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边界管理论文

时间:2021-09-09 14:43:42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试析高职院校边界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必须和政府、企业、市场等社会环境建立密切关系,因此它的边界也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多样的。文章根据边界管理理论,对高职院校的界面前移、界面后移、界面重置等边界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校企合作为背景改造组织机构和以无边界管理理念重置外部边界的观点。

试析高职院校边界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边界管理;界面

  一、边界管理及高职院校边界管理的意义

  从系统理论角度看,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特定的活动领域,把系统与环境分开来的某种界限,叫做系统的边界。在空间结构上,边界是把系统与环境分开的所有点的集合;在逻辑上,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界限。边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它是以界面的形态存在的。“界面”的概念在技术术语中,是对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各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的描述。在企业经济学术语中,“界面”主要用来描述为完成同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之间,各有关成员之间在信息、物资、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它有三个层次: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宏观层次,最典型的就是用户(user)一制造商(manufacturer)一供应商(supplier)界面;二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层次,比如市场营销一R&D-生产制造界面;三是职能内部层次,如R&D-R&D界面、研究一开发界面等。边界管理就是组织有意识对组织系统界面实施主体元素配置、结构变革、行为干涉等管理活动,使得跨界面的交流、协调、合作能够有效进行,实现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的信息、资源、能量的交换,以期达到有效完成组织任务或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行为。一般包括界面前移、界面后移、界面重置、无边界管理等策略。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组织目标的,它传授的技术大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市场等外部社会环境,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不同于普通高校,如专业设置上,它不是按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上开设专业,而是以市场需要为依据进行专业选择及专业建设。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走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之路,以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同向培养、分段培养等方式加大合作育人的力度。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以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编写课程标准、共同实现部分实践教学等方式加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此外当前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招生政策和招生环境也要求高职院必须和政府、企业、市场等社会环境建立密切关系,因此它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也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多样的。尽管高职院与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边界虽然模糊,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大都沿袭着普通高校比较封闭的组织结构,这无疑制约着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如何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把握先机、科学运筹,掌握高职院校与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边界管理,进行合理科学的边界规划统筹,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二、高职院校界面的特点

  1.界面的多样性

  界面的多样性反映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系统中主体的多样性和主体之间外部途径方式的复杂性。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企业、市场、政府等各种组织共同构成了网络的节点,彼此相互作用,技术资源要素在期间流动,形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网络系统。职业院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或技术不是内生的,它的技术主要来源于企业。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需要的对接,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的技术与企业或市场需要的匹配,因此企业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高职教育不但能够通过技术转移对经济、科技起促进作用,而且职业教育能促进就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的稳定还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要行使管理职能,提供技术转移的政策、资金、信息供给,在制定规划、评价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管理职能,并在解决跨组织问题、环境营造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些社会组织与高职院校发生复杂的联系,就形成了高职院校界面的多样性。

  2.界面的模糊性

  高职院校界面的多样性同时也显示了各个组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边界。界面不是一个数学上无厚度的面,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界面常常也表征着系统之间的渗透程度,具有模糊性。高职院校界面的模糊性反映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市场、政府等主体之间关系的内部紧密程度。比如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互相嵌套,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结构,表现在外部就如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组织,往往由企业人员、院校人员、学生代表、课程专家等组成,并深入社会进行区域经济调研,结合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规划、生源预测等因素进行决策。高职院校设立技术咨询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与企业之间实现联盟,建立产业合作中心等机构,学生就业、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实践等,不仅需要与企业的合作发展,而且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比如高职院校与政府的关系,政府需要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高职院校需要政府的信息、资金、政策、人才等支持。政府协调和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结合;由企业资助高职院校的实训车间,进行合作研究;以及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换等等。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通过一种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交流,使其中的信息、知识、人员、资金等要素得以交流共享。

  3.界面的演化性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整个网络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高职院校系统与企业、政府系统交互作用产生的界面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界面,而是一个不断演化、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不断磨合的动态界面。创新机制与选择机制是推动界面演化的动力,创新机制通过系统相互作用使界面多样化,界面多样化是界面演化的基础,选择机制则在这些多样化中进行筛选,直到找出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市场、政府等系统中的资源要素达到最优配置的界面。

  三、高职院边界管理的策略

  高职院校的边界管理理论并非是以一个清晰的边界构置的管理范围,从整体意义上说,随着高职教育科学性和实践意义的增强,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与社会大环境密切渗透,而边界管理只是从整体系统中优化的相对重点的关系点,通过边界管理更有效地发掘共生因子,促进良性发展的局部环境。

  1.界面前移

  高职院校传授给学生的技术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市场,技术知识的载体——专业、课程的建设就需要汲取企业、市场的力量,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规格符合企业、市场的需要。界面前移就是高职院校的构成要素深入到企业、市场等社会环境系统中,如,高职院校招生需要在社会上宣传,到政府中争取计划,开设专业需要深入社会进行专业调研,编写课程需要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能力标准调研,教师下企业锻炼、主动联系企业为学生寻求实习岗位、为企业提供咨询发挥服务功能等活动,实现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实用人才培养”的社会功能,都是界面前移行为,换句话说,界面前移即高职院校主动把自己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输出到社会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在不断向企业、市场、政府等领域移动,以期望获得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能量资源的反馈,如招收到高质量的生源、选择到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建立有利于培养合格学生的实习基地、寻求到高职院校发展的物质资源等。高职院校的界面要前移的程度越深,说明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越密切,越能吸收对自身有价值的发展因子,获得发展潜力,从而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2.界面后移

  同样道理,当企业、市场、政府等社会环境系统中的要素深入到高职院校系统中,我们就称之为界面后移。如,企业中的工程师、能工巧匠到高职院校授课或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高职院校引企入校行为,企业入校招聘、政府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等活动,我们称之为“界面后移”。界面后移的目的是汲取其它组织的力量,形成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由于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社会承担组织,因此要主动牵引界面后移。界面后移可以衡量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是否密切,高职院校的界面后移的程度越深,越有利于高职院校组织目标的实现。

  3.界面重置

  界面重置是根据组织目标、任务的需要,对界面的构成要素进行重新布局的组织创新行为。机构是界面的主要构成元素,是边界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的机构对内联系高职院校的院系,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主要功能,对外联系高职院校的环境要素:组织或个人,起着组织桥梁的作用。通过组织创新,重置界面要素,突出构成重点,使界面的各构成要素更贴切符合职业教育特色及功能。如随着与企业、政府的紧密联系,高职院校更突出了校企合作部门职责的功能发挥。各院系专业规划、课程归属等进一步细化、调整、优化,使得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协调,或领先于市场发展。界面重置是建立在界面迁移基础之上的科学合理有序的改革:深入市场,紧抓发展机遇,在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中不断突破、创新,通过机构的重新设置获得发展的进一步飞跃。因此机构的重新设置也是高职院校界面重置的重要策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仍要认识以下两点:

  一是以校企合作为背景改造组织机构。高职院校从社会的“边缘”推向了社会的“中心”,不仅决策目标要由学校一家的目标变为学校和企业、市场、政府的共同目标,而且决策主体也要由原来的一元主体变为多元主体;发展规划不仅要对学校自身的发展进行部署和安排,而且要兼顾企业、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及政府的导向。这些变化的核心价值是培养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为背景改造组织机构。一是健全、完善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专职机构,使之能承担起开拓市场以及代表学校与企业缔结合作联盟等职能。二是构建人力资源开发机构,使之成为具有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咨询、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本经营等职能的组织机构。三是完善教学管理机构。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构是基于“校园内”教学管理工作而设置的,无法适应校企合作下“开放式”教学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造和完善,使之具有企业教学的管理职能。

  二是以无边界管理理念重置外部边界。外部边界是指高职院校与外部组织与环境或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水岭或界限。由于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中与经济建设联系最紧密的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样,具有共生共荣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各种障碍的存在,阻碍了这种关系的发展和校企合作育人的开展。无边界管理意图让高职院校与企业、市场、政府以及其他外部环境融合,成为一个创造价值的整体系统。随着社会的和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和这些社会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信息流通更加频繁,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和可渗透。外部无边界管理寻求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之间利益的一致性,主张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实施“共同治理”,把学校的最终决策权交给利益相关者委员会。利益相关者委员会的成员除了学校领导外,还应由政府代表、校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通过特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并通过各种契约而建立起来的松散型网络组织。该委员会在资源配置、财政预算、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其他事务方面参与高职院校的决策及管理。各方利益相关者根据他们参与治理的能力、责任感和意愿等,在治理结构中各得其所,各行其责,实现“共同治理”。应当承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方向,,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就是这种共同治理的实践形式,力图在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上形成重大突破,发挥“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各个主体的不同作用,形成一个共同育人的管理大体系。

【试析高职院校边界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试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论文02-13

试析对证施教是高职院校可行的选择论文01-08

试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战略选择论文01-18

试析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论文02-11

试析高职院校系资料室的定位和管理教育论文12-30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02-18

试析教师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与探讨论文01-02

试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论文02-11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思考论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