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时间:2021-10-02 09:12:31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课堂教学内容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解决数学问题时,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问题的解决。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解决问题中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交流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价值。另外,合作探索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也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以引导,千万不能教师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另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

    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应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要帮助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在数学有所作为。

     四、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视,这不仅包括同一领域内容的相互连接,也包括选择若干具体内容,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同时新教材还特别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的活动比小学生有了较大扩展,学生感举兴趣的问题已拓广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他们比较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的较为广泛的现象和总是对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题材应尽重视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统计与概率这一

[1] [2]