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路径设计论文

时间:2021-09-13 14:12:44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路径设计论文

  论文摘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是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工作部署。针对目前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申报、轻建设,重材料、轻实际工作,重名誉、轻实效,重要钱、轻花钱,重个人、轻集体等现象,可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从路径安排上对质量工程的有效实施进行思考与设计,即树立全新质量理念,建立全面质量标准和全程质量监控环节,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创设全员质量管理氛围,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要求。

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路径设计论文

  论文关键词:本科教育质量 质量工程 全面质量管理 全员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出质量,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经历大规模发展之后,更要把质量管理放在突出的地位。,,管理,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教学管理,虽然两者在具体操作层面和个别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原理与内在基本规律是相通的,尤其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中,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涌现并受到检验和修正,给社会各领域的管理变革均带来极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管理同样如此。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被公认为代表了质量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阶段。1994版IS09000族标准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自20世纪6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诞生以来,便广受各行业的关注和借鉴,至今不衰。

  “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动了各个地方、各个院校对于本科教学的高度重视,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质量工程实施的两年时间内,每个学校都能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比较具体地做一些工作,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不能忽视目前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成重申报、轻建设,重材料、轻实际工作,重名誉、轻实效,重要钱、轻花钱,重个人、轻集体的五重五轻现象。有些学校评前轰轰烈烈,评完后基本没什么动静,把质量工程搞成了政绩工程或面子工程、名誉工程。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更主要的则是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手段不科学。因此,企业以“全新的质量观念、全面的质量标准、全程的质量监控、全力的目标应用、全员的质量管理”为特征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便对当下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以及整个本科教学的管理具有极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针对目前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遵循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从路径安排上对其有效实施作了思考与设计。

  一、树立全新质量理念,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建立项目网络化管理机制

  质量工程以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六大方面项目作为改革的.契入点,创造性地通过竞争申报立项和项目管理的方式调动广大高校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等学校在构建“质量工程”建设总体方案时,必须要在充分领会教育部1、2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质量观念”,将质量至上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

  1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规划,系统设计

  第一,科学规划,分清主次。质量工程是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基本囊括了本科教学的主要方面。作为办学主体的高等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目标、类型、层次、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等定位和发展现状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宏观上统筹规划,系统设计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数量,首先练好内功,有所为有所不为地遴选申报对象,争取在国家和省级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达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效果。

  第二,确立原则,厘清步骤。确立“重组织、重规划、重特色、重培育、重立项、重团队、重管理”的“七重”建设原则,在具体建设步骤上要确立“教学单位预选、培育第一批,学校建设、储备第二批,学校遴选、上报第三批”的“三批次”建设思路,统筹抓好“三批”项目建设工作。管理上主抓三个重点体系,即课程建设体系、师资建设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体现项目建设的力度。

  第三,构建体系,确保质量。根据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和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要求,构建质量工程项目培育和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见图1)

  形成以学校项目为基础、省(市)级项目为骨干、国家项目为龙头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在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成果奖上进行专项培育和申报,并与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本科教学评估有机联系,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

  2积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创立平台式管理系统,在三个环节将相对分散、各自为政的项目整合统一为一个项目管理暨资源共享性的网络平台.

  第一,项目申报环节。实现项目申报与评审的网络化,改变过去先纸质材料申报,后网络建设的弊端,节约资源与人力。

  第二,成果展示环节。将各项目建设成果和建设动态,通过网络及时展示出来,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让“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产生应有的经济、社会、教育效益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名师及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培育。

  第三,过程监控环节。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和各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实时监控各项目的进展动态和完成情况,及时提醒和督促项目负责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规定要求,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过程监控薄弱的局面。

  二、建立全面质量标准和全程质量监控环节,量化指标;监控过程。建立质量问责机制

  项目建设对管理的要求非常严格。虽然教学项目在本质上不同于科研项目,但现在教育部通过立项的方式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管理上便要遵循项目管理的基本规律,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点。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坚持质量项目管理的指标量化和质量监控的全程性。指标量化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建设过程监控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质量问责是确保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1 确立标准。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原则意见,在制订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时,从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具体环节出发,确立系统全面的校级质量工程遴选和建设标准。

  2,指标量化。

  要本着“全程量化管理”的原则,建立。量化申报、量化中期考核、量化结项验收”的“全过程量化”管理模式,将申报和验收中能够量化的有关内容尽量量化,根据教学项目的特点,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和验收考核标准,改变过去在项目管理中因数据或表述模糊,导致项目验收无凭可依,最终项目的建设效果或推广价值也不了了之的局面。

  3,过程监控。

  项目管理必须对事前申报、事中监控、事后验收进行全程管理。依据项目申报书和建设任务书,通过专门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学校和各教学单位负责对在建的三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定期的中期预检查和结项预验收,按相关文件履行项目的质量监控职责。监控或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进展及量化指标的实现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4,质量问责。

  学校制定详尽的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实行实施单位(主体为各院系)及其承担项目的具体责任人的连带负责制,建立明确和操作性强的奖惩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对在项目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度表彰和奖励,对在项目建设中有重大失职、造成严重后果或没有按期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给予处罚,并将奖惩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加强建设目标考核。突出应用,注重效益。建立项目推广机制

  全面质量管理是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统一,目标管理是过程管理的最终归宿,过程管理服从和服务于目标管理。关于教学项目的目标管理,教育部质量工程1号文件开宗明义就指出,“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高等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这一总体建设目标,各实施主体在项目验收时要重点考察如下方面是否达标,第一,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情况,第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以及经验分析,第三,项目管理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第四,成果推广和验收情况,最后,由学校“质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出具验收结论性意见。对验收未能通过的项目,将缓发项目负责人年度岗位津贴和职称津贴,要求在半年内完成整改,通过验收后再予补发,整改不力的,则取消其“质量工程”项目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在验收通过的项目上,学校或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展建设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突出时效和实效,注重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应用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式,通过举办建设经验交流会或项目建设总结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邀请校内外同行参加,主动到建设经验丰富、建设效果突出的校内外兄弟单位进行学习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提高这一最终目的,全力杜绝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无推广”的不良现象。

  四、创设全员质量管理氛围,变革治理。下移重心,建立全员激励机制

  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一起,国家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一项旨在加强本科教学、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工作部署,它再次强调了。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从而带动了各个地方、各个院校对于本科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但要管理这样庞大而复杂的项目,实现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单纯依靠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具体的治理模式上进行变革。

  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不同场合,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宣传质量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全员动员,要让质量工程的抓手意识深入到每个管理者的管理细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日常的“教”与“学”,全员动员,全员经营,形成全校一盘棋、劲往一处使的格局。

  其次,健全组织结构体系,根据质量工程的建设特点和建设目标予以明确分工。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教学管理部门代行项目日常管理事务。各教学单位也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为尉组长,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和项目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履行转发、制定发布“质量工程”项目指南,提出立项方案,保证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组织对相关立项项目的检查、验收和结项评估,编制。质量工程”年度进展报告等职能。各工作小组及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建设团队,制定规划,负责指导、组织、检查监督本单位“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遴选、初审、逐级上报及立项项目建设,安排专人管理并及时协调解决立项过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宣传、展示项目建设成果,组织本单位申报人的培训活动,推进项目建设成果应用,项目负责人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并具体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

  再次,高等学校必须要将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增加教学单位在实施质量工程、办好本科教学方面的责任和主体意识。作为以知识创新和学术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现代大学组织,在质量工程的实施中,必须要将管理重心下移,把主要的管理和监控权下放至教学单位或面对问题的项目研究组,把责权利赋予这些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细胞,使他们从传统的被管理者上升到管理者,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则履行好建立有效的宏观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职责。

  五、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完善项目评价体系

  以点带面。三级互动,建立质量提高长效机制教学改革是一个学术性强、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高等学校在抓好以上环节的同时,在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项目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探索教学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

  1,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三级互动的方式,实现质量提升

  国家和省(市)级项目是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的龙头和骨干,对外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对内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要以点带面,重视国家和省(市)级项目的培育和建设,学校项目是教育部提出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的基础,质量工程实施的主体是各个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成败关键也在学校一级的建设。只有学校真正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在力求与国家和省级项目对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校项目的基础性地位,通过三级互动,长抓专业和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育教学团队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完善项目评价体系,建立保障教学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虽各有侧重,但同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时,高等学校必须结合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将项目实施与教学评估、项目建设与日常教学检查通盘考虑,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同时加强项目评价体系研究,进一步完善项目内部质量监控,建立社会各界、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全校性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路径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谈德育实施的方式与路径论文12-12

通识教育的现状与实施路径论文01-21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路径论文10-03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路径的论文10-03

浅谈水利工程项目中PPP的推行实施路径论文06-11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的论文10-09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计理念及实施路径论文05-31

浅谈电网工程设计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论文10-02

教学质量工程目标管理的困境与权变设计论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