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参与管理论文

时间:2021-09-06 08:43:46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论高校学生参与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基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许多学校管理的问题突显,是否能认识和处理好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持教育、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转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民主管理进程的推进,要认识到学生权力在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对于促进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

论高校学生参与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自20__年以来实施的“学生参议制”,首都师范大学聘学生当“校长助手”,以及后来上海高校纷纷建立校园听证会、校长在线、校园bbs等渠道都是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搭建有效平台,并逐步成为学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寻求发展的种种实践探索。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基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许多学校管理的问题的突显,是否能认识和处理好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持教育、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转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概念的界定

  在文章讨论的方位内,现根据众多资料,将核心概念做出如下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把参与定义为“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与其事。也作参预”。管理学中,参与是指“与正式职位上的人从某种程度上分享管理权”。

  高校管理则应该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高校组织的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调控高校的人、财、物资源,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协调、决策活动,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纪律、招生、收费、招生、奖惩、就业、社团等多项内部事务的管理。

  由于没有“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明确界定,根据本文研究的视角,笔者引用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为一种大学生活动:大学生在高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从高校正式组织分享一部分管理权力,遵循高校管理的目标,承担高校管理责任,参与到高校资源的协调和管理决策当中,为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从而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高校管理的效能”。

  二、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原因分析

  1。群体冲突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和行政人员群体是其内部最主要的三个核心群体,虽然他们同处大学组织内部,有着共同的组织目标,但学生通常被大学的等级制度所忽视。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内,大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因此在组织管理内部缺少一种平等的地位。规划方案由校方和老师制定,甚至是和大学生生活、未来前途休戚相关的事情,他们也不能参与决策。加之,大学生群体作为大学存在的基础,和其他两个群体的矛盾和冲突更成为高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学校代理政府对学生所付的责任越来越少,学生的学费、就业等都是各负其责,大学生群体逐渐加强了自我负责的意识并产生了权益诉求,他们势必要求其在高校管理结构的低下地位有所变化,对于改变原本简单化的管理方式和忽视学生多元利益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2。“政治民主化”要求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教育、国民性都由之改变”,政治制度是包括教育在内其他制度形成的基础,对人权要求诉诸政治权力,人为本的政治观念,进而引发保障权利的法律制度建设。

  学校各方成员的广泛参与,是政治民主化在高等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大学生是高等学校人数最多的组成部分,而且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培养目标。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民主程序的完善,要求我们在学生培养中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凡事以学生为本,切实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各项权利,采取各种措施发动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中来。这样才是在坚持政治民主原则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政治民主的方法,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相反,如果高校管理人员仍然以老思路、老想法把学生排斥在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之外,沿用“专制”的教学管理方式,那实现政治民主化就只是一句空话。

  3。经济、社会等环境的变化

  当前,我国已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教育者负担了越来越大部分的学费。莘莘学子交纳高额学习费用进入高等学校之后,身份向市场交易中的“消费者”角色转变。这种转变的直接影响就是,希望在相应的学校管理事务中获得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或监督权,并且对所谓的学校“管理权威”有一定的质疑权。在这样的变化下,学校如若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合法要求,学生可以要求退费或者申请其他赔偿,其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由原本的行政关系为主导转变为民事关系为主导。

  这种关系在当下的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也就是高校“消费者”对参与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务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另一个方面,高校对“名牌效益”愈加重视,要申请“985”、“211”、“院校升级”、“申博”等必须以良好的学生发展为基础,故要吸引更多的优秀生,也要将学生的合理要求放在首位,让更多的学生诉求得到满足。

  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大学生数量和结构特征的突变,对高校管理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要求,其间学生利益要求的多样化也需要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中来,以保证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4。科技因素

  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许多大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互联网了解或者参与高校管理,信息共享速度的加快、网络环境的隐蔽性增大致使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深度、广度和效度都进一步提高。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实践探索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民主管理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对促进高校民主管理的理论探索不断深化,逐步认识到学生权力在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也对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几年也出现了诸如“学生参议制”、“校长助手”、“校长在线”等一系列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践探索,但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路径、方法还比较少,其对高等学校事务决策的影响力也还很弱,由于众多因素而使这些有益的探索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管理者保守、集权观念严重,制约实践探索步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管理采取以官僚模式为主,高校管理权中也以行政权力为主导,采取“从上到下”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处于权力中心,拥有绝对权威,而学生通常单纯作为被动的管理对象,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决策的机会较少、层次和程度也很低,加之没有健全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政策保证,因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环境氛围与自我意识,这是内部根源。

  在华东师大“学生参议会”中,参议会的主题逐渐从解决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等微观层面转变成学校整体发展建设的宏观层面趋势下,62%的普通同学表示最关注“与学生个人发展有关”的问题,仅6%的同学表示关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理念”。由此可见,高校管理者还是在囿于自我保守、集权的观念之中,学生常关注一些立竿见影的切身“收益”一笔带过,影响了大学生继续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失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名不副实

  在我国的高校中,行政权力泛滥,学术权力势微,“去行政化”呼声弥高,学生权力更只是现实权力结构中只是一种点缀,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探寻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20__年“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访谈、咨询及会议交流等方式对我国近50多所高校大学生参与管理情况进行的调查,几乎所有学校制定的《学生管理条例》或《学生管理规定》中都有关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和条文,并从政策措施上作了一些明确规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真正实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行政权力的异常强大是学术权力和学生权力联合起来都是无法抗拒的,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权力的维护也只能“束之高阁”。

  3。学生组织在参与高校管理中的收效甚微

  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被学生视为有效参与学校管理的首要途径,但影响力却十分微弱。在对武汉4所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调查中,11。6%的学生认为学生会在代表学生向学校表达利益诉求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大,42。3%认为作用一般,33。4%认为作用比较小,12。1%认为没有作用;9。9%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在代表学生向学校表达利益诉求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大,42。9%认为作用一般,33。3%认为作用比较小,13。7%认为没有作用。由此可见,学生会和学生干部在参与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亟待加强,但学生组织仍被学生视为众多有效参与学校管理方式途径中的首选,在调查中,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选择频次为76。4%,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的选择频次为76。4%,定期召开学生意见征求会和听证会的选择频次为72。5%。这样的数据差异正好一方面能够体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也能够显示一些学生组织在维护大学生权益方面的失效,这也是实践探索中的重大问题。

  4。大学生自身的局限

  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践中,参与主体作为大学生自身,但是,20来岁的年轻人要参与到高等学校复杂的内部事务管理上来,确实有点难度。另外,大学生在校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年,并且以学业为重的他们能否既要照顾学生利益,又能从学校全局考虑克服两难,也会受到质疑。在对武汉4所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调查中,赞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学生中,排在前3位的参与角色是决策参与者、政策执行监督者和决策咨询者。35。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参与管理学校的知识和能力,15。6%认为没有,48。2%认为不确定。可见,大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所需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自信心不足,自身的局限也是其对参与高校管理和提出科学有效决策建议的瓶颈。

  四、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

  1。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各个群体协调性

  我们一切行动的定向的根本是观念。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要从“海市蜃楼”走入寻常校园,首当其冲的应该传统高校管理观念的转变。其一,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增强教师学生双方的平等意识,互相尊重、真诚沟通,为大学生参与管理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其二,高校要转变服务观念,由服务政府转向服务学生。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收费的制度现实、国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政策实际、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管理实践的理论背景,高等学校既要对国家的教育投入负责,同时又要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消费者”——大学生负责,充分认识到服务学生、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大意义。

  2。高校“去行政化”,改变也已存在的权力失衡

  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发扬教授治校、学术之上,让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最大发挥,改变已经存在的高校行政权力泛化,对于提高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对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体现出高等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泛滥亦能起到一定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3。重视发挥大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参与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固然由于各种原因,以学生会、学生代表大会(一些高校存在)等为代表的学生组织和其中的学生干部在代表大学生群体利益参与高等学校一部分管理内容的认可度还不是很广泛,其成效性也不够明显,但是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组织,还是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仍然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以学生会等为代表的学生组织要继续秉持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更加广泛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深入进行社会调查,如实反映大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引导同学理性发言、勇于纳谏,提升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同学心中的认可度,更好地发挥其参与高校管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根据大学生自身条件和具体事务确定其参与的管理活动范围

  根据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年级对学校管理的了解情况不一),对于学生能够参与的,在法律、政策、学校实际情况允许范围内的事务,通常应该允许大学生参与到此类

  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中来;同时,对于学生有必要参加的如学生会、社团、奖惩、生活安全、水电暖问题等,依据性质不同,应该让学生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去参与;对于一些具备一定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能够集中可行性、代表性意见的大学生可以让其参与一些有关决策的管理活动。

【论高校学生参与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总结01-0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总结01-01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 -论文01-01

班级管理论文01-10

项目管理毕业论文01-11

管理类精彩论文范本01-09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01-10

财务管理新原则 -论文01-01

关于创业管理论文01-11

京东免费抽奖活动如何参与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