者的创业体系。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高校形成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引导大学生做全方位的统筹。创业指导机构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承担社团的管理工作,发布大学生创业的信息,为大学生提供考核的工作。创业指导机构作为学校和外界社会连接的渠道,与当地社会紧密联系,争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信息,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创业指导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学生团体,举办各种交流报告会,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加强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推广成功人士的各项经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长远的任务,需要培养全能型的人才,需要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高校推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的支持,同时,遵循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不断的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当代社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型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童力,王雄.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xx(05).

  [2]曹剑辉,周合并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21世纪实验与创新,20xx(08).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0

  摘要: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创业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存在整体重视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以及相应机制亟需建立等现实问题,故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系统性,应着力构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以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以及提升创业能力的价值目标,在关注学校、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学生三条主线的基础上依托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创业基地以及科研实践五大载体进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并从激励、评价、保障三方面进行机制构建进而保障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顺利有效实施。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证分析;机制保障

  20xx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高校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列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以及培养路径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创业教育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校内学习与校外体验相结合的系统教育,在扎实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推进对于突破第一课堂课程局限、提升第一课堂创业教育实效、增强学生实践体验以及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等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在实践中,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并未发挥应有效果,需进一步地加以完善。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现状实证分析

  (一)调查方法

  为深入了解我国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采用个案调查和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法,一方面针对在校但未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另一方面针对在校已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创业开展情况、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了解情况、第二课堂教育机制的创建情况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48份,回收率为89.9%。本次调查历时4个多月,主要调查东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10余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但未创业的大学生和全日制在校已经创业的大学生。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阅读、个别访谈、小样本测试的方式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频次描述、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综合分析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样本结果分析

  1.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关事宜的知晓率较低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不了解,在校大学生中选择十分了解的占17.1%,听说并且比较了解的占23.1%,只是听说但不了解的占59.8%。可见,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教育未引起学生广泛重视。2.第二课堂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育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调查结果显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主要锻炼学生的素质,其中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居于前三位,分别占88.2%、79.8%、78.4%,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第一课堂教育中所涉及不到的,第二课堂的存在恰好可以弥补其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机制亟需建立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近五分之四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十分重要,并且认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得到政府和学校资金支持的占70.8%,认为需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创新创业沙龙的占60.9%,认为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的占50.8%。因此,不论是专业指导老师、专项资金,还是定期研讨,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体系,才能保证第二课堂创新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与作用

  (一)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

  1.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科技竞赛、基地实训、创业模拟以及社会实践等载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习与接受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创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实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与共赢。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较于第一课堂创业教育而言,其更侧重于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理论学习向主动的实践锻炼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与兴趣导向选择相关的创业活动进行实践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与自主作用,进而实现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增强自信心。

  3.扩大创业教育覆盖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丰富多元的实现载体可以营造学校整体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弥补第一课堂个体接受的被动性,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激发创业意识与创业兴趣,将创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创业思维,从而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覆盖面。

  (二)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激发创业意识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在于通过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实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而更侧重于形成以创新创业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储备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敢为人先、勇于坚持的精神。

  2.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不同于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其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创业这一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第二课堂本身具有时间空间灵活自由、内容形式丰富多元、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借助赛事、实训等载体和平台,打破学科界限和思维,相互探讨学习与启迪,从而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能力。

  3.提升实践能力第二课堂的开设为大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抽象的知识传输中逐渐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激活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的经验积累与升华,从而进一步指导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与此同时,通过自我组织、自发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等方式,明确自身诉求与成长方向,进一步形成具有独立性与开拓性的品格,全面提升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4.培育团队精神任何创业实践项目的成功都不可能单独依靠一己之力可以实现,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科技竞赛、实训指导、项目培育等载体促使学生组建团队参与创业竞赛、创业项目或其他活动,有助于他们在公开、平等的氛围内打破学科和思维界限从而深入学习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加强团队意识的同时培育团队精神。

  三、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价值目标

  1.树立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起着支配作用,直接影响着创业行为的方向和力度。目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市场竞争意识不足、创业意识缺乏以及创业心理不成熟等现状,大大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引入社会资源、提供创业服务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能、逐渐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

  2.培养创业品质实践证明,创业成功与企业家自身的智力因素虽然有很大的关联性,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企业家优秀的创业品质,即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的思维模式、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握创业品质培养这一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突破口,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中,要善于依托创新创业竞赛、社团模拟活动、校外基地实训等平台逐渐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恒心、诚信以责任心,借助科研实践和创新项目培育等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创业品质。

  3.提升创业能力如何将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创业能力,这是高校创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创业能力包括认知实践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团队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从第一课堂中走出来,在实践中边学边研边做,在创业尝试的过程中发掘创业机会、突破创业瓶颈、积累创业经验、处理风险挑战以及提升运营能力,实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

  在遵循指导原则和实现价值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与学生特点进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则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需从“三线五体”着手进行。“三线”是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关注学校、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学生三条主线,“五体”指的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开展需依托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创业基地以及科研实践五大载体。

  1.创业论坛针对第一课堂创业教育侧重于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特点,为了更好的与之相对接,并发挥补充与延伸作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创业论坛这一载体设计出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引发学生创业思考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专题讨论、主题沙龙、座谈访问等,夯实第一课堂创业教育理论基础,树立与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2.创业竞赛建设院———校———省“三级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创新创业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有机融合的“双向培育模式”,设立综合型、重点专项型、科研创新型以及实践孵化型的“四型比赛体系”,鼓励学生针对自身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以及个人特长参加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竞赛,在竞赛中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培育创业品质,在理论学习与实战竞赛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

  3.创业社团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践中应充分挖掘与发挥社团的职业属性与优势,使社团成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如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进行创业演讲与困难答疑、组织模拟创业活动提升实践体验、搭建互动平台帮助会员组建创业团队、加强高校间创业社团交流整合资源等)用以破解会员创业困境、整合会员创业资源以及提升会员创业能力。

  4.创业基地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创业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建立与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真正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由“理论型”、“科研型”向“实践型”、“职业型”转化。一方面,为有明确创业意向与充分创业准备的同学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入驻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孵化,传授其企业管理与风控知识,将创业可能性催化为创业现实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初创项目则依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创业服务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引入政府优势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其提供政策、场地与资金支持,实现硬件保障的同时提供服务、咨询等软件支持,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初创企业的存活率。5.科研实践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应遵循高校办学的宗旨和职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创新教育,故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关注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项目,加强老师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成立“梦想导师团”,实现科研成果实用转化能力的提升,在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创业能力。

  (三)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机制保障

  1.激励机制推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合理与有效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所谓创业意愿是指大学生对待创业的动机和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大学生创业由学校推着“要其创业”转变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我要创业”。因此,学校采取系列激励措施,确保学生创业意愿的正确实施。一是建立全程化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要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大一系统灌输创业激情、人生激情等理念;大二引导学生发现项目,引导创业创优思维;大三进行赛事训练,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技术支持;大四进行创业支持计划,利用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对真正投入创业的学生给予全程化的帮助引导孵化。

  (2)采取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教育是整个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将创业愿望、创业意识内化为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这必须在实践中才可以实现。当代大学生有敢想、敢做、敢闯的心理品质,但同时也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而这正是创业所忌讳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应当有意识地采取措施进行创业精神的激励,帮助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品行。一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平台通过调研企业家个性及其创业史、进行市场调查、学习风险投资知识等活动,对创业有一个从心理、经验、知识上的认识;二是利用创业励志报告会,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校友,讲述创业案例;三是通过举办创业挑战赛等,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挑战精神,加强创业意识。

  (3)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创业续航力所谓“创业续航力”,是指创业的持久性,能坚持的时间性。在校大学生创业往往一阵风,见到容易就上,遇到困难就躲。这样的行为不利于企业家的培育。作为高校要通过建立全程化的创业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续航力。2.评价机制推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合理与有效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用以保障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常态化运行。

  (1)创业教育模块化单项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常态化,必须建立与之培养目标、实施内容、优势特点相匹配的模块化的单项评价体系。首先,涵盖校———院———师(生)三级评价维度,针对不同维度创业教育的开展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遵循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保障三个维度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协调进行;其次,在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不仅要确立合理的评估标准,还要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在侧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得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与可操行性;最后,针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空间、时间、方式灵活性的特点,适时适地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活动或内容进行多模块、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2)创业教育综合性绩效考核体系除建立针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本身进行模块化的专项评价体系外,还应该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院、师、生等不同要素进行综合性绩效考核评价,进而补充单项考核。如,院级考核: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中来,作为衡量学院科研水平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对于突出业绩的学院可以树立典型、示范推广;教师考核:可将创新创业教学业绩、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等列入教师专业职称晋升、教学业绩评价、津贴发放系统等内容中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方面: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加大创新创业方面的比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与创业激情。通过顶层设计与具体考量的综合评价方式,实现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积极态势,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3.保障机制(1)师资保障一方面,建立与培养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选择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或实践经验的老师帮助学生寻找创业机会、设计创业计划、提供创业咨询以及指导创业实践;另一方面,重视与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与交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鼓励有潜质的老师参与创业实践,同时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专兼结合,不断扩充师资队伍,提供师资保障。

  (2)政策保障一是政府要扮演好大学生创业倡导者和扶持者的角色,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措施,在市场准入、执照办理、税收减免、贷款扶持、后续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给予优惠的政策。二是高校要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实施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创业学生给予学分抵扣、学费减免、创业资金等优惠措施。对于创业导师,要建立创业导师储备库,开放创业导师的职称评定,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创业教育。三是作为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全力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舆论导向上、政策扶持上、社会宣传上、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让崇尚创业、梦想创业的风气兴起,在新一代的大学生身上塑造民族创业精神。

  (3)资金保障实践中,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中企业初创阶段融资体系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业基金来源渠道单一,大多依靠政府或学校政策扶持;第二,创业资金资助类别单一,大多通过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企业资助;第三,创业活动资金来源受限,主要依靠校内支持;第四,创业融资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家庭支持,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企业信用担保。针对以上问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应注重产研结合、校企结合以及校地结合,进一步解决当前困境。a.产研结合建立创新主导型创业教育模式,积极整合与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科研创新以及主持、参与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项目申报、可行性评议、确定立项等程序,对于具有开发潜力的项目给予相应的项目资金扶持,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转化与效益转化,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b.校企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项目,深入挖掘其潜在优势与内在商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产业链条分解或服务项目外包等方式,帮助初创项目解决融资与产需平衡问题,在增强初创企业存活率的同时,实现校企双赢。c.校地结合努力探索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校地结合模式,一方面不断拓展地方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规模,加大实训基地的资金扶持力度,使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依托实训基地的硬件与资金支持得以初步实施,保障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另一方面,搭建地方、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创新创业平台,将产研创新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引入地方资金支持,形成资源共享与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实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四、结束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出、探索与实践符合中国改革攻坚发展期的客观要求,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亦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与使命,故而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刘树春.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J].江苏高教,20xx(03):119-120+135.

  [2]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xx(08):71-73+14.

  [3]邓建平.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05):68.

  [4]徐国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06):106.

  [5]桂敏.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与构建模式的思考[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xx.

  [6]陈文婷.基于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与问题探悉[J].高教学刊,20xx(07):27-28+30.

  [7]李江波.近十年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评述[J].高教学刊,20xx(18):29-31.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1

  1目前化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创业的教育理念

  高校化学课程及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为以后创业的需要和发展打下基础。目前,一些高校侧重于理论学习,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宣传上,没有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的教学和实践中去。在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上,虽然一些高校也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并没有有效地结合,缺乏结合化学专业特点的有效的创业设计,没有对未来有个明确合理的创业规划,不能把专业和创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专业知识不能成为创业的基础和坚强后盾。

  1.2创业教育的范围

  创业教育的宣传、开展没有形成气候,一些相关创业活动仅局限于少数学生的参与,范围较小。从教师的角度,没有给相关教师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深入高新技术企业,缺乏体验创业的直接感受。化学专业教师讲授的是化学专业知识、实验技能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并没有深入实地考察和了解到创业者如何走向社会创办工厂、企业的实践过程。

  1.3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缺乏训练有素、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虽然有一部分老师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业学生的授课和培训,但并没有真正把创业的理念、实际经验、实际案例,一并融入到学生的创业教育中,还是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育。

  1.4创业教育的讲授课时

  很多高校的相关化学专业课程占据了大量课时,而结合创业的教育课时很少,教师因为课时的限制无用武之地,学生因为课时较少而不加重视,因此也对创业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1.5创业教育的效果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很少,当然,这其中影响因素很多。大学生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激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闯劲和拼劲,可塑性大。但毕竟大学生主要是在校园里接受的课堂教育,没有真正走进社会,缺乏商业、财经、营销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创办化工企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会对一个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发展限制,势必对创业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1.6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从高尖端科技到我们身边的食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等,化学知识都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给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级有化工见习的实践环节,学生到化工企业了解公司的概况,到车间参观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从而对所涉及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设备等有进一步的了解。但这个环节时间短,仅仅局限于参观浏览,对化工企业只是从表面上有一些认识,并没有从创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教育。

  1.7创业教育的心理引导

  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受情感纠葛、人际关系、考试压力、家庭事务、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未来职业及创业的谋划和发展,并没有一个科学且切合实际的分析和规划以及足够的`心理准备,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创业心理方面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1.8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尽管国家和各高校逐渐重视并加大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是有些欠缺。

  2如何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养

  2.1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有效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走向社会进行创业实践,全方位引起对创业教育的重视,提高大学生创业理念的认识,尤其是应用性极强的化学专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在实验室经过设计合成路线,以及实验过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合成了某种性能较好的锂电池材料,可以继续经过小试、中试、大试,将这种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从而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

  2.2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

  高校除了专业教师外,还有一批年轻优秀的辅导员队伍,他们和大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和辅导有着明显的心理优势。专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和学生见面和交流,深得学生信任,在大学生思想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加深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使专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教育相互交叉渗透。

  2.3系统地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指导

  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增补相关创业课程的课时,合理安排每年的创业实践。如以白色污染为主题的环保调查,以食品中添加剂对人体危害的调查等,从中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考查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笔试、写小论文、走入企业、听典型创业报告、写感想、设计论证创业项目等,定期举办创业教育方面的一些大赛,鼓励学生参与,通过这些竞赛促进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和理解。

  2.4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

  尽管高校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在创业方面精深的老师毕竟还很少,应加大对优秀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对这些教师进行创业的运营、组织、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对如何延续创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竞争优势等有更深刻的认识,打造出一支具有活力且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5创造和谐的创业文化氛围

  从教师、学生、周边环境等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和重视创业教育的理念,创造一个和谐的创业文化环境,渲染出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为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养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6创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

  人脉是创业路上的指南针,是一项“未来投资”,要提前进行“人脉储蓄”。作为高校,要提供给学生各种机会和场合进行人脉积累,也可利用QQ、微博、微信等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交友平台。由于资金缺乏,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合伙创业,但是网络是虚拟的,利用网络的同时要保护好个人的信息安全。在与人交往中,有相同爱好的人容易走到一起。能否形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是否良好,对创业是否成功非常重要。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创业在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会解决其他一部分人的就业困扰。高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承担有学生全方位教育的责任,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引导和关注,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优良的条件,有效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从而保证化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实施。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2

  摘要:互联网思维是新时期、新常态下我国一轮又一轮创新创业热潮所具有的最鲜明特征,这也使得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亦不能无视互联网思维的存在,有必要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改进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为此,笔者在总结阐释互联网思维及其内涵基础上,探析了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问题,并探索性提出应对策略与改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新常态下国家为促进各行业、产业健康发展而实施的国家战略,由此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一轮又一轮的创新创业热潮。为促进这一国家战略的更好实施,高校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高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其担负着科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责任。受时代发展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思维”也因此成为一轮又一轮创新创业热朝所具有的最鲜明特征。鉴于互联网思维对这一轮又一轮创新创业热潮的影响及促进作用,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亦不能视互联网思维为无物,有必要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其对促进新时期、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互联网思维及其内涵

  国内“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他在百度公司策划的一个以企业管理为主题的大型经验交流活动上,在与传统产业企业家、管理人员探讨未来企业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一词;并在随后的交流活动中说,未来的企业家要想管理好企业、实现企业在未来的创新发展,就必须有“互联网思维”,并解释说你所从事的事业、所做的'事情可能与“互联网”无关,但是你管理企业的思维方式一定要有“互联网”特点。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虽然这一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认可该词的行业、领域也越来越多,但关于“互联网思维”概念还是缺乏一个统一认识;目前,关于“互联网思维”概念认可比较多的是这样来定议互联网思维的;即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形成的,重新审视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是整个商业生态的思考方式。就“互联网思维”的内涵而言,首先互联网思维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和运作方式,其对传统社会生活中普遍联系准则进行了重新阐释,比如坚持更加开放透明的全局观、强调平等参与的民主观,以及要求直接反应的情境观等特征;其次,互联网思维及其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领域,可以说其在深层次更多的是商业理念、解决方法和思考方式,这也决定了互联网思维之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就本文所探讨的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其可能涉及课程设置、平台构建、资源整合及个性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其对改进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高校要注意审视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产生的影响,正确处理好互联网思维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之间的关系,力求将互联网思维更好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中。

  2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

  2.1培养学生平等、包容、开放的创业理念

  与传统思维方式相比,互联网思维更加强调用户体验、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始终坚持一种平等、包容、开放理念,可以说互联网思维欢迎每一客户,而每一位客户之间又是平等;每一位客户在互联网环境下都能平等的享受互联网服务、公平分享网络资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应该充分借鉴这样一种“互联网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平等、包容、开放的创业理念。

  2.2培养学生的相互沟通、资源共享等意识

  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是互联网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传统思维指导下的企业管理更加关注自身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更不用说之间资源、经验的共享;互联网思维则不同,其更加强调沟通和资源共同享,强调在沟能、资源共享中共同创造财富或者价值,从而实现彼此的“双赢”,是可借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之一。

  2.3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突破意识与精神

  强调创新、突破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主要特征,实践证明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只有那些创新速度快、勇于突破的企业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成长和发展;对于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创新、突破意识与精神同样必不可少,甚至可说更加重要,其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要有意识培养学生、使学生具备互联网思维的这种创新、突破意识与精神。

  2.4培养学生常态竞争观念,理性认识竞争

  在开的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已经成为常态;“常态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压力的同时,更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越来越开放,市场中企业之间可以说无时不在竞争;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要深入认识竞争的长期、常态存在,用更加理性的态度认识竞争、处理竞争。

  参考文献:

  [1]孟川.“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方式和改进策略[J].时代金融,20xx(06).

  [2]翟珮伶,陈明玲,方铭轩,刘晓庆.互联网思维下大学本科生创业方式探析[J].中国市场,20xx(02).

  [3]马玉海,张月.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及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xx(01).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3

  摘要:目前,面对大学生数量增多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国家及各个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以缓解就业压力。深化农村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向农村创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和促进农村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改革;就业;大学生创业。

  一、引言

  大学生毕业即面临着就业问题,而农村改革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大学生到到农村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同时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保障。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农村改革条件下大学生创业的选择及大学生农村创业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仅为农村改革工作者提出建议。

  二、近年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

  1.大学生对现实认识不够准确。大学生一直呆在象牙塔里,对社会认识难免主观,加上没有太多社会经验,创业很多情况下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且,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总是怀揣着很多美好的理想,家长也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够留在大城市工作,因此,大学生对农村的资源及现状了解不多,创业选择也不会选择在农村。

  2.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创业不仅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而高校在自前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的仓哑指导体系,对农村的现状了解也不是很充分,加上高校的创业资源、信息等不是很充分,大学生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外界的帮助进行创业,在校期间并没有获得很多创业资源,所以对大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损失。

  3.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也对创业有一定的影响。.创业素质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是创业所必备的条件。大学生创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等。文化素质主要在学生的日常的文化学习中获得,而心理素质与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和抗压能力密切相关,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学生人格的体现,是大学生创业的`灵魂,而专业素质则是大学生创业的主干,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高校创业指导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学生创业增加无形的财富,助力学生更好的创业。

  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随着新农村改革的进行,农村在经济方面获得了突破发展,经济的日益充足也给农村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低,也为大学生创业减少投资成本提供条件。而且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会得到极大的政策支持,也会减少一定的经济压力。所以农村改革背景下,.投人农村创业发展也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途径分析

  1.国家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的推行。大学生创业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资金问题,而且,大多数创业者对农村并不熟悉,这就提高了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风险。为此,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例如:保障大学生农村创业可以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较低的利率贷款;对科研提供补贴,鼓励科研项目的发展。国家的经济补贴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创业积累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大学生创业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之路的进行。

  2.大学生对创业所涉及的产业和产品应有清晰的认识。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领域和创业产品,应进行全面地了解,对涉及的产品和产业做到充足的了解,结合自己的创业兴趣、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创业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创业的成功。农村实质上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大学生要懂得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创业创造更大的优势。

  3.健全和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除了资金问题外,还有其他的不稳定因素。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农村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切实保障大学生权益,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能有法可依,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可靠的后盾,消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四、总结

  农村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开拓了新的空间,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深人农村进行创业为农村的进一步改革输送了人力资源,有助于农村改革的深人发展。促进大学生创业,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代表着新一代的文化素质水平,大学生农村创业不仅能为农村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以带动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总之,大学生农村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一个了选择。

  参考文献

  [1]田硕,许燕.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的作用与开发.江苏高教.,20xx,1.

  [2]彭伟,张宏如,王燕.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2.

  [3]陈华平.试论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功用.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2.

【大学生创业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07-18

创业基础论文03-08

创新创业感悟收获论文03-22

大学生创业计划04-25

正确的大学生创业观07-03

大学生创业实践报告08-08

大学生创业计划通用08-04

大学生创业活动策划01-11

大学生创业策划方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